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江南才子唐伯虎筆下的美人兒
藝 海 揚 帆,夢 想 起 航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說的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美女的品評標準因時代不同而各異,
自古就是「環肥燕瘦」各有千秋。
而今天我們來認識的就是,
明朝大才子唐伯虎筆下的美女。
唐寅,字伯虎,號六如居士。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唐伯虎的傳世名畫中,以仕女圖最為著名,他筆下的仕女圖題材不一,有的歌頌愛情,有的讚美自由,有的頌揚才智,都是展示女性的柔美可愛、秀色可餐,而非紅顏禍水。因此,唐伯虎畫中的美女皆以清雅美麗、端莊生動見稱。
唐寅《王蜀宮妓圖》,絹本設色縱124.7厘米橫63.6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是唐伯虎仕女畫中工筆重彩一路畫風的代表作品。圖中四位仕女頭戴金蓮花冠,身著雲霞彩飾的衣裙,面施胭脂,裙帶當風,交錯而立,體貌豐潤中不失娟秀,情態端莊而又嬌媚,襯托出美女的青春活力與文雅賢淑,舉止優雅大方,洋溢閨秀的曼妙之氣,體現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審美風尚。
唐寅《畫班姬團扇》
這幅畫取材自漢班婕妤的《怨歌行》:「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夏末時節,庭前蜀葵綻放,班姬手拈紈扇,明眸粉頰、姿容秀麗,獨自在棕櫚樹下悄然而立,神情卻悵然若有所思。
唐寅《牡丹仕女圖》,紙本設色縱125.9厘米橫57.8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圖中玉立一高髻簪花女子體態豐盈、舉止安詳,右手持紈扇,左手擎一枝牡丹,露出無限眷惜之意,似富貴人家的少婦形象,蓮步輕移、明麗可愛。
唐寅《紅葉題詩仕女圖》,美國露絲和舍曼李日本藝術研究所收藏。
圖中仕女形象娟秀,濃施艷抹,服飾綺羅絢爛,把仕女們競相裝扮,斗綠爭緋的情態刻畫得生動入微。
唐寅《秋風紈扇圖》,紙本水墨縱77.1厘米橫39.3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畫中手執紈扇的仕女,高高地挽起髮髻,美麗端莊,亭亭玉立,目凝遠方,圓潤的臉龐上流露出一絲悵然若失的輕愁和憂鬱,顯得無助和無奈。
唐寅《吹簫圖》,絹本設色縱164.8厘米橫89.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畫中仕女面容娟秀,體態端莊,撫玉簫吹奏,神態美麗憂鬱,吹不盡無窮憂愁,仕女形象生動,體態造型優美。
唐寅《嫦娥執桂圖》,紙本設色縱135.3厘米橫58.4厘米,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圖中嫦娥的頭飾髮帶,隨著飄逸的幅度而呈現不同的色光之變;眼睛的瞳光,微而不彰,眼神呈現矜持文雅而委婉動人,使美女帶有外美內秀的氣質。
唐寅《杏花仕女圖》,紙本設色縱142厘米橫60厘米,瀋陽博物館藏。
圖中杏花初綻,草茵萌生,萬物復甦,環境清幽空曠。仕女佇立於杏樹下,體態豐盈,
手捧小鳥,兀自沉思。題詩為:「曲江三月杏花開,攜手同看有俊才。今日玉人何處所,枕邊應夢馬蹄來」。
唐寅《新娘的嫁衣》,247.02×66.68cm,沃爾特斯藝術博物館藏。
圖中人物成「之」字形布局,花園中亭台院落、仙鶴湖石皆描繪細緻,人物纖弱,遠景處仕女正為新人趕製衣服。
唐寅《小庭良夜圖》
唐伯虎筆下的仕女圖富有淡雅自然之態,既有青春活力、楚楚動人、嬌柔秀逸的曼妙之氣,又有文雅賢淑、端莊寧和、若有所思的儼然之態,令人讚賞有加。
今天我們通過唐伯虎的仕女圖大致了解明朝美女的體態樣貌,如果您對繪畫有興趣,想了解更多專業知識,請關注億點星藝術教育,我們有權威、專業的藝術家、教育家團隊,以「正本清源,名師親授」為教學理念,讓書畫藝術回歸正統!
-作者-


TAG:億點星藝術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