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硬筆字
欣賞毛潤之的書法,
我們能真切感受到翰墨飛舞與磅礴氣象,
還能領略指點江山的、激揚文字雄略文風,
獨得睥睨天地、獨領風騷的偉人情境。
不過,這主要是相對其毛筆字而言。
但是,主席的硬筆字會如何?
毛澤東青年時期就一直苦練硬筆字:
▼
不難看出,
毛主席的鋼筆字「童子功」還是很紮實的,
下面,上「正菜」了。
看到下圖,
毛澤東給劉貴福的題字是其硬筆經典!
屬於毛澤東書法風貌「西歪」時期。
▼
劉貴福,是延安軍工廠設計師,特殊人才,
1940年他研製出了新式步槍及槍刺,
獲得彭德懷和左權的高度讚賞,並投入生產,
5年內製造8000餘支,為抗日貢獻巨大!
毛澤東獲悉後,為劉貴福題詞祝賀。
從40年代後,毛澤東書法進入「東倒」時期,
筆跡「步伐」開始果敢而堅定地「前傾」。
▼
《毛主席致蕭軍信》,1941年鋼筆書
標準意義的「毛體硬筆書法作品」是這樣的:
▼
毛澤東硬筆稿《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1949年9月)
這幅字法、章法俱全的「硬筆書法」,
具有毛體書法的品質,結體寬綽、舒朗有致。
釋文:「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
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
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於世界。」
工作繁忙,主席打起草稿就沒這麼清秀了。
下面是1957年手稿《農業發展綱要修正案》,
▼
如你所見,這幅草稿雜亂潦草,
雖然毛體特徵明顯,但更顯快速、隨性。
此時的毛主席,已64歲。
已過花甲,稿子依舊自己寫。
鋼筆字筆力對筆者的精神面貌傳達更為直接,
隨著年齡的增長,毛主席的字跡也出現變化,
我們看到下面這幅硬筆題字!
▼
這是毛澤東在70歲時期,
為蘇聯留學生題字,
進入古稀之年,字間流露出散淡之氣。
1969年,時值毛澤東73歲高齡,
國務院決定拆除並重建天安門城樓,
因3年前河北地震對天安門城樓產生巨大破壞。
1969年重建天安門
此時年邁的主席依舊挂念著施工情況,
並為此事以硬筆題寫「重修紀念」,
先是艱難地輕慢書寫,猶如孩童體,
然後再聚精會「力」地寫下「重建紀念」。
▼
時年已73歲高齡,
曾經叱吒風雲、視敵人如紙老虎的毛主席,
字裡行間,依舊諄諄挂念,
卻因年邁,而力不從心。
歲月流往兮,唯見字如面。
聚思
書法思考◎有益分享
發現書法的美好


TAG:書法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