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洱海的夏夜 我看到了童年故鄉的星空
最新
08-15
不久前聽朱德庸老師朗讀《寫給童年的一封信》,聽他講童年的種種經歷,成年後常會穿越時空去擁抱那個童年的自己,不知不覺已淚濕眼眶。其實,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童年的自己,只是因為成年的世界太擁擠,漸漸把他(她)擠到了角落裡,開始還記得常回去看望,後來也許太忙走的路太多,漸漸模糊了來時的路,淡忘了那個純真渺小的自己。
記憶中,似乎童年所有的夢都滋長於盛夏晴朗的夜空,所以我一直鍾愛夏夜,尤愛夏夜的月色星空。小時候生活在鄉下,住在一個讓許多小夥伴羨慕的大四合院,院子中間是一個方正的三合土大壩子,院里十戶人家大大小小的孩子足有三十個。盛夏,正值農閑,孩子們放暑假了,白天也會各自幫家裡做些農活,一到傍晚,院子里便熱鬧起來,大家十八般武藝盡顯無遺,繞圈、打仗、跳馬、捉迷藏、翻筋斗、扇煙盒打元寶、老鷹捉小雞……集體的,分撥兒的,孩子們的歡叫聲和著樹上的蟬鳴聲,匯成了盛大的交響曲。屋裡的大人們收拾妥貼,便一手抬竹椅,一手拿蒲扇,陸續來到院子里乘涼。等孩子們玩得差不多了,只聽得誰家大人一聲令下:「還不回去睡!」院子迅速安靜下來,連惱人的蟬鳴不知什麼時候也換成了蟲兒們輕盈的小夜曲。孩子們作鳥獸散,但並不會乖乖回家睡覺,紛紛從家裡搬出涼席、涼墊之類的家當,在自家父母身邊鋪開,坐的坐,躺的躺,開始聽大人們吹牛擺龍門陣,而我的夢便從此刻開始,並跟隨大人們的聊天情節四處漫遊。大人們的話題天南海北,馳騁古今,從現實到神話,從凡人到神仙……我躺在涼席上,仰望天空,看月色如洗,或是星光滿天,銀河迢迢。想像著七仙女下凡是怎樣的情景,是不是真的衣袂飄飄長袖善舞。夢想著長大後坐上飛船飛到月亮上去,看看那棵桂樹到底有多大,那個叫吳剛的怎麼也砍不倒;或者在天河上架一座永不消失的鵲橋,讓牛郎織女可以天天相見。偶爾會有流星划過,大人們有的說是星星拉屎,有的則說是小星星掉到了地球上,而我則擔心某天一顆大星星撞向地球,地球真的會爆炸。要是大人們講起鬼故事,我便會嚇得即刻起身挪到媽媽身邊,心裡卻還幻想著如何能成為像鍾馗一樣的打鬼英雄,為民除害……無論故事多麼驚險刺激,小孩子的眼睛依然熬不過大人們怎麼也擺不完的龍門陣,我就這樣靠著媽媽漸漸進入夢鄉。
長大後,我仍然習慣在夏夜裡抬頭仰望天空,希望在夢幻的夜色中回到童年,但城市的天空,總是籠罩著陰霾,或者被各式建築肆意遮擋切割,狹窄而支離破碎,我再也沒有見到記憶中無邊無際的朗朗夜空,直到這次到大理度假,住在洱海邊的客棧。暮色降臨,遊船靠港,海面上恢復了寧靜,偶爾會有漁民駕著小漁船出海布網,在水面划過一道優美的弧線。隔著寬闊的海面,對岸燈火闌珊,勾勒出彎曲綿延的海岸線。不經意間抬起頭,我驚喜地發現天上已是星星點點。夜色逐漸深沉,星星也越發多起來。深藍的天幕星羅棋布,清晰的北斗,璀璨的銀河,浩瀚的夜空越過低低的山巒,一直伸向遠方。這不正是兒時故鄉的星空嗎?!凝望忽明忽暗的漫天繁星,我飄飄然回到了遙遠的童年,回到了那個破舊而溫馨、熱鬧又寧靜的農家院子,遇見了那個躺在竹席上做夢的小小的我,我看見了她滿臉的稚氣與童真,我和她打招呼,和她講長大後的煩惱,讓她告訴我該做怎樣的自己。她給了我方向,雖然,「那個方向也許不符合社會價值觀或眾人的期望,但卻符合我自己內心的感覺,那種感覺就是一種快樂和知足。 」
在洱海的夏夜,我看到了童年故鄉的星空,也遇見了童年的自己。
2018年8月12日夜於家中


TAG:美篇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