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4.8%的海歸月收入低於 6000,家長願意為此風險買單只因……

44.8%的海歸月收入低於 6000,家長願意為此風險買單只因……

「我變不成美國人,也早就忘了中國人是什麼滋味兒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國民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里這句台詞,道出了多少人對國外的嚮往。那個年代在異國的焦慮與迷失,像一顆子彈,沿著二十年的彈道,依然能準確命中今天的留學生,一模一樣。

《北京人在紐約》劇照

八十年代「出國潮」的時候,即使人在國外端盤子也算有出息,一大批才俊削尖了腦袋往外走,搶著去干最臟最累的活。三十年過去,更多的後輩重複著前人的老路,懷揣憧憬與不安來到異國他鄉。

留學熱還在持續升溫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大學生還能勉強叫「天之驕子」,到了現在「本科生不如狗,研究生滿地走」。

貶值從來離不開超發。1985年至1991年,中國高校錄取人數常年維持在60萬左右(與現在每年留學生人數相近),大學生畢業從八十年代包分配還要靠搶,到了2017年超過700萬的錄取數和75%的錄取率,意味著只要喘氣兒的就有大學可讀,結果就是多數人畢業後,簡歷直接進了HR廢紙簍。

國內學歷越來越不值錢,唯有留學鍍金。事實上近十年來,荷包漸鼓的民眾,確實正加速將孩子出國讀書。

2017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為60.84萬,數量同比增幅11.74%,為世界最大留學生源地國。其中自費留學有54.13萬人,佔總人數的88.97%,九成的留學生都是花父母的錢出國。他們不用像前輩一樣學費拼獎學金,生活費靠刷碗(當然,現在就算他們想做也做不了,因為赴美持F1簽證的學生校外打工屬非法)。

上圖來自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IE)2017年Open Doors報告,數據顯示,中國赴美留學生超35萬,佔總數的33%,是第二名印度的近兩倍,連續八年穩居第一。

即便出國的費用不低,但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在社會中更有競爭力,很多家長還是盡量為孩子打造一條好的出國之路,在這條路上,中國的留學生們的GPA和托福GRE分數並不比別人差,甚至會考出很高的分數,也有自己的專長。這也是很多國外學校願意接受中國學生的原因。

留學不值得?

留學含金量在「注水」,留學生活有落差。在整個社會結果論至上的氛圍中,對於留學的探討還是要回歸到價值本身,即留學值不值?

對於功利留學黨來說,判斷值不值得的標準比較簡單,就是薪水和前景。

就美國國情來說,接受的教育程度與職業前景確實有直接關係

美國勞工部(DOL)2013年對於學歷和前景的相關性調查

根據美國勞工部給出的數據看,高學歷不僅對應著更高的薪水,抵禦失業的風險也更強,整個數據呈非常規律的階梯分布。

數據也證明,在美國,書絕對不白念

每一段教育經歷都可以帶來直接回報。即使是社區大學或文理學院提供的副學位,甚至學習證明,依然可以對職業前景起到積極的提振作用。由此看來,把學歷提上去很靠譜

「留學經歷還是看自己,它只是個敲門磚。」曾就職於美國某公立大學的助教李軒說,「不能說留過洋我就認為你是個人才。很拼的人,未來薪資的增速會很快。」

據CCG發布的《2017 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被調查的 80 後、90 後海歸中,44.8% 的人稅後月收入在 6000 元以下,近七成海歸認為月工資遠低於自身期望。

通過對部分留學生的訪談發現,留學歸國人員的身份資質,是唯一、直接的紅利。

經國家認定獲得身份後,海歸在京滬等地的落戶、創業上都有優惠措施,很多本身戶口非一線城市的學子,就是看重了「出口轉內銷」的政策優勢才出去的(認證條件為教育部認可學校的碩士及以上學位,有一定門檻)。但這一利好對本身出自一線城市的留學主力而言聊勝於無。

在功利留學高投入低收益的現狀下,我們應擱置對留學的功利思維,回到教育本身來討論。

留學經歷對於人的塑造,不能簡單以金錢衡量。短期的價值量化行為,不利於我們看到長線增益的優勢。事實上,大部分受訪留學生家長都持類似觀點。很多家長他們覺得送孩子出去很值,即使無法說出具體的收穫。

最受家長認可的一點就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出了國門,遠離父母的庇護,自力更生和自我負責都是基本的生存底線。從落地開始,大包小包的行李就都需要自己扛了。

在澳洲留學六年的樊同學對此深有體會。因為近期家中遭遇了盜竊,他硬著頭皮多次和警察、公寓管理甚至嫌犯當面交涉。「國內父母托個人就解決了,在國外不可能的。」他認為這些經歷對自己確實是鍛煉。

留學生在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做任何事都需要親歷親為,錯誤和失誤帶來的後果都要自己承擔。海外的歷練可有效彌補因國內獨生子女和應試教育等因素造成的認知滯後

其次,很多家長認為出國留學是對衝風險的必備手段

「現在沒出過國,就跟二十年前沒上過大學一樣。」這就像一場賭博——如果身邊有家長將子女送出去後,那麼從眾心理使得更多人被迫跟風加註。他們無法忍受的尷尬情景是:在與別人交談海外經歷時,自己的孩子插不上話或底氣不足。

「國內簡直就是把孩子毀了!」很多家長大肆批判國內教育,雖有正當性的成分,但多數實為掩蓋自己孩子在國內是失意者的事實。這類家長的意志體現為,只要能供得起,孩子必須送出去。所以,對抗風險的另一種解釋是:逃離國內的失敗。

當孩子在競爭中落人下風,不能適應國內的競爭時。明知走國內路數註定慘淡,在完全不同的參考標準下,依舊有無限可能。

這導致在中考和高考階段送孩子出國也成了一大趨勢。

在國內考試經常墊底,高考成績沒有摸到三本線的樊同學選擇留學後,如今已在悉尼大學攻讀碩士。

北京中國國際教育展上,美國留學展台前人頭攢動。

國際視野如何培養

最後我們來看看培養國際視野的因素,這個話題談論得太多了,幾乎所有留學生家長都認為,資助孩子在假期出遊,也是日常必選項。

就像董橋家書所寫的那樣:

不要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課堂上和教科書里;多抽空交朋友,多出去逛逛。

老遠跑到外國去,不是為了拿一張文憑回來見我,學生活比拿文憑要難。要懂得過快快樂樂的生活,要會過各種不同的生活。

不要擔心自己荒廢中文;你會看懂我的中文信就夠了。

海外旅遊雖然在學業上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經歷過的風景,隨時都可能化作財富。

中國教育發展不可忽視的一個趨勢就是青少年到國外留學的群體越來越多,而且年齡越來越小,這是中國跟世界接軌越來越密切的原因。我們也越來越明白這樣的教育可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提供什麼樣的幫助和支持。

留學從來都不止於學,家長更看重的都是孩子未來的可能性,哪怕務虛一些也無妨,我們更應該看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鼓勵孩子突破思維桎梏,在質疑中自己尋求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留學第一站 的精彩文章:

800所美國大學取消SAT/ACT要求,16所英國Clearing大學

TAG:上海留學第一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