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的厚度,不僅是清風明月

美的厚度,不僅是清風明月

蔣勛:美的厚度,不僅是清風明月

大家都知道《清明上河圖》,一個畫家受命去畫他的城市,表現其中的繁華。畫家畫了一千六百多個人,各式各樣的場景。其中有一個場景是:官家的轎子出來,前面有人舉著「肅靜迴避」,一個小孩在路中間玩,他媽媽怕他被馬踩到,驚惶地把他抱起。如果是你受命拍一個關於北京的紀錄片,你能不能拍出這個畫面?

還有一個畫面,出現在畫卷快結束的地方。一個做大官的人進城,前有開道車,後有隨護。城門口有一群叫花子,其中有一個沒有腿,做官的人回頭看了他一眼。看到這個地方,我覺得這個畫家真了不起。我的學生問我:你覺得那個做官的人後來給乞丐錢了嗎,我說我不知道,我覺得一個畫家能畫出大官跟乞丐的對視就很了不起了。

好幾年前,我路過天安門廣場,在長安街上看到一個畫面:那一定是一個鄉下來的婦人,因為只有下田勞動的人才會有那麼粗壯的骨骼。她喂孩子吃奶,毫不遮掩,孩子吃飽了,奶汁還很多,她就讓奶滴到長安街上。我覺得那個身體好動人:她跟那個土地是在一起的。我問自己:T台上的美跟這個婦人的美,哪一個能讓我記憶更久?

美不僅僅是華服名模,甚至不僅僅清風明月、巴赫貝多芬,要看到美,我們首先要看到生命存活的艱難。

唐朝人喜歡畫牡丹。我曾在二月間到日本皇宮裡看過牡丹,全部用草圍著,上面還撐一把傘,因為牡丹有一點風吹雨打就會凋零。宋朝以後發現牡丹的美不能體現生命頑強的競爭力,就開始畫梅花。王冕的《南枝春早》成了傳世名作。如果說唐朝創造了牡丹的美,宋朝發現梅花的美,我們這個時代用花來象徵,可以找到什麼?

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使用漢朝斗拱的造型,堆砌出一個倒三角形的飛檐式建築。我看了很辛酸。因為我看到它強大背後,是幾乎要被世界列強瓜分殆盡的屈辱記憶。所以它的強是一定要撐出來。可是我看到英國館,輕輕鬆鬆就做出一個好漂亮的東西。當時我就想:如果真的是大國崛起,必須有最篤定的自信,不去做場面上的東西,而是回到最小的事情,慢慢做,不一定要那麼快。現在的強有一點用力,並且用得好辛苦,我害怕它變成煙火,那麼絢爛華麗,可是一下沒有了。

唐的文化、宋的文化為什麼有厚度?因為它看到大的,也關心小的。杜甫擠在難民裡面逃難,寫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如果這十個字變成千古絕唱,我覺得不是詩的技巧,而是詩人心靈上動人的東西:他看到了人。同樣那捧白骨,很多人走過去都沒看到。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中國書法申遺成功,憑的究竟是什麼?
國畫界最值錢的創作手稿,居然沒人認識!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