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前麴院風荷夏夜的篝火晚會 有你嗎?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都是值得記錄的。
這張名叫《青春似火》的照片,是39年前為展現改革開放中青年工人的朝氣蓬勃而拍攝的。
今年恰逢改革開放40周年,照片上「青春似火」的年輕人,如今在哪裡?
錢明很想知道。
39年前的夏夜
麴院風荷有個拉風的篝火晚會
錢明是浙江省企業家攝影協會副會長,退休前,在《浙江畫報》工作。拍這張照片的時候,他才22歲,在杭州一家儀錶企業宣傳處做專職攝影。
他說,照片中的那群青年,是當時杭州無線電六廠的職工。他們正在參加廠里青年團舉辦的一次團組織活動。用今天的話來說,算是「團建」活動吧。
錢明怎麼會去給他們拍照片呢?
他說,受杭州市電子儀錶局宣傳處委託,去浙江各地拍攝一批照片,記錄改革開放後電子儀錶系統企業的興旺面貌。
當年7月,他和一個朋友到杭州無線電六廠「採風」。
杭州無線電六廠在上城區眾安橋永福寺巷,主要生產半導體零配件,上世紀80年代廠區拆遷到三里亭,還生產過收音機。工廠雖然不大,但行走其中,錢明還是能夠體會到一種青春向上的感覺,「這裡的工人大多數是年輕人,工作中那種精神專註、一絲不苟的感覺讓人印象深刻。」
錢明回憶,無線電六廠的團委打算舉辦一次團活動,但活動內容還沒定。「我給他們出主意,那時候,團組織活動以學習為主,我提議要創新,要以一種更活潑的形式,展現改革開放中青年工人的朝氣蓬勃,所以,我靈機一動,說『篝火晚會!』」
這一說,廠團委書記馬上就拍板同意了。
他們商量後,決定將活動地點定在麴院風荷,「因為當時西湖周邊的公園,只有麴院風荷允許燃篝火」。
1979年的那個夏夜,十多個20多歲的工廠青年,在麴院風荷內一片水杉旁燃起篝火,夜色下,火焰隨風擺舞,有一個男青年彈著吉他,大家在旁邊輕輕和著……
這在現在看來,也是相當拉風啊。
這個39年前的夜晚就在錢明的鏡頭下定格。
當年還拍了《一絲不苟》
上面的女工已經找到了
這張照片,是錢明用「海鷗牌」DF單反相機和135黑白膠捲拍的。
說起海鷗相機,攝影愛好者一定不會陌生,這個上海的國產相機品牌在1964年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台高級單反相機——上海DF-7型。可以說,海鷗相機的歷史就是我國相機的歷史。
「這個型號在當時雖然算不上最好的,但是經典款,我使用的135黑白膠捲裡面有36張底片,比其他型號的膠捲多。」錢明說,這台相機單位給他配的,而他自己的第一台相機是海鷗4A,是他參加工作後攢了兩個月的工資,花100多塊錢買的,可以說非常珍貴了。這台相機早已功成身退,現在靜靜地擺在他的展示櫃中,那裡收藏了他從事攝影幾十年來使用過的二十多台各種相機。
當時改革開放剛剛開始,市面上還沒有彩色膠捲,「海鷗相機算不上最好的,但已經很寶貴了」,錢明拍這張照片的時候,他的朋友就在一邊幫著用閃光燈補光。
在他印象里,那些小伙姑娘風華正茂,女孩子化了淡妝擦了口紅,小夥子穿著時髦的喇叭褲。
篝火晚會進行了一個多小時,拍完照片錢明就離開了,彼此沒有留下聯繫地址。
但那個夏夜,一直留存在錢明的記憶中。
1979年國慶節期間,為紀念建國30周年,杭州市委宣傳部和杭州市攝影家協會聯合舉辦了「杭州市首屆攝影藝術作品展覽」。
錢明從那年夏天自己去全省各電子儀錶企業拍攝的照片里,選了兩張去報名參加展覽。


※妙齡少女吃完就吐 原來和媽媽生二胎有關
※阿富汗宣布與塔利班停火期結束 恢復對其軍事行動
TAG:杭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