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神經外科額頂枕區解剖

神經外科額頂枕區解剖

頭皮是覆蓋在頭顱穹窿部的軟組織,按位置可分為額頂枕部和顳部。本文主要說明額頂枕部解剖。

先說此部位的所致的範圍,也就是境界: 前為眶上緣, 後為枕外隆凸和上項線, 兩側借上顳線與顳區分界。

解剖層次是主要描述的問題, 覆蓋於此區的軟組織, 由淺入深分為五層, 依次為: 皮膚、淺筋膜、帽狀腱膜及顱頂肌(額、枕肌)、腱膜下疏鬆結締組織和顱骨外膜。其中, 淺部三層緊密連接, 難以將其各自分開, 因此, 常將此三層合稱「頭皮」。深部兩層連接疏鬆, 較易分離。

解剖層次

皮膚此區皮膚厚而緻密, 並有兩個顯著特點, 一是含有大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 為癤腫或皮脂腺囊腫的好發部位; 二是具有豐富的血管, 外傷時出血多, 但傷口癒合較快。髮根斜性穿過真皮到達淺筋膜, 附於毛囊, 手術切口應與毛髮的方向一致, 以減少對毛囊的破壞。

淺筋膜由緻密的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構成, 並有許多粗大而垂直的纖維束, 使皮膚和帽狀腱膜緊密相連, 並將此層分隔成許多小格, 其中充滿脂肪, 內有血管和神經穿行。感染時滲出物不易擴散, 所以腫脹局限, 早期即可壓迫神經末梢引起劇痛。另外, 小格內血管的壁被周圍結締組織緊密固定, 當血管損傷時不易自行收縮閉合, 故出血較多,常需壓迫或縫合止血。

帽狀腱膜為一厚而堅韌的腱膜, 前連枕額肌的額腹, 後連枕腹, 在正中部向後突

出附著於枕骨隆凸, 在兩側作為耳上肌和耳前肌的起點, 並逐漸變薄, 續於顳淺筋膜, 附著於顴弓, 猶如一頂緊扣在頭頂的帽子。

枕額肌的額腹前方止於額下皮膚, 部分纖維與眼輪匝肌混合; 後方在冠狀縫稍前方與膜狀腱膜相連, 收縮時額部產生橫紋。

枕額肌的枕腹起自上項線的外側部, 行向前上方, 止於帽狀腱膜的後緣, 收縮時牽引頭皮向後。

帽狀腱膜借淺筋膜的纖維隔與皮膚緊密相連, 臨床將皮膚、淺筋膜和帽狀腱膜三層合稱為頭皮。頭皮外傷時, 如未傷及帽狀腱膜, 則傷口裂開不明顯; 如帽狀腱膜同時受傷, 由於額枕肌的收縮牽拉則傷口裂開, 尤以橫向傷口為甚。縫合頭皮時一定要將此層縫好, 才能減少皮膚的張力, 有利於傷口的癒合和止血。

腱膜下疏鬆結締組織( 腱膜下隙) 是 位於帽狀腱膜與顱骨骨膜之間的薄層疏鬆結締組織。此隙範圍較廣, 前至眶上緣, 後達上項線, 兩側到達顴弓。頭皮藉此層與顱骨外膜疏鬆連接, 故移動性大, 開顱時可經此間隙將皮瓣遊離後翻起, 頭皮撕脫傷也多沿此層分離。腱膜下隙出血或化膿時, 可迅速蔓延到整個顱頂, 形成較大的血腫, 瘀斑可出現於鼻根及上瞼皮下。此間隙內的靜脈, 經導靜脈與顱骨的板障靜脈及顱內的硬腦膜靜脈竇相通, 若發生感染, 可經上述途徑繼發顱骨骨髓炎或向顱內擴散, 故臨床認為此層是顱頂部的「危險區」。

顱骨外膜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 借少量結締組織與顱骨表面相連, 二者易於剝離。但骨膜與顱縫緊密癒合, 並深入縫間, 成為骨縫膜, 與顱內的硬腦膜外層融合。因此,骨膜下血腫常局限於一塊顱骨的範圍內, 這一特徵可資與腱膜下血腫鑒別。嚴重的頭皮撕脫傷, 可將頭皮連同部分骨膜一併撕脫。

顱骨外膜對顱骨的營養作用較少, 剝離後不影響顱骨的生長。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視頻或圖片均來自互聯網或參考文獻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謝謝合作!

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我的好大夫在線隨訪二維碼

個人介紹

胡永珍,2010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獲得醫學碩士學位。 畢業後工作於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神經外科,歷任住院醫師,主治醫師。於2017年前往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學習脊柱神經外科相關理論及技術,同年調入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為膠質瘤的細胞起源及其治療。

現從事顱腦創傷、腦血管病、顱腦腫瘤、脊柱脊髓等神經外科疾病的診治,主攻脊柱神經外科:包括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脊髓病變(例如脊髓空洞)、脊髓縱裂、脊膜脊髓膨出、脊髓栓系綜合征、骶管囊腫、椎管內腫瘤、椎間盤突出、脊柱脊髓外傷等。主持及參與省市級課題5項,發表國際級(SCI)3篇、國家級論文15篇,共完成、參與完成各類神經外科手術約千餘例。

研究論文

1.胡永珍,王殿洪.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與腦腫瘤瘤周水腫的關係.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誌.2012,04:376 -378.

2.胡永珍,王殿洪,徐善才,李敬文,李國忠,王琳璽,徐坤,史懷璋.抗凝或聯合動靜脈溶栓治療靜脈竇血栓形成合併腦出血療效.中國腦血管病雜誌.2012,9(8):428-430.

3.胡永珍,王殿洪,欒彧等.黃芩甙對大鼠腦膠質瘤的抑制作用[J].中華腫瘤雜誌,2013,35(1):11-16.

4.胡永珍, 王殿洪, 李國忠, 等. 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內腫瘤[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誌,2013,(07):311-313.

5.胡永珍, 王殿洪, 龔海東, 等. XRCC1和MGMT基因多態性與東北地區漢族人群膠質瘤易感相關性研究[J].中華腫瘤防治雜誌,2013,(21):1629-1633.

6.龔海東, 張哲男, 胡永珍, 等.miR-155 與膠質瘤的研究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3,13(5):6994-6996.

7.趙秀雷, 肖志富, 孫月紅, 等. CDX2與原發性膽道惡性腫瘤相關關係研究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4):2786-2789.

8.胡永珍,龔海東,王殿洪等.免疫組化在腦膜瘤診斷及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臨床醫師雜誌(電子版),2013,(8):3565-3567.

9.劉愛國, 胡永珍, 谷文光. 滑膜肉瘤的診斷及治療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1):2194-2196. 2013,(11):2194-2196.

10.Hu E, Wang D, Zhang X, et al. Four common polymorphisms in microRNAs and the risk of adult glioma in a Chinese case-control study[J]. J Mol Neurosci, 2013,51(3):933-940. (IF 2.352)

11.Liu A, Feng B, Gu W, et al. The CD133+ subpopulation of the SW982 human synovial sarcoma cell line exhibits cancer stem-like characteristics[J]. Int J Oncol, 2013,42(4):1399-1407. (IF 3.018)

12.Wang D, Hu Y, Gong H, et al. 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the DNA repair gene XRCC1 and susceptibility to glioma in a Han population in northeastern China: a case-control study[J]. Gene, 2012,509(2):223-227.( IF 2.319)

13.李敬文,胡永珍,於雷等.中腦周圍非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特點與治療[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誌,2014,13(5):463-464.

14.李敬文,胡永珍.腦膜瘤的腫瘤標誌物研究進展[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誌,2015,14(6):570-572.

15.李敬文, 徐寒冰, 黃程, 等. 高血壓性基底核區腦出血的顯微外科治療進展[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誌,2015,(09):430-432.

16.李敬文,胡永珍,徐寒冰,等.外傷性基底節區血腫合併腦室穿通畸形1例[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誌,2016,15(3):273-274.

17.李敬文,胡永珍,王開樂,等. 雷電擊傷致基底節區出血2例[J]. 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誌,2017,(02):119-120.

18.李敬文,黃程,鄭洪波,谷樹清,胡永珍,徐寒冰. 顱骨多發骨瘤1例報道[J]. 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誌,2016,(05):459-460.

19.於雷,李敬文,胡永珍,歐陽海豐,谷樹清,鄭洪波. 顱內動脈瘤介入治療後早期持續腰大池引流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2017(33)

20.於雷,李敬文,胡永珍,歐陽海豐,谷樹清,黃程. 經額部鑽孔穿刺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的療效評估及研究[J]. 中國醫藥指南. 2018(01)

21.於雷,李敬文,胡永珍,歐陽海豐,谷樹清,黃程,鄭洪波. 嗅溝腦膜瘤顯微手術治療12例臨床回顧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 2018(07)

參與的課題

1.黃芩甙對大鼠腦膠質瘤作用的研究,黑龍江省中醫藥科研項目資助,第二完成人,2009,1-2012,12

2.DNA修復基因的多態性與腦膠質瘤的關聯研究,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基金資助,第二完成人,2007,09-2013,11

3.XRCC1基因多態性與漢族人群腦膠質瘤的關聯研究,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資助,第二完成人,2009,01-2011,12

4.神經內鏡輔助小骨窗經側裂入路顯微外科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廣東省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項目,立項資助,主要完成人,2018

5.精準外科理念下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的手術治療的研究,2017年度惠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社會發展與公益研究項目,參與人,201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