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國的文化特點

德國的文化特點

觸摸德國文化,體驗異域風情

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思維特質。一提到德國人,人們就會想到這些詞:理性、嚴謹、認真、守時、講信譽、守紀律,等等。在歷史上,德國還被稱作「詩人與思想家的國家」,詩人、學者層出不窮,歌德、海涅、席勒、格林兄弟……都是德國文學史上的代表人物。截至2017年7月12日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閉幕,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世界遺產中德國擁有42處,包括39項文化遺產,3項自然遺產。在德國人的生活中,文學、音樂、藝術不可或缺,德國各地都會舉辦各類音樂會、藝術展、節慶活動,比如慕尼黑啤酒節、柏林文化狂歡節等,處處體現著德國人對生活的熱愛。

慕尼黑啤酒節(圖片來源:攜程網)


如果你問一個德國人事業和家庭哪個更重要,他們一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家庭。德國人喜歡穩定、簡單舒適的生活方式,他們對工作認真負責,而在工作之外,他們更喜歡和家人待在一起。他們沒有豐富的夜生活,社交活動也不多,這也容易給人刻板的印象,但其實,他們做事嚴謹、講規則,也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家人和朋友,是難得的良師益友。

在德國人心中,結婚是件很嚴肅的事。在結婚前,德國人的觀念挺開放,而在他們確定結婚後便開開心心過著細水長流的平淡日子。大多數德國人在遇到工作和家庭的衝突後都會以家庭為重,在他們心中,家人才是最重要的,結婚前愛應酬的德國男人在婚後也會在下班後按時回家陪伴家人。


德國人對規則和秩序的嚴格遵守全球聞名——他們敬畏、尊重規則——包括各種法律法規、合同契約,哪怕只是口頭的約定和諾言。他們認同的規則就一定自覺遵守,在德國,各種管理條例、交通法規早就滲入人們的生活中,無須監督執行。

遵守秩序的德國人(圖片來源:穀子孕嬰網)

在德國街頭,維持交通秩序的警察很少,而在上下班高峰期,各個路口車水馬龍、井然有序;走在德國大街上,即使沒有交警,也看不到有人闖紅燈,這在德國人心中早已成為約定俗成的規則。

在德國坐公共汽車是無人售票的,全是乘客在售票機上自助購買;上車也無人檢票,偶爾才會遇到檢票的情況。

規則和秩序在德國人心中也代表著高效率,他們一方面把規則看得很重要,一方面對違法規則、破壞秩序的行為「嫉惡如仇」。在德國,如果遇到闖紅燈、逃票等行為,德國人會自發履行公民義務,控告、檢舉這些違規者;一旦被發現有闖紅燈、逃票等行為,就會記錄在案;信用記錄一旦出了問題,恐怕要一生帶著這個「尾巴」,不管是貸款、買房、買車都會遇到障礙。

與德國人打交道,守時、遵守約定是非常重要的。在德國,除非有極特殊的情況,遲到是很難讓人接受的不禮貌行為,會被認為侵犯了對方的時間。德國人約會的時間會精確到分鐘,這確實令人很難理解,怎麼才能保證按時按分到達呢?事實上,如果早到了德國人一般會在附近等一等,到了約定時間再準時赴約。


對於細節的重視和對事物的嚴謹態度也使德國人給人留下「刻板」的印象。德國人嚴謹的文化特質使得他們在工作中一絲不苟、嚴肅認真,對於產品質量精益求精。早在普魯斯時代,普魯士國王在訓練軍隊時要求軍人嚴格服從、步調一致、嚴肅守紀,後來潛移默化發展為一種德意志精神;這種德意志精神反映在德國人的精神氣質便是嚴謹、認真、理性;反映在企業文化中,便是對於產品質量和研發的高度重視。

如在德國超市售賣類似雞蛋這樣的小產品一般會用硬紙盒包裝,盒裡每個雞蛋上都標有紅色的編碼,每個數字和符號都有不同的含義,代表著雞蛋的出產國、飼養方式、養雞場雞舍的編號等;在超市裡,整整齊齊擺放的水果大小尺寸相同,誤差很小;在德國人的廚房裡,有著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鍋碗瓢盆,主婦們每做一道菜需要用多少油、添多少水都用量杯測量,彷彿在做化學實驗。

德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嚴謹也表現在對安全性的重視。他們外出就餐時用過的牙籤不會隨意丟掉,而是帶回家用粉碎機粉碎——他們擔心牙籤留在餐盤裡會產生的各種安全隱患:服務員可能一不小心被牙籤扎破手、牙籤扎破垃圾袋會帶來環境污染。

在德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有分類整理的習慣。以對垃圾的分類為例,在家庭垃圾丟出家門前要經過分揀歸類,還要根據環保部門的規定,定時定點堆放。對垃圾的種類和收集時間環保部門都有嚴格規定,一些體積大或者可能產生污染的垃圾還需要垃圾主人專門送往處理站。

德國分類垃圾桶(圖片來源:鳳凰網)

在產品質量的追求上德國人可謂永無止境,「德國製造」已經成為高質量的代名詞;和德國人進行商務合作,只需要談價格,無須擔心產品質量。德國人對於產品質量有著極強的責任感,他們完全遵循內心,有著一種為之驕傲的民族自豪感。


德國雖然是世界經濟強國,人們的生活水平很高,但德國人的節約意識仍很強。在德國,節儉被認為是一種美德,德國人不講排場,也不會有鋪張浪費的行為。

曾經有中國人在德國就餐因為剩下的飯菜太多被當地社會保障機構罰款,因為對德國人而言,吃飯的錢雖然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你無權浪費。德國人在餐館就餐基本會把點的餐吃光,如果沒吃完也會打包帶回家,第二天再把剩菜帶到公司去吃——這是很值得我們中國人學習的方面。

2012年,德國政府發起了「德國資源效率項目」,要求減少原材料的使用,注重資源等再生循環;2013年,德國政府又發起一項「避免垃圾產生項目」,採取各項手段,鼓勵公民減少垃圾、節約資源;還有一些鼓勵措施,包括出行拼車、共用除草機、避免一次性包裝等;在德國的很多公共場合,都貼著「節約資源」「節約用水」各種標示牌;在家庭生活中,德國主婦在洗碗時,往往只用洗潔精清洗一遍,然後拿布擦乾淨就把碗放進櫥櫃了。

德國人這種強烈的憂患意識與德國的歷史、地理環境都有關係。德國文化是在日耳曼民族的發展歷史上形成的,二戰留下的陰影使得德國有深刻的自省精神,地處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強國的夾擊中,德國人有著「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危機意識。


德國人愛書,愛閱讀,據統計,在德國,有超過70%的人熱愛讀書,有一半以上的德國人會定期買書,30%的德國人每天讀書——書在德國是最受人們歡迎的禮物。德國年輕人是讀書熱情最高的人群,他們愛啤酒,愛音樂,愛藝術,愛讀書。

德國人從小就養成了很好的讀書習慣,從孩子一出生,父母就培養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很多德國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個玩具就是書。在德國家庭中,書架佔據著重要位置,很多孩子擁有自己的專屬書架。在孩子睡覺前,父母還會陪他們一起讀書。對於德國家庭而言,家中如果沒有書,好比房屋沒有了窗戶一樣,閱讀在德國政府看來也是一項關乎兒童啟蒙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工程。在德國,書店、圖書館隨處可見,遍布各地各社區。德國有近八千家書店,在很多社區還有公益免費借書亭,提供可以免費借閱的二手書。德國有1.4萬個圖書館,高校圖書館達到500多所,每座城市都在繁華地帶建有城市圖書館,為市民提供大量藏書,組織各種圖書文化活動。

除了這些便民的閱讀設施,德國每年都在法蘭克福和萊比錫舉辦書展,提供文化交流和圖書展示的平台,為出版商和業內人士服務。

德國是舉世聞名的音樂之鄉,德國歷史上產生了眾多音樂大師,比如德國17世紀最著名的作曲家巴赫等。

柏林愛樂音樂廳(圖片來源:新浪網)

德國人善於用藝術的力量,開發孩子的創造性和各種潛能:德國有25所專業音樂學院,德國家庭中也有著濃厚的音樂氛圍,從小就給孩子音樂熏陶;德國年輕人愛聽音樂,也愛創作音樂;德國有各種音樂社團、音樂活動,人們的業餘生活非常豐富——可以說,音樂也在培養著德國的文化氣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OBOR商務中心 的精彩文章:

三分鐘了解極簡法國史

TAG:OBOR商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