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針刀療法為主治療Ⅱ型糖尿病簡析

針刀療法為主治療Ⅱ型糖尿病簡析

糖尿病不是唯一病因所致的單一疾病,而是複合病因的綜合症。那麼治療上單純靠西藥降低或控制血糖維持病情顯然不足。通過臨床觀察對Ⅱ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機體對一定量的胰島素的生物學反應低於預計正常水平的一種現象)和胰島素分泌缺陷,用針刀刺激、松解。中藥辨證固本治療,在治療早期配合西藥降糖藥物,逐漸遞減藥量,最終據病情而停用。取得了較好療效。

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不包括1型糖尿病胰島素β細胞破壞引起的胰島素絕對不足,及酮症酸中毒病例和3型特殊型糖尿病。

對糖尿病並發神經病變者亦未做統計觀察。觀察組病例為36例, Ⅱ型糖尿病34例,妊娠期糖尿病兩例觀察時間6年。男19例,女17例。年齡最小27歲,最大70歲。超重型27例,正常體重4例,消瘦5例。病程1年內7例,1~5年16例,5年以上13例。

2 治療方法

住院控制飲食兩天後做糖耐量試驗,據患者生化指標情況自覺癥狀,採用針刀,以刀的作用進行切割、松解。對足三里、三陰交等穴,採用針刀針的作用進行刺激。同時根據中醫辨症施治原則,口服中藥湯劑及膠囊。治療初始階段不停用西藥。經一個療程治療後複查生化指標,據病情變化調整或減少其原用降糖藥物種類、劑量。

2.1針刀治療 採用其刀的作用,在T6~T12處觸摸結節、條索狀物或壓痛點處進行切割、松解(此處往往有外傷、脊椎關節錯位、或壓縮性骨折、骨質退行性改變)。術畢,配合相應的整脊手法。採用其針的作用,強化刺激,據其臨床癥狀,辯證取穴。膈俞:T7棘突下,兩側旁開3.5~5cm,與肩胛下角平齊。脾俞:T11棘突下兩側旁開3.5~5cm。胃俞:T12棘突下、雙側旁開3.5~5cm。腎俞:L2棘突下旁開3.5~5cm。三陰交:小腿內側足內踝高上10cm,脛骨內側後緣處。陽陵泉: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中。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足三里:脛骨前肌和趾長伸肌之間。

針刀的切割松解和穴位的刺激在治療中並舉,每隔5~7日一次,三次為一個療程。

2.2中藥治療 治療必須遵循四診八綱辨證施治的原則,堅持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在辨證的基礎上要重視血糖、尿糖、酮體、血脂、血清微量元素的檢驗。對癥狀消除、血糖仍高在組方選葯的基礎上可加用有降糖作用的中藥以提高療效。

糖尿病在祖國醫學屬消渴病範疇歸於燥病類,其病津枯氣虧,寒熱錯雜。故而很難制定一病一方。概其要者基本方有三,仍需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多食而渴,身形盛狀,熱擾陽明,在經宜「人蔘白虎湯」,在腑尿多便干「麻子仁丸」。糖尿病日久氣津兩傷,神疲氣怯,脾運受阻,兩補太陰,健脾益肺「參苓白朮散」主之。對體形肥胖常以脾虛與痰濕兼見,以「二陳湯」「六君子湯」加減。糖尿病經治療癥狀消除,化驗血糖、尿糖異常,宗名醫施今墨先生藥用:黃芪配山藥、蒼朮配元參,血糖不降加人蔘,尿糖不降加花粉。

2.3西藥治療 西藥口服降糖葯主要有四類:磺脲類:D-860、優降糖。其降糖作用依賴於有功能的胰島B細胞組組,有人認為有胰外降血糖作用。副作用易出現低血糖反應。雙胍類:二甲雙胍、降糖靈,可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攝取和利用,通過抑製糖原異生及糖原分解。可降低糖尿病時的高肝糖生成率,是肥胖或超重Ⅱ型糖尿病首選藥物。副作用有胃腸道反應,老年患者慎用。α-葡萄糖苷酶抑製劑:阿卡波糖通過抑制小腸粘膜上皮細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而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從而降低餐後高血糖,是Ⅱ型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後血糖明顯升高者的首選藥物。肝功能不全者慎用。格列酮類:羅格列酮,增加靶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輕胰島素抵抗,故被視為胰島素增效劑。

對Ⅱ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明顯者用其他降糖藥物不佳者可單獨使用。副作用:可引起嚴重肝損害。在綜上四類藥物中據其適應症和禁忌選擇安全有效的藥物。採用三位一體療法治療時,對其原用種類、劑量進行調整,使其逐漸遞減藥量最終停用。

3 結果分析

本組經一個療程治療20例,兩個療程10例,三個療程6例。經檢查血糖、尿糖正常範圍,癥狀消失。停用一切治療觀察,在一年內複查血糖、尿糖正常者24例。兩年內複查血糖、尿糖正常者31例,複查血糖、尿糖異常並伴有相應癥狀者5例,控制飲食、限制煙酒、加強鍛煉配合中藥治療1~3個月癥狀消失生化指標正常,隨訪三年病情穩定。

4 討 論

4.1有關診斷問題 糖尿病的代謝紊亂主要是由於胰島素生物活性或其效應絕對或相對不足。從經治的病例觀察「三多一少」癥狀,在臨床上是一個很短暫的時期。臨床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各種不同的疾病而就診,經化驗後發現高血糖。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以骨質疏鬆、骨質增生就診時發現糖尿病。

門診以反應性低血糖而就診者並不少見,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進食後胰島素分泌高峰延遲,餐後3~5小時血漿胰島素水平不適當地升高,可引起反應性低血糖,往往是糖尿病首發表現,應以高度重視。

糖尿病神經病變,門診有相當一部分患者以感覺神經、運動神經、植物神經的受累為主訴,從而出現各種各樣的臨床癥狀,應注意血糖的檢查。

4.2治療機制 針刀治療機制:由於外傷,脊椎關節錯位,滑脫或壓縮性骨折,退行性改變的骨性壓迫、軟組織損傷粘連,損害了脊髓及周圍N同時可致交感N節前纖維脫髓鞘,引起植物N功能紊亂,發生胰島血循環障礙及分泌紊亂。通過針刀的切割、松解相應的棘間韌帶,椎旁軟組織的粘連,解除了骨性壓迫刺激,及交感N低級中樞和前纖維的損傷,糾正了植物N功能紊亂及內分泌紊亂,改善了胰島血循環,從而根本上起到了降低血糖的作用。

通過針刀的作用,刺激了體內相應的植物N、迷走N,由於迷走N的興奮激發了胰島系統的重新調節,增加了胰島素的分泌能力。

通過臨床觀察針刀作用人體後可產生雙向調節作用,對肥胖型糖尿病人,其胰島素分泌多少無直接關係,對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這類病人經針刀刺激後,病情好轉,血、尿糖指標下降,說明了針刀的雙向調節和胰外作用。

4.3中藥治療機制 由於生活、工作條件的改善,多食肥甘活動量減少,臨床多呈現出「脾氣虛」、「脾陰虛」、「脾濕」的癥狀,有相當一部分病人在診查其他疾病時經化驗得知患有糖尿病,經西藥降糖藥物的非正規治療,病情遷延甚出現嚴重的糖尿病併發症。這部分病人其主要病機是脾虛而痰濕貫穿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在治療上主張補益脾氣,以促進機體對各種營養物質的利用,促使機體胰島素的分泌,以恢復糖自穩調節。依此思路在辯證施治基礎上,選加促進胰島B細胞分泌的中藥,如:黃芪、太子參、白朮、雞內金等。濕邪在糖尿病病機中具有普遍性,糖尿病的難愈與粘膩濡滯的濕邪之毒深蘊於體內有關,臨證中必須解決好滋陰藥物與利濕藥物的辯證關係。至於糖尿病的血瘀症,多見於糖尿病的併發症,眼底病變、神經病變、腎小球A硬化等,治療上活血化瘀藥物不可疏忽。

從胰腺的生理功能看,胰腺應屬中醫「脾」的範疇,食物中的糖、脂肪、蛋白質等微量元素、營養物質必須經過胰腺外分泌細胞分泌的胰澱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的化學消化後才能被機體吸收利用。如:胰腺功能失常這些消化酶分泌減弱,各種營養物質消化吸收障礙,臨床會出現脾虛現象。

胰島素是人體利用的原動力,又是糖原分解的始動環節,胰島素不足可導致糖不能充分利用,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增加。「脾」主運化實質包括了現代醫學胰腺外分泌及部分內分泌功能。脾有消化吸收水谷精微的升清功能,相當於胰腺外分泌功能。「脾」運化水谷精微至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皮毛筋骨。胰島素就是其物質基礎之一。臨床上糖尿病胰島B細胞功能低下,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實質是脾運化水谷精微功能不足。治療上通過益氣健脾能夠增加胰島B細胞數目,恢復胰島B細胞功能。

從所治療病例觀察,採用中醫辯證施治治療中,增加了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提高了B細胞對糖的反應性,促進糖負荷下的B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強了B細胞的儲備功能。降糖西藥的應用:本組病例均是患糖尿病多年,已有器質性損害,功能恢復需一定時間和過程,已服用多年的降糖藥物不能突然的停下來,待針刀和中藥治療發揮作用,隨著胰腺功能的修復逐漸減少種類,減少劑量,其用藥劑量掌握在治療前的2/3量,日後隨病情的變化逐漸減量,待胰島素的生物效應得以增強,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機體對胰島素的抵抗改善後最終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療期間對其原用降糖藥物必須減少用量。在經治療病例中3例在治療一個療程後,原用降糖藥物未減量出現低血糖現象,減量後繼續治療,注意觀察血糖變化。

5 病例介紹

郭某,男,50歲,冠縣北陶鄉幹部,糖尿病史5年,長期不間斷服用優降糖2.5mg,3次/日,降糖靈25mg,3次/日,間斷服用中藥湯劑(葯不詳),血糖在9.5~15.5mmol/L,尿糖+~ 間波動。患者於4月7日接受針刀療法治療,查體:體型較胖,面色赤紅,BP20/13kpa,T8~T12觸及不規則條索物且壓痛明顯,X片示:T11~T12見有壓縮性骨折。即日採用針刀閉合松解術,松解T8~T10棘間韌帶、橫突間肌、椎旁軟組織。據證口服金匱腎氣湯加減。經一個療程治療,患者在家自行檢測小便尿糖轉陰,自停降糖西藥。10天後再次自測小便,尿糖 ,隨即來診,背部仍有壓痛點,在壓痛處行針刀松解術,並配合相應整脊手法,囑其中藥繼用,西藥減量,優降糖2.5mg,2次/日,降糖靈25mg,1次/日,7天後來院,查尿陰性,血糖7.8mmol/L。調整醫囑優降糖2.5mg,1次/日,中藥繼用。一個月後複查,尿糖陰性,血糖5.7mmol/L。囑其停用西藥降糖葯,據證配製中藥膠囊,口服30天,以善其後。3個月後來院複查,血糖5.9mmol/L,尿糖陰性,停用一切藥物治療。經3年隨訪病情穩定,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 諶劍飛.針治糖尿病的血漿胰島素含量變化研究〔J〕.中區雜誌,1986,(6):42

2 任月林,任旭飛.三位一體療法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研究〔J〕.中華中西醫結合雜誌,2001,(7):32

3 李秋貴,賈太平,趙展榮.Ⅱ型糖尿病患者中醫辨證分型與胰島B細胞功能關係的研究〔J〕.中醫雜誌,1998,(7):428

4 林蘭.第五次全國中西醫結合糖尿病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00,(11):875

文章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附:針刀培訓計劃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針刀醫學分會 的精彩文章:

如何看待影像學報告單?看完這篇就知道了!
脊椎小關節紊亂

TAG:針刀醫學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