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顏惠慶在津的讀書生活

顏惠慶在津的讀書生活

顏惠慶在北洋政府顯赫一時,曾擔任過駐外大使、外交部長、內政部長、國務總理等職。他曾回憶說:「張作霖大帥以勝利者姿態進京之後,我便舉家遷往天津。」

顏惠慶在津擔任天津大陸銀行、天津自來水公司董事長以及南開大學董事會主席。其早年畢業於上海同文館,後在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留學,回國後任聖約翰大學英文教授和商務印書館的編輯,與其他一些忙於撈錢的北洋政客相比,多了一些文人的風骨。

他喜歡學習,在津期間聘請了一位日文教師和一位俄文教師。喜歡讀書,經常光顧法國圖書館,還到天津印書館和中國圖書公司買書和雜誌,有時還託人在國外購書。

他博覽群書,喜歡英文小說、詩歌,還有一段時間對偵探小說十分迷戀。他經常閱讀英文政經著作,如格賓斯《現代日本之形成》、蘭塞姆《中國之難題》、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格雷戈里《外交和外交家》等。1920年,英國哲學家羅素來到中國,回國後撰寫《中國問題》,涉及文字問題、儒學問題和科舉問題。顏惠慶讀後,特別看重羅素「對歐洲文明有嚴厲的批評」。

他還讀了一些馬克思主義的著作,這些書都是從倫敦寄來的原版書。其中對《馬克思的學生時代》十分感興趣,甚至在天津至上海的火車上閱讀。他讀了貝爾和埃米特的著作《馬克思主義》,其中埃米特是澳大利亞人,「對馬克思主義大加讚揚」。

顏惠慶還喜歡讀中國古籍,仔細閱讀了宋朝劉荀《明本釋》。所謂明本,即「闡明為學之本」的意思,該書主要對儒學的觀點進行詮釋。顏惠慶認為這部書最好譯成英文,「可使西方人對中國倫理哲學得一概念」。

顏惠慶經常應邀為中外報刊撰文,如天津《京津泰晤士報》、上海《中國評論報》、美國《聖路易郵報》等,內容多為政經評論。其重視每篇稿件的寫作,反覆修改,由此可見其嚴謹的治學態度。他熱心教育,經常到各學校演講,在新學書院演講《為進天國之路做好準備》;在南開大學木齋圖書館成立之際,主講《圖書館及英文對中國的影響》。他非常重視英文普及和翻譯工作,早在聖約翰大學任教期間,就編寫了《英華大辭典》《英漢成語詞林》《華英翻譯捷訣》等。特別是《華英翻譯捷訣》,頗受歡迎,售出了數千冊,使他掙得一筆可觀的稿費。1928年,商務印書館應讀者要求,對《華英翻譯捷訣》進行修訂,顏惠慶在天津補充了一些新的內容,於12月10日修訂完畢。

顏惠慶在津生活十多年,他在自傳中云:「退出政界,移居天津後,生活、工作都相當滿意。」1937年「七七」事變後,顏惠慶一家被迫離開天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