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餓了,還是叫「媽」吧,至少不用擔心被餓「死」

餓了,還是叫「媽」吧,至少不用擔心被餓「死」

對於餓了么,我積怨已久。以前都是自己忍忍就過去了,但總有那一根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說出現就出現——我騎著自行車,悠哉悠哉的在馬路上前行,旁邊「咻」的一下竄過去一輛電動車,騎車的人還不忘回頭懟我一句「瞎拐什麼,會不會騎車,傻x…」然後消失在我懵逼的視線里。

唉,一時間是真沒適應,但腦子裡就適時的出現了這兩年了被「餓了么」坑過的種種事件。

案例一

時間:2018年7月15日

12:14 提交訂單成功

12:15 訂單支付成功、商家已接單

13:00 訂單已取消

46分鐘期間,先是被通知「騎手取單」、「商家自行配送」、app提示「訂單取消」、語音電話提示訂單取消。

撥打客服電話,客服回答:訂單由平台取消,賠償5元,讓我就近外出訂餐。

案例二:

時間:2017年上半年

11點左右訂餐成功,

12點左右路線顯示距離我800多米

聯繫商家,商家表示已送出;

聯繫騎手,問他明明距離很近,為什麼還不到,送不到是不是不應該接單?

騎手回答:單子不是他接的,而是平台接單後分配的。他手上單子送不過來,需要我等等

14點左右,我拿到了外賣。

(粗略計算了一下,兩年間,自己經過的類似案例不下於五起,而在給客服打電話後,並沒有得到解決)

問題:

1.平台為什麼會在46分鐘後才取消訂單?而不是在更短的時間內通知?

2.如果我可以外出就近用餐,要外賣做什麼?

3.平台在給騎手分配訂單時,是否考慮騎手當時配送數量里距離?

4.在微博上@餓了么相關微博,回復告訴我24小時內會有人聯繫我,目前已經過了24天,不知道聯繫的人在哪裡?

其實這兩個案例都有一個共同點,「平台分配,平台取消」。餓了么後台就這麼隨意的對待消費者嗎?外賣存在的意義,不就是為了滿足用戶的就餐需求,保證在飯點吃上飯嗎?結果呢,用戶是真餓了,快要被餓死了!

前兩年一個綜藝節目中一道辯題:「被外賣小哥惹毛了(餐送晚了),我該不該投訴?」當時我第一反應就是不投訴,每個人都不容易,外賣小哥風裡來雨里去更不易,掙得不就是份辛苦錢嗎?

我親身經歷過一次,在餓了么上買生活用品,為了湊單,買的酸奶,騎手沒有遲到,只是在騎車的路上摔了一跤,很清楚的能看到騎手的整個右半身沾滿了灰,酸奶也破了。騎手當時問我酸奶多少錢,他賠我。我說不用了,人沒事就行。騎手憨笑一下,說能不能給個五星好評。我一般都是五星好評,更何況,騎手那個樣子真的很心酸。

所以一開始,我選擇不投訴,是因為我對騎手這個職業的尊重。但經過這兩次事件,卻改變了我的初衷。就是——該投訴。

1.騎手掙的是工資,不是「同情錢」;

2.平台通過各種條款,壓榨騎手。以至於騎手在派送過程中為了趕時間,追好評,安全更多時候得不到保障;

3.訂單分配不均勻,導致用戶無法按時就餐的主要原因更多的是在平台,而不是騎手;

4.在與客服溝通過程中,其實投訴的意義也不大。一個月的時間,我並沒有接到任何餓了么的回復!

所以,投訴的不是商家,不是騎手,而是餓了么平台!請尊重平台上每一個用戶,而不是根據你們認為做事方法隨意操作,影響用戶!

我尊重每一種職業,每一種行業,但同時,我需要被尊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董董say 的精彩文章:

毒雞湯喝多了?再來一碗,以毒攻毒

TAG:董董s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