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幹得漂亮!曲阜這項工作全國領先!

幹得漂亮!曲阜這項工作全國領先!

8月13日,大眾日報刊發《這家社區醫院「居家醫康養」全國領先》的文章,報道了曲阜市第二人民醫院醫養綜合體改變養老困境的成功經驗和做法。

開設家庭病床2000餘張,服務老人4000餘人次,這是曲阜市第二人民醫院居家醫康養團隊成立4年多來留下的服務足跡。正是這個規模不大的社區醫院,在全國首次提出針對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居家醫康養」理念並不斷完善,逐步形成小型化、多功能、深度嵌入社區的醫養服務綜合體,為探索前行的醫養結合提供了一條集合居家、社區、機構三種主流養老模式特點的養老新路徑。

「『居家醫康養』最初要解決的就是居家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護難題。」曲阜二院院長張建說。2014年,他們對曲阜城區3000多位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調查,發現95%的老人都希望在家中養老。健康老人尚能居家自理,失能半失能誰來照護?

曲阜鼓樓社區退休大學教師梁騰(化名)一家就是典型例子。梁騰子女不在身邊,86歲的老伴多年前癱瘓在床,經常需要去醫院看病。每到此時,84歲的梁騰就要自己找車,找人幫忙把老伴抬上車,推著她在醫院挂號、繳費、檢查、住院、陪床、找車回家。有時只是在門診上打個針,都要花大半天時間準備和後續。梁騰常感嘆,要是醫生護士能上門看病打針就好了。

這不僅是一個家庭的需求。2017年,我省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1399.8萬人,平均壽命78.5歲,均達歷史最高。老齡人口增加和壽命延長意味著帶病生存者更多。目前,我省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近400萬,其中失能需要長期看護的數量超過百萬,醫養服務需求從未如此迫切。

醫院有團隊,老人有需求,養老服務消費升級催生了醫療服務供給側改革的萌發。2014年,曲阜二院組建成立35名專業醫護人員團隊對城區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包括注射、輸液、換藥、換管、褥瘡護理、導尿等在內的隨叫隨到的家庭病床服務。

基層醫療機構普遍人才缺乏,怎麼撐得起上門醫護服務?張建說,關鍵是醫療資源的整合與分配,讓醫療資源最快速地流向最需要的人群。他們統籌近9萬居民分布、道路走向、衛生服務站布點等因素,將18平方公里的轄區劃分為8個區域,每個區域由一支服務團隊負責,並配備車輛,形成半徑3公里的「5分鐘服務圈」。根據老人的健康狀況,設置每周、每月、每日等不同級別的上門巡診頻次。「如遇當天患者特別多,一支小分隊無法在規定時間完成,則由工作量相對較少的團隊支援。」居家養護科主任於倩說。由於實行的是工作量考核,即便不是自己負責區域的工作,其他團隊醫護小組也都全力支持。

精細化管理固然重要,撬動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醫養難題必須有多個行政主管部門的合力推動,看似一掌擊破的難題背後是制度創新持續發力。2016年,曲阜人社局出台醫保報銷政策,在全省率先允許對符合居家建床的患者所花醫療費用給予報銷,從資金支持上保證了服務的長期可持續;衛計局制定管理辦法,對上門服務的條件進行規範細化,讓醫保資金優先保障最需要的人群。今年濟寧市在曲阜試點職工長期護理保險,為居家接受醫療照護的失能老人提供給40元/日的保險報銷,進一步激發醫療機構開展醫療照護服務的積極性。「現在上門服務已經覆蓋了城區1.2萬餘名老人。」於倩告訴記者。

受益體現在老人身上。在梁騰家,專職的醫護人員每天上門查看老伴的情況,制訂當日的護理方案,康復師進行一個多小時的康復理療,去醫院檢查也有相熟的護士全程陪同。於倩算了一筆賬,相比住院治療,老人家庭病床月均住院時間從14天縮短為4天,住院費用支出相較三級醫院直降50%。

僅是「居家醫康養」還不夠,張建說,隨著服務深入,他們發現有些老人,尤其是重度失能、癌症終末期老人既沒法長期住院,回到家裡家人也沒有照護能力。對於子女來說,希望給重症老人找個歸宿,既能提供最後所需的生活和醫療照護,同時也不遠離居住地,方便探望。

今年初,曲阜二院開設了50張床位的養老院,從單純的醫康養服務上門過度到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的構建。現在,他們還與社區開展合作,在日間照料中心開設衛生室,為前來就餐、活動的老人提供包括量血壓、測血糖、健康諮詢等在內的健康管理服務,使醫療健康的網路覆蓋更多自理老人。

(圖文由曲阜市第二人民醫院孔曉東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曲阜發布 的精彩文章:

TAG:曲阜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