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千年古鎮黃花澇綜合開發,建設提升大武漢城市窗口形象
引子:黃陂旅遊大區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以緊鄰武漢主城區的黃陂南部地區,正在規劃建設盤龍城遺址保護公園,該園建成後可作為武漢市民休閑觀光的好去處。而同屬盤龍城開發區範圍內的千年古鎮黃花澇,如果對其深厚的文化遺存加以發挖,傾力打造成黃陂乃至武漢旅遊的新亮點,不僅適逢其時,而且會與盤龍城遺址公園的建設相得益彰。
正文
從人文背景而言,黃花澇的史可追溯到2300年前,黃花澇當年為曹操的江夏郡駐地,後為石陽縣城所在。它素有「黃城鎮」、「黃花澇市」、「小漢口」等稱謂,這裡的商代沿河古石坡,古碼頭,清代古牆壁,三國古墓,明末清初居家古屋,古寺院,古教堂,古祠堂等遺迹都保存完好,具有深有的人文歷史底蘊,是距離天河機場最近的重要文化古迹。
2019年啟動黃花澇周邊區域景觀綜合開發,啟動府河北
岸濕地景觀規劃,建設提升大武漢城市窗口形象。黃花澇有2300年的歷史,村域內遺存有戰國石陽縣城古石坡,郭王廟遺址以及三國古墓。經過600年的變遷,黃花澇曾在相當長時期呈現出一派富庶繁華的景象。「當年日有千人拱手(縴夫),夜有萬盞明燈(帆船)」,商賈雲集,貿易繁榮,乃是武漢近郊聞名的水上重鎮,被譽為「小漢口」。黃花澇人傑地靈,自古乃藏龍卧虎之地,流傳著許多遺聞軼事。譬如,東吳候富家堡藏秘,明太祖鐵佛寺題字,郭子儀黃土坡立廟,康熙爺亞園居賜匾,狀元郎好兄弟揭榜,金燕子九龍杯破案,董必武老陶宅授課,李先念三合樓結義等。待追尋的題材和故事數不勝數。古鎮的人文內含和傳奇色彩極具保護和開發價值。黃花澇村被定為新農村創建村後,街市重現:新建環村水泥路3公里,鋪設人行道彩磚3000平方米,人行板1330平方米。這裡的商代沿河古石坡,古碼頭,清代古牆壁,三國古墓,明末清初居家古屋,古寺院,古教堂,古祠堂等遺迹都保存完好,讓前往遊玩的市民流連忘返。這片土地的祖先是從江西劃著木舟逆江而上來到這裡的,千年古鎮黃花澇在黃陂區新農村建設中又煥發出勃勃生機。
從環境資源而言,周邊區域包括馬家湖、任凱湖、麥家湖周邊灘地及府河濕地,自然景觀資源極為優越。尤其是府河外灘濕地有著天然的鳥類越冬生活環境,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就有數以十萬計的野生天鵝、野鴨、大雁等候鳥從西伯利亞飛越到此越冬停歇,府河濕地核心區每年冬天有大量天鵝在此聚集,從而成為名副其實的府河濕地「天鵝湖」。
古鐵佛寺,位於黃花澇村北,是黃陂歷史悠久佛教寺院之一,其三面環水,東望日出,雲蒸霞蔚,五光十色,西望府河,銀帶飄繞,百舸爭流,古有詩「春賞黃花遍地香,夏觀龍舟水中揚,誰說秋涼無石景,雄獅傲雪立學堂」的四大景觀。史記「明太祖鐵佛寺題字,康熙爺亞元居賜匾」,足見當時古鐵佛寺的輝煌。可,文革期間,古鐵佛寺毀於一旦……黃花澇人,不忘歷史,緊遵先輩,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村北原址復建鐵佛寺,並在在
寺旁新建萬佛塔
(一)高起點整體編製黃花澇古鎮開發建設規劃。聘請專業機構對古鎮歷史文化遺存進行挖掘研究,找准古鎮開發的現實定位與特色,打造全市亮點古鎮。市園林局、林業局啟動府河北岸濕地景觀規劃建設,並列入2019年市政府重點項目。府河北岸濕地,生態良好,生物多樣性豐富;在此基礎上,建議相關部門配套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府河北岸濕地公園,既可進一步保護府河良好的生態環境,又將開發成為武漢市一道獨特的景觀,進一步
提升大武漢城市窗口形象。
(二)在規劃打造千年古鎮中,涉及市政府一些部門,如文化、水務、國土規劃、財政、建設、環保等部門,涉及的市政府部門給予有力支持。市政府將啟動黃花澇周邊區域景觀開發項目列入2019年市重點工程目標。黃花澇周邊區域其擁有深厚的千年古鎮歷史底蘊和良好的湖泊景觀資源及優越的交通條件,建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入優秀的民營資本,將該區域打造為集旅遊、休閑、文化為一體的濕地改造示範區,成為繼東湖綠道後武漢又一張重量級的「城市名片」。


※房企忙於在湖北搶地,武漢襄陽宜昌荊州孝感此起彼伏
※六大知名地產湧入武漢橫店,下一個後湖板塊橫空出世?
TAG:城市文化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