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後背刻的四個字,歷史上出現各種讀音,你讀的是正確的嗎?
提到岳飛,我們都知道他是錚錚鐵骨的民族英雄,在宋朝後期日益頹廢之際,仍然毅然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抗擊外族來保護自己朝的百姓,最後雖然被奸臣所害,但是他的功績仍然不可磨滅,流傳至今,仍為人傳誦。
而岳飛能有如此出彩的表現,與自己母親對自己的教導是分不開的,我們很多人都知道,岳飛母親在岳飛參加軍隊的時候,為了讓他能夠很好的保家衛國,就在他背上刻下了盡忠報國四個大字,而後代也是出了很多歌曲、故事來稱頌這件事,比如說我們一直唱的愛國曲目精忠報國,就是根據岳飛的故事改寫,其中的大氣磅礴,也正呼應了岳飛的英雄氣節。
但是根據很多史料的記載,岳飛背上刻字不假,而不是精忠報國這四個字,而是與其意思相差不多的盡忠報國,那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偏差呢,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宋朝皇帝,一開始為了嘉獎岳飛,就賜了他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所以百姓口口相傳的也是這四個字,流傳下來便有了一些誤差。
而我們都知道,後來的岳飛觸及當時宰相秦檜的利益,當時外敵不斷,所以在朝廷上武官就比文官的地位要高很多,而宋朝向來重文輕武,這樣的轉變就會讓很多文官不滿,所以秦檜為首的一干文臣,沒有武臣保家衛國的心中韜略,就開始向皇帝進言,說了許多功高蓋主的危言聳聽,而當時的皇帝只是酷愛書法繪畫,而謀略不夠,所以就誤信了秦檜的讒言,匆忙將岳飛召回宮,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治罪。
一心為國的岳飛,最後只落得在大理寺中被猛擊胸肋骨慘死,當時僅僅有39歲而已,後來在下任皇帝繼位後,便處死秦檜,為岳飛平反,賜給岳飛宗廟,為什麼岳飛和秦檜關係如此惡劣,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最後的結果的確是日益使頹廢,而本該是在軍中叱吒風雲的岳飛,也英年早逝,自己心中有憾。
可能正是因為這樣的遺憾,使百姓對岳飛更加憐憫,而後的宋朝更加衰落,使後來的皇帝更加希望有能夠有岳飛這樣的忠臣幫助自己,所以廣賜岳飛名號,以至於後來精忠報國這四個字,遠比岳母本身在岳飛後背上刺的盡忠報國四個字更廣為人知,所以很多說岳飛故事的時候說的精忠報國,四個字並不正確,更加準確的是盡忠報國。
無論是精忠報國,還是盡忠報國,流傳到最後,更大的意義是為了展現岳飛的英雄氣節,也是為了感念岳飛在當時頹廢的宋朝作出的巨大貢獻,雖然最後抱憾而死,但仍然給我們留下了很大的精神財富,但是在一些歷史資料上,我們還是希望能夠保持嚴謹,說清楚精忠報國和盡忠報國這四個字分別的來歷,因為這畢竟是家、國不同的愛國情懷,雖然目的最後都一樣,但是我們還是應該給我們的英雄還原最本真的面目。


※康熙曾放言:大清遠勝於大明!事實是這樣的嗎?
※清朝是不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王朝?
TAG:大話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