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共享式發展為西藏打開「致富窗」

共享式發展為西藏打開「致富窗」

7月26日下午,西藏自治區吉隆縣吉隆鎮沖堆村,藏族群眾正在登記辦理「一卡通」,該卡用於發放各類政策性補貼,助推群眾脫貧致富。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鑫昕/攝

從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錯那縣城出發,翻過海拔4500米的波拉山,經過100多個連續下山彎道之後,就到了平均海拔2350米的勒布溝。勒門巴族鄉在勒布溝的最下端,流經這裡的娘姆江,很快匯入印度河。

1983年,邊巴占堆從100多公里外的覺拉鄉,走了三天三夜來到勒門巴族鄉,「當時路沒通,人背馬馱進來的」。那時房門很低,身高一米八的邊巴占堆進門要彎腰。

如今談起這裡的變化,他連稱「想不到」。「以前房子不像房子,路不像路,現在變化可大了。」如今59歲的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自己能夠身體健康,多享受幾年這樣好的日子。

西藏自治區政府主席齊扎拉說,西藏改革開放40周年,以國家安寧、邊疆鞏固、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為主線。西藏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強調共享式發展,發展目標是不讓一個地區掉隊,不讓一個民族掉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環境好了,老百姓自然願意到這兒生活」

對於西藏自治區老百姓而言,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始於對貧困的抗爭。阿里地區札達縣托林鎮托林社區75歲的居民次仁南迦清晰地記得,自己16歲時還光著腳給地主打工。一家人在溫飽線上掙扎,一件藏袍,白天穿身上,晚上當被子。

如今,他坐在底樓面積180多平方米的寬敞房子中,由衷地說:「這要感謝共產黨。蓋好這幢兩層小樓,有賴於黨和政府的支持。」

2016年,當地政府投資1800餘萬元,建設了包括23套房屋及公共配套設施的扶貧搬遷小區,22戶貧困戶55人因此受益。2018年,二期工程25套住房已開工建設,涉及25戶70人。在全縣,這樣的受益者共有1720戶5893人。

作為全國唯一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深度貧困地區和脫貧攻堅主戰場,近年來,西藏自治區統籌推進易地扶貧搬遷、高海拔搬遷、「三岩」片區搬遷等,切實改善貧困地區生存環境。

沿著漫長的邊境地區,西藏將邊境小康村建設與易地扶貧搬遷結合,建成邊境小康村131個,實現鞏固國防與戍邊興邊相統一。

邊境小村典角村因此獲益。這個曾因人口大量外流而只剩下3戶人家的「三戶村」,如今聚集了48戶171人。「房前屋後都有綠化,環境好了,老百姓自然願意到這兒生活。」阿里地區噶爾縣扎西崗鄉黨委書記楊愛民說。

因為追隨愛情,2016年,噶爾縣左左鄉良久村的索朗班久和典角村的姑娘吉宗結婚。索朗班久在牧區的老家「有很大的牧場」,在當地人眼中,那是財富的象徵。典角村人說,索朗班久願意到這個邊境小村來,是因為這裡的生活比過去好多了。

「抓好產業,才能讓老百姓有持久收入來源」

1975年,古如從山南市財校會計專業畢業,來到勒門巴族鄉,在當地一家茶廠當會計,每月有31元的收入。古如記得,來到茶廠工作之後,茶的銷路不是很好,甚至難以為繼。

1978年12月,古如在收音機里聽到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的消息,通過郵遞員送來的報紙,他仔細學習三中全會的精神。他的內心充滿了期待。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雪域高原。1992年,古如擔任茶廠的廠長,他立志要帶領職工一起致富。1993年,茶廠的經營狀況好轉,那時職工每個月的工資提高了,達到180多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的政策牽引著西藏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老百姓增收的渠道多了起來。

對入住札達縣托林社區的老百姓來說,邊境小康村建設不僅意味著新建了住房,也開啟了他們奔向更加富裕生活的一扇門。

離次仁南迦家不遠的仲瓊已經開起了家庭旅館,7月底的一天,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到訪時,這家擁有6個床位的家庭旅館已住滿了旅客。

札達縣副縣長鍾茂波介紹說,縣裡提出「旅遊+農業、牧業」一體兩翼產業發展格局,計劃用8年時間投入60億元進行產業開發。「抓好產業,才能讓老百姓有持久的收入來源。」

據介紹,西藏自治區已累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263.44億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069個,直接帶動14.85萬人脫貧。

「產業強大了,村莊亮麗了,村民富了」

1978年,在距離錯那縣300公里外的朗縣卓村,巴珠剛好18歲。他回憶道,那時候,鄉里、縣裡的幹部來宣傳國家政策,說現在改革開放了,你們要大膽地向前走。巴珠回憶,「那時已經開始有人嘗試多種經營」。

巴珠也通過銀行貸款買了一輛「二手」的解放牌運輸車,跑起了運輸。他把當地的木材運送到縣裡,有時候還會去山南拉一些日用品回來。

從卓村到山南,240多公里,巴珠平均一個月大概能掙1000元左右。他買了村裡第一輛車,是村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巴珠當時認定,時代不一樣了,再不闖一闖就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了。

時代向前的印記在西藏隨處可見。拉薩市達孜區唐卡鄉瓊達村的多吉,16歲時開始外出打工,他跑到山南等地四處找工地幹活兒。他注意到,幾乎到處都有新項目開工建設。去年,他妻子的姐姐央吉在拉薩市達孜區邦堆鄉扎葉巴村開了一家林卡,現在是旅遊旺季,林卡里一座難求。

如今,電子商務、航空物流的快速發展讓更多西藏年輕人找到了創業機會。23歲的邊巴吉拉大學畢業後進入了剛開始運營的西藏順豐,這位喜歡網購的藏族女孩見證了西藏電子商務事業進入新時代。隨著電子商務平台的發展,西藏離世界更近了。

富裕起來的巴珠,肩上扛起了另一項事業——帶領村民一起致富。

1992年至2013年,巴珠擔任卓村村支書一職。村裡發展起了庭院經濟和旅遊產業,全村累計種植核桃900餘畝、蘋果150畝、藏冬棗100畝,實現每戶增收兩萬元。2015年,卓村在黨員帶頭下,建立了農家樂家庭旅館。開業至今,累計接待遊客450萬人次,為群眾增收7萬多元。

現在的卓村,「產業強大了,村莊靚了,村民富了」。2017年,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861元。

現在巴珠已經不跑長途運輸了,靠家裡的庭院經濟和鄉村旅遊,他當起了「甩手掌柜」。僅庭院經濟,每年就能增加收入一兩萬元。看著村民的生活一天天變好,巴珠感嘆道:「我想,我們的方向選對了,路子走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