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是劉邦後代漢朝公主,容顏美麗征服匈奴蠻王,70歲求回大漢故土

她是劉邦後代漢朝公主,容顏美麗征服匈奴蠻王,70歲求回大漢故土

(文/豆蔻)

歷朝歷代都有公主和親的做法,以一個柔弱女子,換取兩邦和平,在當權者來看是百利無一害的做法。只是苦了這些弱女子,需要千里迢迢,背井離鄉遠嫁到外族。此後系民族榮辱於一身,終生要為國家而活,而不是為自己。在漢朝,和親更是當權者最重要的一種外交手段。漢朝和親公主,人數更是歷朝之最。其中除王昭君外最有名的,當屬解憂公主。

解憂公主是漢朝皇族宗室女,雖然也是皇室,但是當時她的家族這一支已經逐漸落沒。她的祖先是劉邦的弟弟劉交,因為有功於漢朝社稷,而被劉邦冊封為楚王。劉交為人勤勉良善,知人善用,禮賢下士,十分受到百姓的推崇。他的楚王爵位是世襲罔替的,因此劉交死後爵位就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劉郢客。劉郢客跟父親一脈相承,為人處世都很有乃父風範。他繼任楚王之後,繼續將楚王府發揚光大。

可惜劉郢客福薄,早早就去世了,楚王的位子最終交給了劉戊。可惜劉戊為人貪婪好色,很快就盡失民心,王府的門客更是散了個乾乾淨淨。他一當上王爺,就開始著手修建自己的陵墓,規模之大規格之奢華,遠遠超出一個王爺該有的規制,因此受到皇帝厭棄。最終劉戊的野心不斷膨脹,甚至參與了謀反,被皇帝賜自盡,偌大的王府也就此敗落。

解憂出生之時,曾經的楚王府已經只剩下不到幾件屋室。但是家人對解憂十分喜愛,雖然名為皇親國戚,但是解憂的童年其實過得十分貧苦,不僅不像金枝玉葉,甚至連一般百姓都比不上。可是家人仍然期望她能夠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因此為她起名為解憂。漢朝跟西域諸國交好,唯獨跟匈奴有不解之仇。當時張騫出使西域,將漢朝的威名散遍了天下,很多西域小國都希望能跟漢朝結親。

公元前101年,烏孫國派使者來到漢朝,求娶大漢公主,永結兩邦之好。當時漢武帝沒有適齡的女兒可以嫁去烏孫,於是他有了選宗室女和親的想法。烏孫是西域小國,即使是宗室也不捨得將女兒遠嫁。解憂已經到了婚齡,本來在皇族宗親中不起眼的她,卻一下子被眾人矚目。解憂家族這一支已經失勢,面對皇帝的旨意更是沒有反駁之力,於是只能含淚目送女兒遠嫁。於是漢武帝冊封解憂為公主,同年將她賜給烏孫王軍須靡為妻。

解憂公主嫁給軍須靡時,軍須靡年事已高,而且早有妻室。他早年就曾經求娶過漢朝公主,可是公主不幸逝世,因此他才派出使臣再度求娶。所以解憂雖然名為公主,其實只不過是嫁作繼室而已。當時軍須靡已經立了匈奴公主為左夫人,因此只冊封解憂公主為右夫人,兩位女子均為公主,但是卻都是軍須靡的妾室,平起平坐。

烏孫國土面積雖小,但是在西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解憂公主和匈奴公主誰能獲得丈夫的心,決定了烏孫的政治導向。兩人均使出了渾身解數來爭奪軍須靡的心。匈奴公主已經為軍須靡生下了一個兒子,而解憂公主嫁過去後軍須靡已經年邁,沒有了生育能力,解憂在子嗣上自是不能與匈奴公主相較。

可是因為年輕貌美,解憂公主逐漸獨佔了軍須靡的寵愛,匈奴公主除了有兒子,在其他方面根本無法跟解憂相比。於是,匈奴公主下了狠心,決心除掉解憂,在她的飲食中下了毒。這種毒起效慢,但是一旦發作,毒性猛烈,解憂當即病倒,連葯都灌不進去。

當時陪嫁的漢室御醫為了醫治解憂公主,想到了足浴的方法。將藥草加在熱水中,靠泡腳熏蒸使得藥性入體,最終竟然真的治好了解憂。解憂病癒之後,烏孫國漸漸盛行起了這種足浴之風,之後更是作為一種強身健體之法逐漸傳遍了西域各國。

軍須靡死後,他的兒子年幼,王位就傳給了他的弟弟翁歸靡。翁歸靡號為肥王,但是其人身強體健,性格開朗,與解憂十分投契。按照烏孫慣例,先王死後,新王有權繼承他的所有妻妾。於是翁歸靡也娶了哥哥的左右夫人為妻。他不喜歡匈奴公主,卻對聰明機靈的解憂公主十分寵愛,對她可以說是專房專寵。

兩人十分恩愛,解憂接連為他生下了五個孩子。也是因為解憂,翁歸靡徹底放棄了烏孫國的中立之態,徹底歸順於漢朝。因為翁歸靡的這個舉動,徹底惹惱了匈奴,匈奴在數十年間屢次進犯,但是都被翁歸靡擊退。也正因如此,在漢朝的幫助下,烏孫的國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一躍成為西域首屈一指的強國。

翁歸靡死後,泥靡繼承了王位。泥靡是匈奴公主與軍須靡的兒子,自小受母親教導,與解憂公主關係很差,也因此疏遠了漢朝。雖然按照慣例,解憂又改嫁給了泥靡,但是二人雖然名為夫妻,但是其實經常連話也說不上兩句。泥靡為人狂狼,被人稱呼為「狂王」。

他繼承了王位之後,一改翁歸靡親漢的政治舉措,轉而依附於匈奴,逐漸成為了漢朝的一個隱患。為了母國,解憂聯合漢朝使者,在宴會上刺殺泥靡,但是卻不慎失敗。解憂因此遭到了匈奴公主的報復,差點殞命於烏孫。但正是因為解憂公主的義舉,動搖了匈奴在烏孫的勢力。此後幾年,烏孫王權幾番交疊,最終解憂公主的孫子登上了烏孫王的寶座。

烏孫國大勢已定,解憂公主也不復年少,已經是將近70歲的老婦了。她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烏孫,在年老時想要回到自己的家鄉。於是,解憂公主向當時的漢朝皇帝漢宣帝上表,稱「願得歸骸骨,葬漢地」,言辭懇切。漢宣帝看後十分動容,派人將解憂公主從烏孫接了回來。解憂公主終於踏上了故土,但是回到大漢疆土不到兩年,就因病逝世了。解憂公主也因為自己對漢朝的無私奉獻,被後世評價為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心可法 的精彩文章:

郭靖與金輪法王硬碰硬,二人誰更勝一籌?周伯通無意中給出了答案
皇帝做了一個夢,夢見偶獲一本天書,宰相:這夢太好,應該泰山封禪

TAG:史心可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