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生煎?你愛批評不批評!

上海生煎?你愛批評不批評!

這兩天上海的生煎又紅了,源自一篇給生煎饅頭店做廣告的軟文,說了兩句類似「上海生煎不接受批評」之類的狠話。上海人瘋轉,說明上海人對生煎確實有著特殊的情感,如今流行的生煎饅頭,口味距離上海傳統口味越來越遠,上海人吃在嘴裡急在心裡。然而事情並不以上海人的想法有所改變,近年來上海餐飲的口味早就不是老上海人說了算,君不見滿大街的麻辣鮮香、芝士奶蓋大行其道,可不是只有新上海人在起鬨,老上海人的小囡也在排隊。本幫菜館生意倒也還好,只是裡頭多是五零六零後在聚餐小酌,生煎饅頭?老式的?早就是傳說了。兩年前我寫過一篇和生煎有關的文章,名為「儂只生煎包安檢過一過」,不如找出來稍微改一改,舊文重發蹭個熱點吧!

生煎饅頭,一言難盡

有個調侃上海話的段子,說坐地鐵過安檢時,保安說:「你的雙肩包拿下來過一過。」結果乘客把手上的生煎包遞了過去。這個笑話應該屬於新上海人一知半解的創作,一來上海話里「雙肩包」和「生煎包」的發音有較大區別,上海人一般不會弄錯;二來上海人一般不用「生煎包」這個詞,他們說的是「生煎饅頭」。北方叫作「包子」的那個東西,上海話一概稱為「饅頭」。生煎饅頭、小籠饅頭、肉饅頭、菜饅頭……北方的饅頭,上海話叫「淡饅頭」。這個笑話雖然有點扯,但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一個事實:生煎饅頭是上海的某種象徵,不管它名字是什麼,內容怎麼樣,但全國人民認可它。

百年老店大壺春

在上海的點心中,生煎饅頭無疑具有相當崇高的地位。我猜想,是因為小小一隻生煎,蘊含了物質匱乏時代一個人所有的夢想:肉、麵粉、油、蔥、芝麻……記得小時候,也就是吃根棒冰只要四分錢的時候,一兩生煎的價格是一角四分。因為生煎好吃,尤其適合全國各地人的口味、符合「小康社會」的集體夢想,所以近年來雖然上海傳統點心大多式微,生煎饅頭卻一枝獨秀,各種生煎館更是如雨後春筍般此起彼伏,生意大多很好,價格日漲夜高。吃著吃著,爭議來了:生煎的心子究竟該不該有湯?生煎的收口究竟是朝上還是朝下?要知道這個國家的人萬事萬物都能找到點區別來站隊攻擊的,生煎如此流行,自然難以倖免。

生煎的心子究竟該不該有湯?生煎的收口究竟是朝上還是朝下?

生煎的心子有沒有湯,生煎的收口朝上還是朝下,中間既沒有歷史與文化,也不存在什麼陰謀與愛情。無非是人吃東西的習慣和商家控制成本的需要。老上海說生煎,最喜歡談「大壺春」。大壺春是上海傳統生煎的代表,餡里的肉是一整塊的,只有一些自然流淌的汁水,顯然和現在大行其道的「一口一包湯」的生煎是兩個路數。追溯歷史,大壺春最早開在四川南路,生煎是周邊錢莊、銀行工作人員「點點心」的小吃,人家回去還要吃飯的,並不需要吃太飽。一客四隻,正正好好。又或者是四馬路上尋花問柳的闊少搓麻將餓了,停停手檯面邊上墊墊飢。一包湯,吃得汁水淋漓,像啥腔呢?

民國時代大壺春老照片

至於收口朝上朝下的問題,原本我也不太明白,後來讀了滬上美食作家沈嘉祿先生的一段文章,終於解開了謎團,特此摘錄如下:

「過去師傅煎生煎是先將饅頭收口朝上,整齊排列在平底鍋里,澆一圈菜油,再灑一碗水,頓時,一股香噴噴的蒸汽衝天而起,無數細小的油珠四處亂飛。師傅趕緊將油滋滋的鍋蓋壓上,再手墊抹布把住鍋沿轉上幾圈。當時食油金貴,煎出來的饅頭,底板薄,一不小心就又焦又黑,鏟了不當心就破,顧客就有意見。現在師傅神氣了,饅頭排隊完畢,直接將油倒在鍋里,讓每隻饅頭都吃足油水,煎好的饅頭底板黃金,像得了勳章一樣神完氣足。大多數店裡的生煎都將收口放在下面,這樣底板又厚又脆,吃口更爽。」

可見,收口朝上還是朝下,無非是一個成本問題。饅頭的收口處麵粉厚,褶子會吸很多油,老底子油還是很金貴的,吸太多,饅頭是香了,但商家划不來。所以用比較薄的一面「吃油」,香味有了,成本也得到有效的控制,君不見如今的大壺春,價格較低的傳統生煎收口朝上的,而新推出的蝦肉生煎價格不菲,收口竟是向下的。這難道是「胡漢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意思么?

八十年代的生煎饅頭

另一個關於上海生煎的問題是:一客生煎為什麼叫一「兩」呢?再偷工減料的生煎,一客四隻也是有點分量的,胃口一般的人吃二兩足夠了,誰誇口自己能吃半斤,那不是大胃王就是瘋了。很多北方人到上海,把生煎當他們的包子,半斤包子上來,根本吃不下。其實,一「兩」生煎的說法,我猜測是計劃經濟時代糧票的用量,一客生煎用一兩麵粉,收一兩糧票。就像上海人的綠豆湯,收半兩糧票,感覺糧食不大夠,會舀一勺糯米飯在裡頭。這是老上海人的體貼和實在,沒有經過那個年代的人又如何能懂呢。

大壺春的老招牌(圖片來自網路)

浙江電影院隔壁的大壺春,去年榮登「必比登」以後重新裝修了一番(圖片老周攝於2017年4月)

裝修時露出原來的底牌:這裡原來是清真飯店點心部(圖片老周攝於2017年4月)

重新裝修後的大壺春(圖片老周攝於2017年10月)

一鍋剛出爐的大壺春生煎(圖片由白李老師提供)

近年來以小楊生煎為首的創新生煎橫空出世,傳統生煎的市場受其擠壓,感覺成了博物館裡的藏品了。小楊發跡於吳江路,離我工作單位不遠,十幾二十年來倒真是目睹了它的變遷。不少老上海人對小楊生煎很不屑,總感覺味道不正宗。我倒想奉勸老古董們:食物最重要的還是口味,形格勢禁,世界變了,食物不可能一成不變。你看小楊生煎當年在吳江路,天天排長隊。如今開連鎖,家家生意好。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它誇張嘛,油多,湯水多,個頭大。對忙忙碌碌的新上海人來說,他們哪裡有空探討生煎的那些講究?哪怕吃的是一包肉皮凍,但鮮美、耐飢,有什麼問題呢?更有甚者,近來又「發明」了一些聞所未聞的所謂新品,生煎饅頭的心子里放進了大蝦、乾貝、蟹黃、甚至原只鮑魚……對此我不予置評,那已經不是作為午後點心的生煎了,喜歡花錢的話,直接外面套層金箔我也沒意見。

當年吳江路上小楊生煎排隊的盛況

注意我這裡用到的「新上海人」這個詞,並沒有地域觀念在裡面。老上海人上幾代也曾是新上海人,如今的新上海人也會變成老上海人,上海就是這樣海納百川。如今八零年以後出生的上海人,基本都可算「新上海人」吧,像上海的籃球巨星姚明,據我所知他的最愛就是小楊生煎呢!他喜歡吃新口味的生煎,似乎也不能說他就不是上海人了吧!

姚明和柏阿姨在節目里吃生煎,吃的是很多老上海人不喜歡的小楊生煎

而包括我在內的所謂「老上海人」,這個被全國各地人厭棄的族群,據說他們小氣、算計、不會打老婆、自己做飯吃……不管外頭的生煎饅頭做得多麼離譜,上海人只需要有幾家傳統生煎店還開著,生煎爐子的旁邊還燒著滾燙的咖喱牛肉湯,就滿足了。在某個假日的午後,他們走進油膩、低矮的老式點心店,往碟子里倒點醋,有些人會把醋澆在筷子上消消毒。那一刻他們彷彿回到了年少時代,夾起一隻生煎饅頭,他想起的是自己的奶奶還是外婆,還是記憶中的某個人呢?

某品牌推出的墨魚汁生煎,這個恕我無法接受了

至於上海人的一切,你們愛批評不批評,隨便啦!

最近我還寫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周望野眼 的精彩文章:

「戰鬥民族」靜靜地離開│俄羅斯世界盃採訪日記第二十二

TAG:老周望野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