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網友神吹的王玄策「一人滅一國」到底是怎麼回事?真相讓人大跌眼鏡

網友神吹的王玄策「一人滅一國」到底是怎麼回事?真相讓人大跌眼鏡

王玄策「一人滅一國」,講述的唐朝貞觀年間,王玄策出使天竺,恰好遇到天竺內亂,大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位稱王,於是王玄策借兵吐蕃、尼泊爾平定中天竺內亂的故事。王玄策的這一經歷如今被網友們津津樂道,甚至煞有介事的認為其憑一個人的力量就滅亡了古印度。


然而事實究竟如何呢?恐怕真相會讓很多人大跌眼鏡。

首先,王玄策滅亡的並不是整個古印度,他所打下的只不過是北印度古國中天竺(眾多王國中的一個,而中天竺國王戎日王算是這些國王的共主),戎日王在世時,所屬的30多個藩國依然有各自的軍事實力,只不過礙於戎日王的強盛,所以擁其為盟主。但戎日王一死,這些藩國基本都脫離了聯盟狀態,各自為政。大臣那伏帝阿羅那順所奪得的只不過是一座城池的控制權罷了,稱呼他為「城主」似乎更恰當些。

所以,這個所謂的中天竺國,說白了不過是個鬆散的城邦聯盟,完全不同於唐朝時中國那種大一統形態。王玄策統率的聯軍,根本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就直接打到了新國王所在的茶鎛和羅城,三天後,城破。

貞觀二十二年,王玄策帶著一幫俘虜來到了長安獻俘,唐太宗對他的封賞是朝散大夫,這個是中下級官職,終其一生,王玄策的官階都始終停留在從五品,就連史書都懶得給王玄策單獨立傳。而唐太宗封王玄策為朝散大夫,也僅僅是出於他完成了出使任務的獎賞,對滅國行為並不感冒。

因為當時的茶鎛和羅城遠離中原,唐朝根本無力統治,並不會給唐朝帶來任何實際上的好處。唐太宗當時也僅僅是淡淡的說了句「婆羅門不劫吾使者,寧至俘虜邪?」所以,這次事件過後,就沒人再提了,因為不值一提。


但是,王玄策「滅國」行為帶來的後果卻是非常嚴重的。

第一,導致了唐太宗的死亡。唐太宗晚年迷戀長生藥,經常試吃各類丹藥。王玄策當然也知道皇帝的喜好,所以在滅國行動後,還特意帶回來一名自稱活了200歲的名叫那羅邇娑婆的天竺和尚。這和尚一到長安就給唐太宗練出了一枚丹藥,據《舊唐書》記載,唐太宗在服下這顆丹藥後不久,即「暴疾不救」(可見毒性有多猛烈)。

第二,為唐朝的衰落埋下了隱患。唐朝當時的宿敵其實並不是天竺,而是近鄰吐蕃。文成公主嫁松贊干布的故事,成為後世佳話,但這卻是戰爭換來的結果,因為松贊干布時期,吐蕃國力強盛,一度與唐朝爭雄,短暫衝突後,雙方最終以和親的方式罷兵言和。

但和親的背後,卻依然是唐吐間的暗中較勁。當時吐蕃身後還有個中天竺國從旁牽制,而王玄策的滅國行動,卻間接掃平了吐蕃的後顧之憂。滅國的最大受益者並不是唐朝,而是與中天竺比鄰的吐蕃。

此後的數百年間,吐蕃與唐朝不斷在西域和青海一帶爆發戰爭,安史之亂爆發後,吐蕃趁火打劫,一度攻入了長安。可以說,吐蕃與唐朝的百年戰爭,直接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皇漢武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為何中國歷史上的朝代無法超過300年?我說個冷門原因
古代沒照片,為何捕快們還是能很快抓到通緝犯?竅門無非3個

TAG:秦皇漢武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