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在日漫風國產動畫電影充斥銀幕時,這部中國風動畫憑什麼贏了?

在日漫風國產動畫電影充斥銀幕時,這部中國風動畫憑什麼贏了?

主打「國漫」標籤的動畫電影《風語咒》於本月初上映,截至目前,其票房已超1 億,豆瓣近3萬人標記「已看」,給出了7.0 的評分,介於《大魚海棠》的6.6 分和《大護法》的7.8 分之間,在國產動畫電影中已屬高分。若能將這樣的作品和趨勢延續下去,那麼似乎有望打破國產動畫電影總是「叫好」與「叫座」不可兼得的宿命。

設定:博觀而約取,重人物而輕世界

通常,動畫電影需要構建一套嚴謹的設定來支撐其自有的世界觀。然而,過多傾注於設定將不可避免給敘事帶來累贅。

作為一部由《俠嵐》動畫衍生的電影,《風語咒》拋開了其原作的大部分設定,另起爐灶,重新構建了一個類似「新手村」的世界,沒有眼花繚亂的招式設定、江湖門派等等,連主角的身份也不再是俠嵐,因而也無需受到原作的掣肘。這大大減少了創作的枷鎖,也將電影的門檻降低,提高了對沒有看過《俠嵐》的普通觀眾的觀影友善度。

設定簡單,降低了觀影的門檻。

不過,電影還是借鑒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意象作為素材,這也是國產動畫電影的創作優勢,可以從傳統文化中吸取很多元素。例如在能力設定上,《風語咒》將金木水火土的傳統五行概念包裝為電影中的「元炁」。但在五行之外,卻又提出了更高一級並且更強大的力量——風。電影中的「風」無疑是「炁」的一種通俗化和具象化的處理。終極招式「風語咒」也需要主角通過感悟自然方能習得,所謂「我在馭風,風也在馭我」,這無疑是道家「道法自然」的哲學觀念。此外,電影中的怪獸「羅剎」形象也借鑒了古代神話中饕餮的形象。這些素材都被電影融入自身的世界觀中,通過設定上的「借鑒」來降低觀影門檻,從而讓觀眾儘快進入故事本身,在製作上則可以將寶貴時間用於塑造人物。


敘事:打破第四面牆,以無厘頭消解審美疲勞

電影藝術發展到今天,已經沒有新鮮的故事,只有新鮮的嘴唇。作為一部講述英雄成長、拯救世界的俗套電影,如何消解這種俗套的橋段給觀眾帶來的審美疲勞,《風語咒》採取的辦法是「打破第四面牆」。

《大護法》在開頭也打破了第四面牆。

第四面牆是一個戲劇術語,在傳統三壁鏡框式舞台中,第四面牆即是觀眾與舞台間虛構的「牆」。它的作用是試圖將演員與觀眾隔開,使演員忘記觀眾的存在。而打破第四面牆即是舞台中的角色與舞台外的觀眾發生了交流和互動,《風語咒》就使用了這一辦法。電影開始就有主角的旁白跟觀眾介紹「我不是你們認為的通常那種主角」;電影中途,主角掉下山洞之際更是吐槽自己「因為我是主角,我是不會死的」。這樣一種處理方式,讓本身非常俗套的橋段顯得沒那麼尷尬,反而多了一些笑料。在《大護法》的開頭也有類似的處理,主人公的自問自答,把故事起因、背景和人物行動由頭介紹出來。

劇情:意料之中的情節,意料之外的情緒

由於故事本身是一個俗套的故事,因而《風語咒》中的情節並沒有意料之外的反轉。導演也知道觀眾會知道,所以用前文所述打破第四面牆的形式吐槽自己,來降低觀眾的反感度。

《風語咒》的男主角郎明,面對變成了羅剎的母親。

然而,與情節上的中規中矩相比,《風語咒》對於情緒上的渲染和拿捏都恰到好處。「守護」是這部電影的主題,但影片大部分時間都在插科打諢,並不試圖強行煽情。然而,影片有兩處精心安排的伏筆,一處是眼睛復明的真相,另一處是神像的真容。這兩處伏筆,均是在觀眾毫無準備之時揭曉,一方面推進了故事發展,另一方面也將觀眾的情緒推到了高潮。這種情緒渲染同樣在《大聖歸來》中出現過,在電影中,孫悟空除了天不怕地不怕的猴王形象,更多了一層「悲情英雄」的底色,被對手打壓,在最後得以逆襲,這些都讓年輕觀眾有了更多代入感。

所以儘管《風語咒》故事老套,也存在一些瑕疵,如海報畫風與電影畫風不符產生誤導;電影部分場景建模較為粗糙宛如頁游;人物聲音與口型無法對應容易齣戲等等。然而,這些並未影響《風語咒》在票房和口碑上的表現。究其原因,還是創作團隊在電影的細節上做了大量精心設計,通過一些反套路的手段,將這樣一個套路的故事講得不那麼乏味。

在電影藝術已經誕生了一百多年的今天,如何將一個已經被講過無數遍的故事,以動畫的形式,在口碑和票房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是中國動畫電影從業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作者:熊奇(影評人)

責任編輯:阿爾法醬

圖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Fun娛樂 的精彩文章:

因「翠花,上酸菜」火遍全網,如今他繼續唱著底層小人物的歌
世界盃的垃圾洗腦廣告,是自砸招牌

TAG:新京報Fun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