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國的強大與可怕,竟然藏在「看不見」的地方

德國的強大與可怕,竟然藏在「看不見」的地方

德國製造之強大,舉世皆知。

以外貿出口額為例,2017年,德國以14485億美元雄踞第三,與排名第二的美國(15467億美元)旗鼓相當,是第四名日本(6981億美元)的兩倍。

讓人驚奇的是,德國的經濟總量,不到美國的1/5;世界500強數量,只有日本的3/5。

差距如此之大,德國的高出口額,又是如何做到的?

答案是,德國強大與可怕,藏在了「看不見」的地方。

01

大多數國家,出口都是由大企業完成。

德國很特殊,90%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里,隱藏著一大批「看不見」的「隱形冠軍」,成為德國出口貿易的中堅和脊樑。

何為「隱形冠軍」?管理學家給出的定義是:全球市場佔有率第一或第二;年產值在20億歐元左右;鮮為大眾所知。

通俗地說,就是悶聲發大財的中小企業。

按此標準,全球共有2734家「隱形冠軍」,德國就有1307家,佔了近一半。

(「隱形冠軍」數量排名 來源:歐洲時報德國版)

比如——

豪尼:全球唯一一家能夠提供全套捲煙生產系統的企業,佔據高速捲煙機械市場90%以上的份額。

傑里茨:全球唯一的大型舞台幕布生產商,市場份額達到100%。

福萊希:伸縮狗鏈製造商,佔據全球市場80%的份額。

布里塔:濾水器製造商,佔據全球市場85%的份額。

海因:生產吹肥皂泡的肥皂水,產品出口全球50多個國家。

旺眾:全球最大的購物及行李手推車生產商,遠銷100多個國家。

與世界500強相比,這些企業,規模不大,銷售額不高,卻極具競爭力,擁有說一不二的定價權。

(豪尼高速捲煙機械)

這些企業,生產的大多不是終端消費品,不為大眾所知,但在細分市場,是當之無愧的王者。

這些「隱形冠軍」到底有多強,我們再來一組數據:

壽命:平均壽命為66歲,38%的企業超過100年;

產品力:領導世界市場平均為22年;

利潤:是普通企業的2倍;

研發投入:是普通企業的2倍;

專利數量:人均30個,是大企業的5倍;

領導層穩定性:CEO任職時間平均為20年,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

這些企業,生命力強,小而精悍,數量眾多,形成了一個戰鬥力極強的「德國軍團」,成就了「德國製造」的金字招牌,也是德國強盛的秘密所在。

02

問題來了,世界這麼大,國家這麼多,為什麼唯獨德國盛產「隱形冠軍」?

很多人想到了工匠精神。如果假設為真,那麼,同樣強調工匠精神、經濟體量和人口數量都大於德國的日本,應該擁有更多的「隱形冠軍」。

(每百萬居民的「隱形冠軍」數量排名 來源:歐洲時報德國版)

局長認為,造就「隱形冠軍」的,並非工匠精神,而是工程師精神。

「隱形冠軍」,不單單是個技術活。一是「想」成為,二是「能」成為,後者又要求,企業既要生產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又要贏得受眾、實現盈利。

工匠精神只能解決生產製造,遠遠不夠。孵化「隱形冠軍」,還得看工程師精神。

工程師精神,塑造了低調專註的企業性格。

「隱形冠軍」的核心,是高度專業性。專業不難,難的是抑制擴張逐利的慾望,專註一輩子。

工程師精神塑造了德國企業踏實、穩健、低調的性格,願意專註於狹小的市場,專註於價值鏈的一個環節,做某個領域的專家,而非上下通吃的全才,最終成為「隱形冠軍」。

工程師精神,孕育了優秀精尖的技術人才。

德國「隱形冠軍」企業,製造的大多是複雜的產品和系統,不僅需要頂尖的科學家,更需要優秀的技術人才。

(德國職業教育)

德國舉世聞名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源源不斷為企業輸出精尖的技術人才。更為重要的是,德國崇尚技藝,尊重技術類職業。「藍領」工資幾乎普遍比大學畢業生高。年輕人也以讀職業教育為榮,願意從事技術工作。

工程師精神,培養了質量為上的消費習慣。

「隱形冠軍」產品再好,沒人埋單,也是白搭。

工程師精神浸潤之下,德國消費者,對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質量,也有著工程師一般的苛刻。

(德國某廚具品牌,品質高價格也高)

德國人不相信不承認有「物美價廉」這回事。只要在能力範圍之內,就會選擇質好價高的產品,這為「隱形冠軍」提供了生存的空間。

工程師精神貫穿於企業經營理念、國民職業選擇和社會消費意識,培植了「隱形冠軍」成長的土壤。

更重要的是,工程師精神內化為德國的民族氣質,猶如基因一般,對德國製造產生深遠的影響。

德國製造的產品,小到指甲鉗、大到建築,都是精益求精、經久耐用的藝術精品。

(德國科隆大教堂,始建於1248年)

德國不過8000萬人,卻創造了2300多個世界名牌,制定了整個全球製造業領域中的250000 多個標準。

這是一個令人敬畏的國家!

03

中國人不缺智慧,不缺創造力,缺的是工程師精神。

從一地雞毛的共享單車,到四處暴雷的P2P,慘痛的事實告訴我們,創新不難,難的是靜下心來,像工程師一樣,把產品做好。

工程師精神,代表著專註專業、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生產製造需要這種精神,服務環節也需要。

以家電的安裝維修為例,收費不透明、無病小修、小病大修等問題層出不窮,始終困擾著消費者,也暴露了工程師精神的缺失。

要想杜絕售後服務亂象,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僅需要政府機關加強監管,更需要商家規範經營,提升服務。

今年,蘇寧在業內首次提出「服務工程師」的概念,便是以工程師精神,升級家電售後服務。

生活很美好 因為有他們

從「安裝維修」到「服務」,彰顯了蘇寧對服務的重視。

蘇寧的售後是自營模式,能夠從源頭把控,建立規範化的流程和收費,同時推出24小時閃裝、及時修、延時賠等服務,提升用戶的消費體驗。

未來,蘇寧工程師還將跨界學習,掌握諮詢設計、購買運輸、安裝調試、維護維修、產品回收的全流程技能,為消費者提供一對一的專家顧問式服務。

從「師傅」到「工程師」,體現了蘇寧對員工的關愛。

安裝維修工作異常辛苦,尊稱安裝維修師傅為服務工程師,這是蘇寧認可售後服務人員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一步。

繼去年發放千萬元補貼後,今年,蘇寧繼續提高一線工程師的收入,並舉辦了首屆「服務工程師節」,希望把對一線工程師的關懷傳遞開來,聯合行業合作夥伴,共同關愛服務工程師這一群體。

從去年的「快遞員節」到今年的「服務工程師節」,蘇寧持續關愛一線員工,更是將「服務是蘇寧唯一的產品」的理念貫徹到位。

在蘇寧看來,服務不是銷售的附屬品,而是產品的核心價值。消費者購買家電的過程,就是購買服務的過程,銷售、送貨、安裝、售後構成了服務的連貫內容。

目前,蘇寧擁有服務網點8000家,近10萬名服務工程師,年度服務2000萬用戶,覆蓋全國500多個城市、2000多個區縣,鄉鎮能力覆蓋98%。

新零售時代,服務將成為零售閉環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構築蘇寧的核心競爭力。

與德國類似,中小企業也是中國出口的主力。

中國的中小企業,應該學習德國的「工程師精神」,做精做強,挺起中國製造的脊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哥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從擠羊奶小丫頭,到人見人愛的總統,克羅埃西亞致勝,她功不可沒
冬天太冷,俄羅斯人竟然要炸毀月球!

TAG:華哥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