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唐 | 當好皇帝只要跟楊廣反著來就行
原標題:說唐 | 當好皇帝只要跟楊廣反著來就行
來源| 讀史 (ID:dushi818)
作者|陸不六(讀史專欄作者)
1
說唐要從李淵說起。
李淵的起點很高,出生在官宦世家,吃喝不愁。
李家已經經營了百年,流水的皇帝,鐵打的李家。只要沒有特別的意外,唐國公的名號會牢牢地掛在李淵的脖子上,世代相傳。
但是在這樣的家庭里,李淵卻沒有感到快樂。
七歲,他的父親李昺死了。
李昺是個很溫和的父親,像絕大多數父親一樣。
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把孩子抱在身上。
「來,叫爸爸,叫爸爸,爸爸,爸爸。」
只可惜李昺身子骨太弱了,三十多歲,就一命嗚呼。結果到頭來,他叫李淵爸爸的次數可能比李淵叫他的還多。
七歲對於每個孩子來說,都是粘蟬堆雪的快意人生。
李淵卻不是。
他的童年剛剛開始,卻草草結束。
他不得不學會官腔,將衣衫整理成大人的模樣。
2
世襲唐國公的稱號,對於一個七歲的孩子來說,更像是一重山嶽壓在身上。李淵躲進了書房,他很迷茫,也很困惑,書卷給了他似有還無的解答。
李家世代愛習書,李淵更是。書本里有什麼呢?
對於有的人來說,書本里一無所有,然而,對李淵來說,那是自我治療的藥膏,也是自我成長的經驗書。
月光盈盈洒洒地落入書房,李淵抬頭看著星空。
我的一生該如何去過呢?
是掙扎如雄鷹,還是溫順若羔羊。
星空沉默不答,書卷安靜不語。
能給自己人生一個答案的,只有自己。
李淵決定慢慢等待,總之未來還長,他的一生才剛剛開始。
3
李淵身居國都,在舞台的中心,總能目睹大事件的突然到來。
公元580年,周宣帝病故,皇后和八歲的周靜帝無力控制朝政。楊堅乘機入朝輔政,一年後楊堅廢掉周靜帝,自立為皇帝,國號隋。
權力被篡奪了,一方是自己的表姐和外甥,另一方是自己的姨夫。
可是為了號令天下,區區血緣又算得了什麼?年少的李淵過早地意識到了親屬的涼薄。
恍若一場秋雨席捲朝政,一切又重新開始,周而復始。
李淵時常會想起那個在龍椅上手足無措的皇帝,那個和自己在差不多歲數,同樣失去父親的小皇帝。
群狼環伺,柔弱無助。驚恐,絕望。
李淵有些慶幸,自己的家世剛剛在一個恰好的位置,沒有因為主心骨的死去,就樹倒猢猻散。生活在一個恰恰好的位置,你才有運氣去看看天,看看地,看看朝雲,看看天下。
李淵還有機會。
4
隋朝剛剛建立,文帝招李淵入宮作「千牛備身」,也就是皇帝的貼身護衛,有些類似後世的錦衣衛。
李淵從劇院的後排,被招到了舞台的幕後。他將在這裡近距離觀看,隋朝短暫又動蕩的興衰。雖然都是他人的事,但你只要納為己用,那恐怕是享用一生的財富。
觀察,並思考,這是年少的李淵唯一需要做的事情。
朝堂上總是很多聰明人。
聰明人並不是比別人多看了多少書,而是能將自己所知道的知識用在解決現實問題上。
長孫晟就是一個聰明人,在突厥南下把隋朝天下攪得亂糟糟時候。他沒有像朝堂上那些嘴炮高手一樣,不是喊著「打」就是喊著「和」。
開戰和議和都只是立場,而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長孫晟提議,利用突厥可汗間矛盾,遠交近攻。突厥內部不穩,屆時,兵刃相加,勝算更大。
堂上的隋文帝聽明白了,用這個方法把突厥揍得還不了手。
堂下的李淵也聽明白了,解決問題永遠比盲目地表示態度有用的多。
很快得,李淵變得務實起來,他的本事也被人意識到了。不久,隋文帝就派他去擔任了譙,隴,岐三州的刺史。李淵的政績很突出,受到了朝野的一致好評。
如果不出意外地話,以李淵辛苦耕耘的性子,混到司徒,太尉這樣的部級官員沒有太多的問題。
等到歲數漸老,山河應該也會變得鞏固,隋朝的盛世也會如期而至。到時候自己再將唐國公的爵位傳下去,歸老山林,也是人生一場幸福。
只是,幸福往往是被用來打破的。
5
天空驚雷乍響,楊廣閃亮登場。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昏君有不少,但是昏到人神共憤的地步,楊廣絕對在前三的行列。
甚至據史學家考據,楊廣屬於弒父奪權。雖然楊堅也是不合法地奪取了皇位,但至少「躬節儉,平徭役,倉廩實」。而楊廣似乎腦子裡除了奪權之外就只剩下享樂了。
有很多的皇帝奪權是為了青史留名,所以兢兢業業一生。而楊廣不是,他就單純地為了爽一爽。
楊廣奪權後一個月後,楊堅五子楊諒反了,一時間十九個州響應。可見楊廣的名聲有多差,在奪權之前,完全沒有形成一個穩定的勢力。
他的奪權更像是一時興起,卻意外成功。
6
此時,李淵有些動搖。天下將亂,所謂的世襲唐國公就成為了虛談。這皇位也不知道最終花落誰家,也不知道新皇帝會不會一時不爽就將李家滅門。
亂世,一切都未可知。
未知就會讓人害怕。
害怕就會讓人會盲目地站隊,李淵也害怕過,他曾想著要不要站在楊諒那一邊。可是國家的權柄不能因為一個更差(楊廣)就倒向另一方。
多少人在國運的賭局上,輸給了盲目和害怕。
在混亂的局面里,李淵強迫自己冷靜了下來。
李淵不信任楊諒,所以最終還是選擇按兵不動。
史實證明,楊堅的幾個兒子都不怎麼樣。楊諒攻打到蒲津關一百多里處時,大軍突然停下來了。堅守蒲州,並且大封官吏。
這下可給了隋煬帝喘息之機,他利用這個時間調集齊了大量人馬,由楊素率領,浩浩蕩蕩開拔。
楊素的領軍水準和楊諒不是一個段位的,有點像老司機毆打小朋友,官軍輕輕鬆鬆就幹掉了反賊。
但是在這一場平叛中,官軍卻屠殺了20萬戶老百姓。這些老百姓是無辜的,但在亂世中哪有給他們選擇站隊的權利?
這場屠殺,也為之後層出不窮的農民起義埋下了伏筆。
無辜的鮮血像種子一樣,埋入了土中,會隨著下一場暴雨,嶄露頭角。
7
李淵有預感,這場叛亂只是暴風雨將至的前奏。他更感受到了隋煬帝身上暴虐的氣質,他有些驚慌。
但是運氣眷顧了李淵,隋煬帝任命李淵擔任樓煩(今山西靜樂)太守,李淵終於得到了遠離殺戮中心的機會。
現在的他已經很成熟,即使遠在山西,對於朝野局勢的判斷,也拿捏在心。
也就在這時候,隋煬帝的大清洗開始了。
第一個遭殃的就是楊素。楊素可以說是隋煬帝上位的最大功臣,在平叛中也功勛卓著,然而這些也保不住他的一條命。
楊素病重,活活病死。
很簡單的評論,卻字字沁血,無可奈何的楊素不知道在生命的末年會不會後悔自己將楊廣扶上皇位的決定。
這個賭博簡直糟糕透了,賭贏了,卻輸掉了全部身家。楊廣成為了隋煬帝,而自己卻家破人亡,宗族全滅。
以楊素為開頭,隋朝老臣高穎,宇文弼以誹謗朝政之名處死。尚書左僕射蘇威,內史令蕭琮等被楊廣以各種理由免官。
隋朝的國都大興沁滿了鮮血,楊廣有些煩了。相比於關中,他還是更喜歡江都。
8
這時候,想必江都的繁花已經盛開了吧。
巡遊天下,很多皇帝都很喜歡干。但是楊廣別出心裁地玩出了新花樣,他要乘舟而下。
自然的水路不暢通,楊廣就徵發了百萬的苦隸拓寬、開闢河道,大運河的雛形用是用血肉之軀壘砌的。
但是鮮血雖然粘稠,一入歷史的河流,卻被稀釋得一乾二淨,不再記得起。
千艘龍舟首尾相接,浩蕩兩百餘里。河道兩岸,柳樹和楊樹隨風搖曳。官道上每隔兩座驛站就有一方歇腳的離宮。
每至一地,各地官員都會獻上當地的特產和花妓。
氣勢排場,楊廣都玩到了極致。
是紙醉金迷,是鶯歌燕舞。
亦是生民之血,百姓之淚。
9
江都的花季過去了,隋煬帝又有些耐不住性子了。他驅兵西巡去攻打突厥。突厥本就被他老爹分化得很嚴重,輕而易舉就被揍趴下了。
打完了突厥,沒覺得過癮。又找了個借口去攻打高句麗,第一次征高句麗,輸了,而且輸的很慘。但是,隋煬帝是個好面子的人,不久就又起重兵,再攻高句麗。
這一次,隋煬帝吸取了教訓,將督運糧草的重任交到了他最信任的禮部尚書手上。
隋煬帝萬萬沒想到,他竟然會在天下危局中,從自己的背後捅了重重的一刀。
而隨著最信任之人的背叛,楊廣終於成為了天下孤王。他孤獨地坐在皇位上,心裡握著的是猜忌和妒恨。他不再需要同伴,也不再保有相信。
他瘋了,從此看誰都像奸臣,看誰都是反賊。
沒有氣度的人即使登上了皇位,也會被不安謀殺掉自己的理智。
一代瘋王終成孤家寡人。
而李淵也得到了一個好榜樣——楊廣的所為,自己只要都反著來,那麼天下有望!
這個讓楊廣性情大變的人是誰呢?預知後事如何,說唐下回分解。


※劉邦誅殺功臣,分封制和郡縣制的最後博弈
※美國能隨時癱瘓中國網路?你擔心的問題,權威真相來了
TAG:天天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