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敵的鐵流—起義軍同城市人民的關係

無敵的鐵流—起義軍同城市人民的關係

李自成衝進中原,標誌著明末農民起義第一階段的結束。在過去的13年里,農民軍隊的權力從小到大,從分散到集中;而明朝的反動勢力已逐漸從暫時的優勢轉向劣勢。新形勢給了農民軍官員一個新的話題,即如何鞏固和擴大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

通過長期曲折的武裝鬥爭教訓,李自成逐漸認識到,推翻明朝封建統治,贏得農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單靠軍事鬥爭是不夠的。制定正確的政治方案和戰略也是必要的。提出明確的奮鬥目標和口號,動員群眾,擴大政治影響力。

李岩本名李信,原是河南杞縣的一個舉人。面對當時動蕩不定的社會現實,他曾經勸當地的財主富戶賑濟饑民,自己也帶頭捐了二百石糧食,幻想用這種「放糧濟貧」的辦法進行改良,緩和階級矛盾。但是,在階級鬥爭極其尖銳的形勢下,這條道路顯然是行不通的。一些惡霸地主勾結官府,誣指李岩「收買眾心」、「圖謀不軌」,把他逮捕下獄。地主階級的嫉恨和迫害,加上全國農民鬥爭形勢的高漲,促使李岩的思想發生了轉變。

在李岩的幫助下,李自成開始在政治上取得重大成就。首先,它提出了著名的革命口號,如「平等無糧」,「和平買賣」,「致富,扶貧」。這些口號是基於晚明社會的現狀和廣大勞動人民的迫切要求。

「均田免糧」的綱領反映了封建社會農民要求獨立發展自己的個體農業經濟的強烈願望,符合當時歷史前進的方向。它一經提出,就受到廣大人民的熱烈擁護和歡迎,當時,在中原地區廣泛流傳著這樣一些歌謠:「殺牛羊,備酒漿,管教大小都歡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利美食日記 的精彩文章:

老農棉花被小官沒收,路人上前講理無果,亮出身份小官當場下跪

TAG:雪利美食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