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1935年,毛主席就用詩詞預測了未來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1935年,毛主席就用詩詞預測了未來

1935年,當走完兩萬五千里的最後一程,即將邁入陝北的毛主席站在蒼茫的岷山峰頂寫下了一首氣勢恢宏的詩詞——《念奴嬌·崑崙》。

詞的上半闋敘述了昆崙山的宏偉氣勢,提出了"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這個大問題。後半闋則表達了詩人的偉大胸懷,盼望"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宏偉願望。全詞想像力豐富,氣魄宏大,充分抒發了浪漫主義精神。在毛主席的詩詞中,或許只有寫於1936年2月的《沁園春·雪》能與之相比。

昆崙山是我國最大的山脈,它從帕米爾高原起,沿新疆西藏邊界深入內地,其雪山消溶時的雪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與長江的水之源頭,正是她們養育了中華民族和培育出了中華文明。昆崙山是中華民族的母親山,她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毛主席在詞中沒有正面寫它的功,反而突出了它的罪,並提出了令人深思的問題:"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為什麼這樣寫?這很令人深思。

時光已逝,歲月如歌。偉人正像昆崙山那樣,功罪只能任人評說。這樣的比喻是很恰當的。一生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正如昆崙山對中華民族的貢獻那樣,是任何力量所無法撼動的。就像昆崙山那樣,無論功與罪,都將永遠屹立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這是無可爭辯的偉大之處。

出品:星火燎原新媒體工作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新行聞 的精彩文章:

大學擴招有多嚴重?四十年增加三千五百多萬
2018世界一流學科排名:浙大超清北,再奪全國第一

TAG:知新行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