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沒有關稅政策,雷克薩斯也一定比林肯混得好
本文由鋮然新媒體工作室原創出品,作者吳昊。
前段時間美國進口汽車和零部件關稅上調的政策,又把特斯拉和林肯等美國品牌推上了風口浪尖,特斯拉麵對政策選擇了漲價,最高25萬元的上漲幅度讓人咋舌,而林肯品牌卻選擇了保持原有指導價不變,這在很多人看來是其誠意的體現,但筆者卻認為這是林肯的無奈。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林肯在華總銷量為24314台,同比增長4%,這個成績對於林肯來說,雖然依然處於增長,但也已經算是近三年來最糟糕的表現了,要知道,在2016年和2017年,林肯的年銷量同比增長分別為180%和66%,2017年全年銷量更是達到了5.4萬台的歷史高點。
同樣的,因為關稅政策,日系豪華品牌雷克薩斯也受到了影響,不過相比於林肯品牌的頹勢來說,雷克薩斯則是從關稅政策中獲利,關稅在下降至15%,雷克薩斯全系車型的售價都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這使得他們的車型擁有了更強大的競爭力。
不過話說回來,筆者認為關稅政策不管在什麼時候都只是外因,林肯相比雷克薩斯而言,的確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劣勢和不足,換句話說就是,就算沒有關稅政策的影響,雷克薩斯也一定比林肯在中國混的更好。
雷克薩斯品牌建設成功,產品適銷性更好
從品牌的角度來看雷克薩斯,它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是全面領先於林肯的,雷克薩斯一直簡直的免費保修保養政策,為其帶來了極佳的售後口碑,在加上雷克薩斯在J.D.Power等多個調研機構下的搶眼表現,雷克薩斯在國人心目中的品牌形象非常生動,它就是低成本用車,省心耐用的象徵。
並且作為近兩年在產品理念上強調東方美學和兼融之道的雷克薩斯而言,它的品牌設計理念和產品定位也更加適合當下中國消費者,可以不誇張的講,雷克薩斯就是日系豪華車的巔峰。在所有的日系豪華品牌中,也只有雷克薩斯能夠推出D級豪華車LS,所以在品牌影響力層面,是非常值得林肯學習的。
林肯品牌特點不明確,產品適銷性也不強
事實上,林肯在品牌建設上也花過不少功夫,林肯大陸、領航員這些旗艦車型的確對於林肯品牌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只可惜,定牌定位和產品營銷方面,林肯並沒有找准方向。這裡就要談到林肯這些年不斷在強調的「林肯之道」,簡單來說,林肯之道就是林肯強調的豪華服務體驗。在前兩年,林肯品牌還沒有盲目擴張渠道的時候,其林肯之道的確給予消費者很深刻的印象,但是隨著近年來產品召回事件的發生,以及服務標準的下滑,林肯之道的優勢正在損失殆盡。
從售後服務的角度來看,林肯和雷克薩斯也已經產生了差距,但這並不是筆者認為的關鍵所在,林肯產品的適銷性或許才是最大的問題。林肯雖然一直強調其豪華品牌的身份,但是旗下產品和福特總有撇不清的關係,到目前為止,MKC等車型依然和福特車型共線生產。並且從產品定位來看,MKZ定位在中型,但是其面對ES這樣的中大型轎車也沒有優勢,再加上MKC雖然定位中型,但是尺寸卻只比同類型緊湊級SUV略大,這也讓MKC看起來競爭力有些不足。
雖然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林肯品牌實現了12%的增長,但這也無法掩蓋林肯在今年2月同比下滑9%,以及今年4月同比下滑14%的事實。其中MKZ取得了5448台的成績,同比下滑了2%,MKC則取得了7382台的成績,同比下滑幅度達到了14%。雖然林肯大陸和MKX都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長,但這也依然無法拉動林肯品牌的整體增速。
寫在最後
筆者認為,林肯品牌的確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向雷克薩斯學習,學習他們對於產品的定位方式,學習他們對於品牌的營銷策略,學習他們如何在售後層面建立起的品牌優勢。對於林肯而言,關稅政策是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如何在政策不利的情況下順利翻身,成為了未來林肯品牌發展的核心。(文/吳昊)


※兼融創豪華,解讀雷克薩斯全新ES 「造車哲學」
※外形更靚、動力更強、配置更高的保時捷新Macan來了
TAG:邱小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