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觀點 高端製程突破,國產晶圓製造新機遇

周觀點 高端製程突破,國產晶圓製造新機遇

報告要點

半導體:高端製程突破,國產晶圓製造新機遇

作為大陸最大的晶元代工製造商,中芯國際的財報備受關注,從最新的2018Q2財報來看,公司產能利用率持續提升,高端製程突破明顯,新一輪的增長值得期待。公司2018Q2財報顯示,公司營收8.9億美元,同比增長18.6%,季度環比增長7.2%,歸母凈利0.52億美元,同比增長42.3%,季度環比增長75.6%。若剔除技術授權費影響,公司Q2毛利率19.7%較Q1的15.6%有大幅提高。目前中芯國際28nm製程銷售佔比不斷提升,HKC+等高端平台有望持續突破,14/10nm製程也最快有望在2018年年底量產,目前已進入客戶導入階段。14nm FinFET是一個重要的技術節點,因為FinFET工藝是更高端製程工藝的敲門磚,一旦取得突破,更高製程的追趕將會加速。中芯國際作為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其快速發展,對整個中國IC生態圈,特別是半導體製造產業鏈的封裝測試、設備、材料等領域,都有巨大意義。

具體分析請見正文部分

LED:從LED廠商近期業績看下游應用趨勢

本周有三家國內廠商公布了半年報情況,奧拓電子承接多個大型景觀亮化工程項目,上半年營收相較其他同行企業表現較為亮眼;瑞豐光電上半年傳統LED產品毛利率有所下降,表明傳統LED整體競爭更加激烈。未來,我們持續看好LED新產品的利基市場發展,像瑞豐光電其他LED(包含全彩、chipLED等)的營收同比增幅達35.65%,毛利率同比增幅也較為可觀,達15.49%。至於關注度較高的Mini LED產品不少LED企業也均有布局,今年下半年實現量產後有望打開新的藍海市場,給LED行業注入新的生機。而台廠方面,多家台廠近期公布1-7月營收情況,因為下游照明市場競爭激烈和背光需求較弱,大部分台廠業績不及預期,和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下降。同時,多家台廠預告下半年會有Mini LED產品量產,新產品對業績的助力作用依然值得期待。

標的推薦

消費電子:大族激光、東山精密、藍思科技、歐菲科技、立訊精密;LED:三安光電、華燦光電、利亞德;半導體:三安光電、北方華創、兆易創新、精測電子、至純科技;PCB:東山精密、景旺電子、勝宏科技;被動器件:艾華集團、法拉電子、火炬電子、順絡電子;顯示:京東方A、精測電子。

風險提示

1. 消費電子下游出貨量、創新不及預期;

2. 集成電路技術節點突破不及預期。

目錄

核心觀點

細分領域熱點跟蹤

半導體:捷報頻傳,國產晶圓製造新機遇

中芯發布Q2財報:14nm明年量產,凈利潤漲42.3%

消費電子:關注新機微創新趨勢

藍牙SPen+液冷散熱微創新 Galaxy Note9發布

LED:LED企業2018半年報業績速覽

奧拓電子:智能景觀亮化工程促進整體收入增長

士蘭微曬1H18財報,LED產品營收增長放緩

1H18營收7.37億,瑞豐光電將加大LED車用等的投入

台廠業績速覽

顯示:屏下指紋與OLED面板需求間的關係

「屏下指紋」助推OLED面板需求

行業重點數據跟蹤

市場回顧

報告正文

核心觀點

作為大陸最大的晶元代工製造商,中芯國際的財報備受關注,從最新的2018Q2財報來看,公司產能利用率持續提升,高端製程突破明顯,新一輪的增長值得期待。公司2018Q2財報顯示,公司營收8.9億美元,同比增長18.6%,季度環比增長7.2%,歸母凈利0.52億美元,同比增長42.3%,季度環比增長75.6%。若剔除技術授權費影響,公司Q2毛利率19.7%較Q1的15.6%有大幅提高。目前中芯國際28nm製程銷售佔比不斷提升,HKC+等高端平台有望持續突破,14/10nm製程也最快有望在2018年年底量產,目前已進入客戶導入階段。14nm FinFET是一個重要的技術節點,因為FinFET工藝是更高端製程工藝的敲門磚,一旦取得突破,更高製程的追趕將會加速。中芯國際作為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其快速發展,對整個中國IC生態圈,特別是半導體製造產業鏈的封裝測試、設備、材料等領域,都有巨大意義。

消費電子:本周消費電子受國內寬鬆政策與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呈震蕩走勢。智能手機下一代創新升級方向已經確立,創新周期2.0已然來臨。隨著蘋果旺季備貨已經開啟,淡季業績風險逐步消除,三季報增長預期將逐步上行,看好三季度消費電子板塊配置機會。同時看好供應鏈企業創新驅動單機業務量、以平台化橫向拓展業務領域的成長邏輯,建議關注OLED、玻璃後蓋、無線充電、3D攝像頭、全面屏產業鏈。我們建議關注歐菲科技、東山精密、藍思科技、大族激光、立訊精密。

半導體:全球晶圓製造產能加速向中國轉移的背景下,中國大陸晶圓廠資本開支大幅增加,設備是資本開支的主要構成,晶圓製造封測產業鏈相關設備公司迎來訂單加速期。SEMI預估2017-2020年全球62座新投產的晶圓廠中有26座來自中國大陸,佔比42%,IHS預計2016-2020年間中國大陸半導體資本開支約1000億美元,其中本土廠商資本開支約520億美元,海外廠商資本開支約480億美元,其中設備採購規模合計約750億美元。伴隨著以中芯國際、長江存儲為代表的本土晶圓製造廠的崛起,相關產線並陸續進入設備採購高峰期,包括北方華創、精測電子等在內更多的國產設備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建議關注三安光電、北方華創、兆易創新、精測電子、至純科技。

LED:行業內公司陸續發布半年報,整體來看照明及背光應用的競爭比較激烈,賺錢效應減弱,利基型產品成為眾多廠商重點布局的方向。對於晶元廠商的競爭格局,市場仍然擔心兆馳、聚燦等廠商在今年產能擴張計劃,目前來看下半年產能開出的幾率較小,而且在整體增長逐步轉移至新應用的背景下,具有技術及先發優勢的龍頭廠商將更加受益。展望下半年,我們預計紅黃光的需求將持續旺盛,藍綠光的需求增量重點關注Mini LED背光應用。我們認為,LED照明需要關注新應用如汽車照明、景觀照明,另外還需要逐步將重點轉移至利基型產品的應用如LED顯示、不可見光及植物照明等領域。我們建議重點關注三安光電、華燦光電、利亞德。

顯示:8月全規格TV面板價格有望繼續上揚,9月份持續保持漲價趨勢。上半年全球電視平均尺寸略有下降,隨著65寸、75寸供應量上升,大尺寸化趨勢將刺激終端結構化升級。智能手機面板方面,隨著下半年旺季到來,同時受到驅動晶元缺貨影響,面板價格開始走向平穩或部分規格存在價格上漲的壓力。對於柔性OLED,本周著重關注了屏下指紋技術對OLED面板需求的影響,認為在暫無成熟的LCD版本屏下指紋識別方案出現前,屏下指紋的快速滲透將有力提振OLED需求。國內面板廠受益於地緣優勢能更直觀地感受到下游的強烈需求,若產能能有效開出,可將價格逐步降至合理範圍,提升柔性OLED滲透速率。目前,不論是柔性顯示(全柔)還是Micro LED都還處於顯示器研發階段,配合終端的成品還需一段時間。我們建議關注京東方A、精測電子。

其餘方面,被動器件當前具有一定缺貨屬性,繼續建議關注艾華集團、法拉電子、火炬電子、順絡電子。

細分領域熱點跟蹤

半導體:捷報頻傳,國產晶圓製造新機遇

中芯發布Q2財報:14nm明年量產,凈利潤漲42.3%

事件:中芯國際於8月10日發布了2018財年第二季度財報,第2季營收達8.907億美元,同比增長18.6%,環比增長7.2%;毛利潤2.178億美元,同比增長12.2%,環比下降1.1%;毛利率為24.5%,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環比下降2.0個百分點,但高於市場預期,尤其凈利潤5160萬美元,增幅42.3%。

資料來源:電子工程專輯

https://www.eet-china.com/news/201808101131.html

長江觀點:

1、中芯國際2018Q2財報數據向好,14nm高端製程突破成為亮點

作為大陸最大的晶元代工製造商,中芯國際的財報備受關注,從最新的2018Q2財報來看,公司產能利用率持續提升,高端製程突破明顯,新一輪的增長值得期待。公司2018Q2財報顯示,公司營收8.9億美元,同比增長18.6%,季度環比增長7.2%,歸母凈利0.52億美元,同比增長42.3%,季度環比增長75.6%。剔除技術授權費影響,公司Q2毛利率19.7%較Q1的15.6%有大幅提高。

從各技術節點銷售佔比來看,公司28nm製程佔比不斷提升,從2018Q1的3.2%提升到Q2的8.6%,提升幅度明顯。公司28nm HKC持續上量,良率達到業界水準,良率已達到業界水準,另外28nm HKC+技術開發也已完成,有望於2018年底量產。

此外需要重點注意的是,公司的14nm FinFET技術獲重大突破,量產在即,目前已進入客戶導入階段。14nm FinFET是一個重要的技術節點,因為FinFET工藝是更高端製程工藝的敲門磚,一旦取得突破,更高製程的追趕將會加速。

2、多點開花,中芯國際正努力成為全球晶圓代工第二陣營領頭羊

集成電路晶圓製造是整個集成電路生產的核心環節,也是摩爾定律的核心體現環節。全球的集成電路代工製造市場呈現出「一超多強」的競爭格局。「一超」是指台積電,2017年全球集成電路代工製造市場規模約為573億美元,其中台積電營收320.4億美元,佔據全球近56%市場份,台積電是全球晶圓代工領域的巨頭,無論是在製程的先進性還是市場佔有率,都遙遙領先於競爭對手。處於「多強」第二陣營的格羅方德、聯電和中芯國際仍在28nm和14nm製程激烈競爭時,台積電7nm製程已經成熟,並積極開發5nm及以下製程。

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第一大純晶圓代工企業,2016年營收僅為台積電的1/10左右,目前可提供從0.35um到28nm不同技術節點的晶圓代工服務,伴隨著公司14nm製程良率的快速提升以及新客戶的導入,將大大拉近同世界領先企業的差距。

雖然與台積電的差距仍然較大,但是中芯國際的的上升勢頭迅猛,資本與人才優勢正在積聚。在資本方面,公司與大基金的合作全面而有效,2015年大基金通過配售進入成為中芯國際第二大股東,2017年中芯國際配售大基金繼續加持,2018年1月30日中芯南方獲增資32.9億美元,大基金和上海集成電路基金共同參與,資金優勢明顯。在人才和技術方面,2017年下半年,中芯國際引入梁孟松先生為新CEO,作為曾經在台積電和三星都成績顯著的技術專家,其加入將為中芯國際帶來更多技術提升支持。

目前中芯國際28nm製程銷售佔比不斷提升,HKC+等高端平台有望持續突破,14/10nm製程也最快有望在2018年年底量產,公司有望實現快速趕超。

3、製造領域捷報頻傳,國產設備材料領域面臨的黃金機遇期

中芯國際作為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其快速發展,對整個中國IC生態圈,特別是半導體製造產業鏈的封裝測試、設備、材料等領域,都有巨大意義。由於起步較晚等原因,我國IC製造設備和材料領域與國外差距較大,在技術落後的情況下會導致良率較低,同時價格也不具備優勢,很難進入國際市場,甚至很多公司在實現技術突破的過程中都很難找到國外晶圓代工廠進行技術驗證。國內晶圓製造企業的崛起為整個IC設備材料行業帶來了發展契機。目前,包括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至純科技、上海新陽、長川科技、拓荊科技、江豐電子、鼎龍股份、盛美半導體等在內的一大批國內設備和材料廠商,都已經進入中芯半導體的供應商名單,伴隨著中芯國際新產線的不斷落地,整個大陸設備和材料產業鏈也將充分受益。我們看好以中芯國際為首的中國半導體製造生態圈,在大基金的支持下,人才與技術逐步完備,依託國內市場,逐步實現全產業的進口替代

消費電子:關注新機微創新趨勢

藍牙SPen+液冷散熱微創新 Galaxy Note9發布

8月9日消息,三星今日於美國紐約發布旗下Note系列最新作——Galaxy Note9。歷經低潮,依靠Note8挽回形象,Galaxy Note9終於不那麼小心翼翼,三星智能手機旗艦,非它莫屬。

Galaxy Note9採用6.4英寸屏幕,搭載驍龍845,前置800萬,後置1200萬廣角+1200萬長焦雙攝像頭,內置4000mAh電池,支持IP68級別防水。6+128G版嘗鮮價7499元,8+512G版嘗鮮價9499元,此外,一同發布的還有三星手錶Galaxy Watch和智能音箱Galaxy Home。

新聞來源:網易手機

長江觀點:

一、Note7印記深遠,S Pen踽踽獨行

Note 9發布後反響平平,與VivoNEX、OPPO FindX廣受熱議形成了強烈反差。無論是外觀或是配置來看,Note 9依舊是安卓年度最強大的手機,但不可否認的是Note 9傳承了太多Note 7的設計,兩年微創新支撐大幅上漲的售價存在更大壓力。S Pen新增藍牙功能,開闢了拍照操作、畫面跟蹤、PPT的演示控制等應用場景,強化了Note系列對商務人士的吸引力。縱觀各大頭部品牌,S Pen缺乏跟隨者,足見手寫筆未能成為下一代主流創新趨勢之一。

二、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格局潛移默化的改變

受S、Note系列低迷,以及中低端手機國產品牌超高性價比壓制,三星在中國大陸市場佔有率已經萎縮至不足1%。但全球來看,A系列、J系列依然是國產手機強勁的競爭對手。隨著國產品牌將視野投射海外新興地區,將與三星在印度、東南亞、南美等市場展開激烈爭奪。極高端市場層面,華為憑藉保時捷系列在全球贏得了一致好評,成功樹立高端與創新的品牌形象,使得極高端市場蘋果、三星、華為的順位正在被改寫,考慮到三星高端用戶主要來自美國、歐洲與韓國本土,華為因美國限制難以切入美國市場,因而iPhone有望成為最大受益方。

LED:LED企業2018半年報業績速覽

奧拓電子:智能景觀亮化工程促進整體收入增長

奧拓電子在8月7日早間披露了2018年半年度業績報告。據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奧拓電子實現營業收入79,179.19萬元,同比增長77.92%;實現營業利潤9,019.67萬元,同比增長53.1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312.67萬元,同比增長36.10%。奧拓電子錶示,業績同比上升的主要原因為本期公司營業收入增長。本報告期加強應收賬款管理,應收賬款回籠同比增長較快,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有明顯改善,比去年同期增長48.43%。資料顯示,奧拓電子主營LED應用、金融科技及體育新業務三大業務板塊。其中,LED應用上半年實現營收7.19億元,同比增長72.78%,佔總營收的比重為90.76%,毛利率為27.86%。公司表示,LED應用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主要是「智能景觀亮化工程」 收入增長所致。

新聞來源:LEDinside

https://www.ledinside.cn/news/20180807-43957.html

士蘭微曬1H18財報,LED產品營收增長放緩

8月7日晚間,士蘭微發布2018年半年度報告。公司營業總收入為143,709萬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10.70%;公司營業利潤為6,165萬元,比2017年同期減少32.63%;公司利潤總額為6,200萬元,比2017年同期減少31.84%;公司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531萬元,比2017年同期增加12.90%。就具體產品來看,2018年上半年,公司發光二極體產品的營業收入為263,258,765.57元,增長放緩,同比僅增長1.52%。士蘭微稱,LED產品收入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是LED下游市場需求出現波動。對此,公司將在穩固彩屏晶元市場份額的同時,加快高亮白光晶元的開發,加快進入高端LED照明市場。

新聞來源:LEDinside

https://www.ledinside.cn/news/20180808-43966.html

1H18營收7.37億,瑞豐光電將加大LED車用燈的投入

8月10日早間,瑞豐光電披露了2018年半年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736,854,258.63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了6.43%,營業利潤為79,953,388.11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2.7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595,955.65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4.46%;每股收益0.1318元。瑞豐光電錶示,報告期內營收下降主要原因為2018年上半年國內經濟環境複雜,宏觀經濟增長乏力,對LED行業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同時,公司基於中長期發展規劃對產品結構進行了戰略性調整,提升毛利水平較高的產品比重,控制了毛利水平偏低的產品比重;得益於此,公司報告期內的營業利潤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均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同比分別增長42.73%、54.46%。

從具體產品來看,公司照明LED及背光LED的營收皆較去年有所下降,而其他LED營收則同比增長超3成。其中,照明LED業務銷售額為3.69億元,同比下降了17.45%,毛利率為6.13%,同比下降了3.31%。主要原因為去年同期公司LED燈絲業務佔據先發優勢,毛利較高,目前LED燈絲業務進入充分競爭階段,公司為更好的建立與客戶的長期合作關係及更好的服務客戶,對產品售價進行了調整,報告期內公司LED燈絲業務銷售額及毛利率有所下滑。背光LED合計銷售額為2.1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25%,毛利率18.32%,同比下降了5.67%。此外,其他LED如全彩、ChipLED等業務發展迅速,業績突顯。紅外及激光等LED應用領域的發展態勢可觀。報告期內其他LED銷售收入為1.4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5.65%。相對照明與背光業務,其他LED業務毛利水平較高,對公司報告期內整體業績貢獻顯著。

新聞來源:LEDinside

https://www.ledinside.cn/news/20180810-43983.html

長江觀點:

本周有三家國內廠商公布了半年報情況,奧拓電子由於承接了白雲機場、青島上合峰會等多個大型景觀亮化工程項目,上半年營收相較其他同行企業表現較為亮眼,從目前承攬的項目情況,預計景觀亮化和智慧照明給公司帶來的業績井噴期尚未結束。根據瑞豐光電公布的半年報信息,傳統LED產品毛利率有所下降,照明LED和背光LED毛利率分別下降3.31%和5.67%,表明傳統LED整體競爭更加激烈。未來,我們持續看好LED新產品的利基市場發展,像瑞豐光電其他LED(包含全彩、chipLED等)的營收同比增幅達35.65%,毛利率同比增幅也較為可觀,達15.49%。至於關注度較高的Mini LED產品不少LED企業也均有布局,今年下半年實現量產後有望打開新的藍海市場,給LED行業注入新的生機。

台廠業績速覽

本周,晶電、隆達、億光、光寶、聚積及麗清等紛紛曬出7月業績單。其中,大部分廠商7月營收及2018年前7個月的營收同比皆有所下降。而麗清在LED車燈滲透率不斷提升的環境下,7月營收同比大幅增長,前7個月業績亦獲得增長。

新聞來源:LEDinside

https://www.ledinside.cn/news/20180810-43989.html

長江觀點:

多家台廠近期公布1-7月營收情況,因為下游照明和背光需求較弱,大部分台廠業績不及預期,和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下降。億光由於不可見光和LED車燈產品的推動,本月營收環比增長1.8%;麗清則由於公司LED車燈領域的出貨帶動,業績增長創新高。結合台廠目前的產品規劃路徑看,多家企業轉戰LED車燈、Mini LED等利基市場,緊縮或出售毛利率持續走低的傳統LED照明業務。台廠1-7月營收情況也進一步證明企業轉戰利基市場確實是有效的,不僅拉動企業營收增長,同時提高了產品整體毛利率。同時,多家台廠預告下半年會有Mini LED產品量產,新產品對業績的助力作用依然值得期待。

顯示:屏下指紋與OLED面板需求間的關係

「屏下指紋」助推OLED面板需求

整體來看,屏下指紋方案的技術及供應鏈已經相對成熟,根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最新數據顯示,預計2018年全球屏下指紋晶元的發貨量上調到4200萬顆,受到韓廠新機帶動,其中超聲波指紋屏下指紋晶元的發貨量超預期。從今年下半年發布的新機來看,在主力品牌Vivo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中高端手機搭配屏下指紋。預計2019年全球屏下指紋將成為智能手機中高端產品的標配,同時預計全球屏下指紋2019年的發貨量突破1億顆。

由於受到技術工藝及成本的考量,目前AMOLED的需求主要來自於剛性AMOLED,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面板廠主要的投資方向以柔性為主,剛性AMOLED產能成長緩慢,同時伴隨全面屏尺寸持續放大,異形屏良率等影響,進一步壓縮了剛性OLED面板的有效產出,根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調查數據顯示,第三季度韓廠剛性AMOLED的產能嫁動率已經超90%。

新聞來源:群智諮詢

長江觀點:

上半年OLED面板出貨量絕對值與去年同期持平,佔比有所提升。根據CINNO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球出貨量為8.46億片,出貨量同比下降12.2%,其中a-Si出貨佔比42.9%,LTPS出貨佔比36.3%,AMOLED出貨佔比20.4%,Oxide出貨佔比0.4%。根據群智諮詢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機AMOLED 面板(包括剛性與柔性)出貨數量近2.0 億片。對比於2017年上半年智能手機面板的9.4億片的總出貨量,其中OLED面板合計出貨同樣為2億片左右,OLED面板的佔比有所增加。

屏下指紋有望成為OLED需求提升的推手,剛性OLED率先發力。在今年CES展覽上,vivo首先發布光學屏下指紋方案後,屏下指紋與3D人臉識別一同成為高端機型配備的首選。目前,光學指紋識別與超聲波指紋識別是屏下指紋識別的兩大流派,今年新上的旗艦機vivo NEX、華為Mate RS、小米8探索版均採用光學指紋識別。由於光學指紋識別是通過光源照射來進行指紋識別,因此光路暢通是實現高精準度識別的關鍵要素,而OLED屏幕較LCD更加輕薄且屬於自發光,當下主流的光學屏下指紋識別方案均搭載OLED屏幕,尤其是價格更加適中的剛性OLED屏幕。能採用TFT-LCD方案的屏下指紋識別方案雖已有廠商攻克,但目前尚未量產使用。

國產機OLED+屏下指紋趨勢推動AMOLED面板出貨量提升。根據群智諮詢的數據顯示,今年國產機搭載剛性AMOLED的智能手機出貨預計超1億部規模,同比增長30%, 其中華為、小米的增長速度最為明顯。我們認為在暫無成熟的LCD版本屏下指紋識別方案出現前,屏下指紋的快速滲透將有力提振OLED需求。

行業重點數據跟蹤

市場回顧

證券研究報告:【長江電子 周報】高端製程突破,國產晶圓製造新機遇

近期重點研究報告鏈接

簡評報告

深度報告

【長江電子 公司深度】藍思科技:玻璃龍頭高歌猛進,平台化打開未來空間

【長江電子 公司深度】華工科技:激光雕刻智能製造,全面打造物聯航母時

【長江電子 深度】元器件步入賣方市場,看好元器件龍頭及分銷

【長江電子 深度】大族激光:大國重器,裝備力量

【長江電子 深度】三安光電:王者回歸,從龍頭到巨頭

【長江電子.4萬字重磅深度】消費升級,電子產業深度看好

【長江電子 深度】艾華集團:被動元器件行業進口替代領軍者

【長江電子 深度】德賽電池:鋰電勁旅,乘風而起

評級說明及聲明

評級說明

行業評級:報告發布日後的12個月內行業股票指數的漲跌幅度相對於同期滬深300指數的漲跌幅度為基準,投資建議的評級標準為:看好:相對表現優於市場;中性:相對表現與市場持平;看淡:相對表現弱於市場。

公司評級:報告發布日後的12個月內公司的漲跌幅度相對於同期滬深300指數的漲跌幅度為基準,投資建議的評級標準為:買入:相對於大盤漲幅大於10%;增持:相對於大盤漲幅在5%~10%;中性:相對於大盤漲幅在-5%~5%之間;減持:相對於大盤漲幅小於-5%;無投資評級:由於我們無法獲取必要的資料,或者公司面臨無法預見結果的重大不確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們無法給出明確的投資評級。

重要聲明

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經營證券業務許可證編號:10060000。本報告的作者是基於獨立、客觀、公正和審慎的原則製作本研究報告。本報告的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包含信息和建議不發生任何變更。本公司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包含作者對證券價格漲跌或市場走勢的確定性判斷。報告中的信息或意見並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征價,投資者據此做出的任何投資決策與本公司和作者無關。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本公司於發布本報告當日的判斷,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不應作為日後的表現依據;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同時,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範圍內,與本報告中所評價或推薦的證券不存在法律法規要求披露或採取限制、靜默措施的利益衝突。本報告版權僅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和發布。如引用須註明出處為長江證券研究所,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刊載或者轉發本證券研究報告或者摘要的,應當註明本報告的發布人和發布日期,提示使用證券研究報告的風險。未經授權刊載或者轉發本報告的,本公司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免責聲明

本訂閱號不是長江證券研究所官方訂閱平台。相關觀點或信息請以「長江研究」訂閱號為準。本訂閱號僅面向長江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若您並非長江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閱或轉載本訂閱號中的信息。長江研究不因任何訂閱本公眾號的行為而將訂閱者視為長江證券的客戶。

本訂閱號旨在溝通研究信息,分享研究成果,所推送信息為「投資信息參考服務」,而非具體的「投資決策服務」。本訂閱號內容僅為報告摘要,如需了解詳細內容,請具體參見長江研究發布的完整版報告。本訂閱號推送信息僅限完整報告發布當日有效,發布日後推送信息受限於相關因素的更新而不再準確或失效的,本訂閱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義務,後續更新信息請以長江研究正式公開發布報告為準。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訂閱號接受者應當仔細閱讀所附各項聲明、信息披露事項及相關風險提示,充分理解報告所含的關鍵假設條件,並準確理解投資評級含義。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中的信息所表述的意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訂閱人不應單獨依靠本訂閱號中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獨立的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全部投資風險。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電子 的精彩文章:

周觀點 存儲器產業捷報頻傳,看好國產化大趨勢
東山精密深度 精選優質賽道,從做大到做強

TAG:長江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