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47是抄襲德國Stg.44突擊步槍的嗎?
因為AK47突擊步槍的巨大成功,西方國家是很不爽的,一些「冷戰鬥士」非要給AK47找個西方爹,說AK47和配套的7.62x39mmM43中間威力步槍彈都是抄襲來的,原型就是納粹德國二戰時期使用的Stg.44突擊步槍和7.92x33mm Kurz彈。由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文軍事網路世界哈德、粉德是一種風氣,於是這種說法也在國內流行了一陣子,似乎蘇聯的設計必然是傻大黑粗,粗製濫造,經典的槍械怎麼可能是蘇聯人設計的呢?只有高貴、嚴謹、天生自帶機械天賦的德國人才會設計槍械。卡拉什尼科夫這個高中學歷半路出家的學徒怎麼可能設計世界名槍,一定是AK47的「種」好——它是德國Stg.44的種。
Stg.44突擊步槍,粗看和AK47是有點像
首先說說突擊步槍設計的核心——中間威力步槍彈。Stg.44突擊步槍發射的7.92x33mm Kurz彈誕生自1941年,當時德國人也發現老式的毛瑟步槍彈威力過剩,射程遠超出戰場上步槍常見交戰距離,如果使用較輕的彈頭、較少的發射葯,完全可以設計出一種體積小、輕便、後坐力適中、有利於連發射擊的新式槍彈。7.92x33mm Kurz彈的彈殼長度只有33mm,全彈長47.7mm,全彈重17.3g,比毛瑟7.92x57mm步槍彈短小輕便得多,其彈頭為尖頭船尾形狀,質量8g,採用被甲、鉛套、鋼芯三件套設計,初速約700m/s。這種彈頭成本低廉,鋼芯彈頭保證了足夠侵徹力,在有效射程內對有生目標殺傷力綽綽有餘。7.92x33mm Kurz彈的彈殼為廉價的塗漆鋼彈殼,錐度較大,和蘇聯M43步槍彈彈殼有點相似,但是彈殼底緣直徑和底火尺寸都和毛瑟步槍彈一致,以簡化生產模具。
7.92x57mm毛瑟步槍彈和7.92x33mm Kurz彈對比
但是要說蘇聯的7.62x39mmM43步槍彈就是抄襲7.92x33mm Kurz彈,那就沒有依據了。蘇聯研製中間威力步槍彈的起步並不晚,且不說沙俄時期費德洛夫關於理想口徑槍彈的探索,在差不多德國開始研製7.92mm Kurz彈的同時,蘇聯也開始了自己的中間威力步槍彈研製工作。早期的預研階段蘇聯嘗試過不止一個口徑,甚至包括了6mm以下的小口徑彈,但是受制於當時的技術水平還不可能研發出真正意義上的小口徑高速步槍彈,最終蘇聯確定的中間威力步槍彈口徑還是7.62mm,只不過早期的樣彈彈殼長度不是39mm,而是41mm,名字也叫M43步槍彈,是後來7.62x39mmM43步槍彈的前身。除了彈殼長度與後來的M43步槍彈不同,早期的7.62x41mmM43步槍彈彈頭結構也不一樣,是尖頭平底鉛芯彈頭,沒有後來M43彈頭的船型尾,也沒有鋼芯。這種鉛芯尖頭平底彈頭,彈殼長度41mm的早期試驗型M43步槍彈從1944年開始少量生產了一部分用於測試,SKS半自動卡賓槍和AK47突擊步槍的早期樣槍都使用過這種試驗彈,一直到1945年6月停產。
外網上找到的7.62x41mmM43試驗步槍彈圖片,彈殼比後來的7.62x39mm彈長,彈頭短。
量產的7.62x39mmM43普通彈彈頭為尖頭船尾,內有鋼芯
所以說,德國和蘇聯的中間威力步槍彈研究是雙方平行起步研製的,早期都進行了獨立的探索,蘇聯早期選定的方案還和德國的7.92x39mm Kurz彈差別很大,並不是抄襲德國設計,到最後7.62x39mmM43步槍彈和7.92x33mm Kurz彈比較相似與其說是抄襲,不如說是設計的殊途同歸。
講完了彈再來說說槍。AK47和Stg.44都是導氣式自動武器,整體布局也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傳統有托布局、導氣管在槍管上方、使用帶弧度的彈匣、有小握把,連槍口抬高的準星座都有那麼點像,但是談論兩個槍有無技術上的模仿不是看外觀,而是要看內部結構動作原理,在內部結構動作原理上,AK47和Stg.44的區別是很大的。
1、AK47和Stg.44都是活塞長行程導氣式武器,但是氣室結構不同。
AK47的導氣裝置氣室結構為動力式,其特徵是活塞在前方位置時活塞頭前方預留的氣室容積很小,火藥燃氣從導氣孔進入氣室後直接衝擊活塞,推動活塞後坐,後坐起始速度較高,工作可靠性好。而且AK47的導氣裝置為固定式,不能通過調整導氣孔大小或者氣室初始容積來調整射速。
切開的AK47槍管和導氣裝置,其導氣活塞前預留的空間很小,火藥燃氣一進入導氣管就直接推動活塞後坐。
Stg.44雖然也採用導氣式原理,也是活塞長行程,但是其導氣裝置的氣室結構為膨脹式,和AK47的不同。膨脹式氣室的特徵是活塞前預留的氣室容積較大,火藥燃氣進入氣室後有一個先充氣增壓,再推動活塞後坐的過程。這種工作方式的好處是自動機啟動比較平緩,衝擊小,而且可以通過調整氣室初始容積來調整射速。Stg.44的導氣管前方有一個氣體調整塞,通過調整塞子插入導氣管的深度就可以調整氣室初始容積。
Stg.44的導氣裝置前端有調節塞,結構原理也和AK的不同
Stg.44導氣裝置結構圖,活塞前有一較大的氣室,屬於膨脹式工作原理,有先充氣,後推動活塞的過程,通過調節前端的塞子可以調節膨脹腔初始容積,以調整射速。
2、AK47和Stg.44的閉鎖方式不同。
槍機旋轉閉鎖的動作原理
AK47槍機框上有帶動槍機旋轉的螺旋槽,屬於旋轉閉鎖
而Stg.44採用的是槍機偏移閉鎖,它的槍機框和槍機之間有對應的開閉鎖斜面,依靠開閉鎖斜面把槍機尾部鏟起、下壓來完成開閉鎖動作。
槍機偏移閉鎖的動作原理
Stg.44突擊步槍槍機開鎖狀態(上)和閉鎖狀態(下),結合GIF動圖不難理解其工作原理。
3、機匣結構不同。
AK47的槍管、自動機、彈匣都是安裝在下機匣內的,機匣上方只有一個長條形的機匣蓋,這個機匣蓋並不承力,甚至有人用拿掉機匣蓋的AK47連續射擊,自動機也能正常工作。另外AK47的復進簧後端固定點在機匣蓋尾部,不延伸進槍托,槍機框後坐到終點時會撞擊機匣尾部然後復進,這樣的設計結構簡單,分解結合容易,射速也較高,缺點是槍機框後坐直接撞擊機匣尾部,傳遞的後坐力比較大。
AK突擊步槍的自動機全部安裝在下機匣內,機匣上方有一個可以取下的機匣蓋。復進簧後方固定點在機匣尾部,不延伸進槍托(這是一支56式衝鋒槍)。
而Stg.44的槍管、自動機、彈匣都是裝在上機匣里的,「下機匣」其實只是一個小握把和擊發機構組件,而且分解結合時上下機匣不用分離,只要抽掉機匣後方的固定銷,將上機匣像撅把式獵槍一樣撅下,就能從後方抽出自動機。這種設計西德後來的G3自動步槍,以及比利時FN FAL自動步槍、美國M16自動步槍也沿用了。
Stg.44不完全分解,它的自動機是裝在上機匣內的,「下機匣」只是發射機座,用鉸鏈和上機匣連接。
Stg.44的這種結構被西德HK公司的步槍沿用,放在一起的是一支HK33。
Stg.44的復進簧裝配方式也和AK47不同,它的復進簧延伸至槍托內的一個導管中,槍機框後坐的行程較長,後坐終了槍機框也不會撞擊復進簧的後端點,而是壓縮復進簧逐漸消耗能量,然後被複進簧推著復進。這種結構後來被叫做「恆定後坐」,特點是自動機後坐動作柔和,後坐力小,但是射速偏低,AA-12霰彈槍(詳見:讀者點登:MPS AA-12全自動霰彈槍)、新加坡Ultmax100輕機槍等武器就沿用了這種結構。
4、彈匣固定方式不同。
AK47的彈匣採用前卡後掛的方式固定,裝彈匣時要把彈匣口前端先插入彈匣插口卡住,然後向後旋轉,把彈匣口後端也插入,直到彈匣口後端被彈匣卡筍掛住。卸彈匣的動作也是用右手拇指按壓彈匣後方的彈匣卡筍,握住彈匣朝前旋轉一個角度,然後取下彈匣。
而Stg.44的彈匣採用直插式固定,把彈匣直插入彈匣口,直到被彈匣卡筍卡住就好了。Stg.44的彈匣釋放按鈕在彈匣插口左側。
5、保險和單連發設置方式不同。
AK47的保險和單連發選擇桿是一體的,就是機匣右側的三角形大撥片,撥到最上方是保險、中間是連發、最下方是單發。
AK47的保險和單連發選擇桿是一體的,位於機匣右側的三角形大撥片
而Stg.44的保險和單連發選擇桿是分開的,保險是一個旋轉的小撥桿,撥到豎直位置,對應字母S是保險,撥到水平位置對應字母F是發射;單連發則是通過一個帶滾花的小按鈕控制,小按鈕可左右推動,推向槍身左側露出「E」標誌為單發,推向右側露出「D」標誌是連發。
Stg.44的保險和單連發選擇裝置是分開的,扳機護圈後面能撥動的小撥桿是保險,此時是保險狀態,朝上撥就是發射狀態。單連發選擇是這個撥桿上方的帶滾花小按鈕左右推動控制的。
所以,無論是槍本身還是發射的槍彈,AK47和Stg.44有很多明顯的區別,走的技術路徑也不一樣,這是兩個獨立設計、獨立發展的突擊步槍+中間威力步槍彈體系,互相之間並不存在誰抄誰的問題。
最後,送上一個Stg.44突擊步槍的視頻讓大家過過癮:


※駁幾個網路上流傳的95式步槍無腦黑言論
※通用機槍當班機合適嗎?駁95班用輕機槍無用論
TAG:彩雲的機械整備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