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胎位不正只能剖腹產?產前回正胎位試試這麼做!

胎位不正只能剖腹產?產前回正胎位試試這麼做!

順利的自然分娩經常是孕媽咪期待的結果。但若到懷孕後期,發現胎位不正需剖宮產,可能讓期待自然產的媽咪大失所望。其實目前除了西醫的體位法,中醫也有相應的治療方法,可讓胎位在產前回正的概率大幅提高。

胎位正確有利自然分娩

自然生產有助於寶寶腸道建立益菌叢、降低肺部與呼吸道併發症的概率,產後恢復較快,這讓許多媽媽希望自己也能夠以陰道分娩的方式生產。而若想要以陰道分娩,胎兒的胎位必須為頭下腳上(胎兒下巴需貼近胸前,讓先露部位為頭部),但如果過了孕期28周,直至產前,胎兒的位置不正(如枕後位、臀位、斜位與橫位等),媽咪可能就必須以剖宮產的方式迎接寶寶。

胎位不正的種類

1.臀位:坐姿、頭部朝上,穩坐子宮內,包含單純臀位(雙腿上伸)、完全臀位(盤腿)、足式臀位(腿部向下屈伸)。

2.橫位或斜位:胎兒在子宮內呈現斜躺或橫躺。

3.顏面位或額位:胎位雖為頭上腳下,但因為角度不對,臨盆時的先露部位為臉部或額頭。

胎位不正的原因

西醫認為胎位不正的原因,與母體和胎兒的個別因素都有關。來自母親的原因包含羊水過多或過少,子宮內有比較大的肌瘤,前置胎盤、骨盆腔內有腫瘤;子宮畸形如雙角子宮、子宮內膈膜等。這都會使胎兒轉身不易。而來自胎兒的原因則包含多胞胎、臍帶過短、胎兒患有水腦症、無腦症或是早產兒等。

而在中醫文獻中,並沒有所謂胎位不正的病名。一般只將胎位不正稱為「倒產」、「橫產」或「偏產」,且認為主要源於母體的肝、脾或腎,病因可能為母體氣血失和、氣血虛弱、氣虛血滯、脾腎兩虛或肝脾不和。婦女以血為本,氣順血和則胎兒平安、生產順利;若氣血失和,甚至導致氣滯血瘀、子宮周遭血流受阻,則可能讓胎兒轉動不利,終而引起胎位不正。中醫治療的方法除了葯飲,還會以艾灸來調整胎位。

所謂針灸

針灸,一般包含針刺與艾灸,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運用針刺和艾灸的方法,對人體穴位進行刺激,通過經絡的作用,影響身體臟腑,進而達到治病的目的。中醫認為,針灸具有調和陰陽、扶正祛邪(所謂的邪包含:風、寒、暑、濕、燥、火)與疏通經絡的作用。而現代科學研究也證實,艾灸做為針灸中一種獨立治療的方法,具有溫通經絡、氣血合暢、補益氣血、調和陰陽與協調臟腑等作用。

灸法的起源可追溯至人類對火的使用,因為火的熱度讓人感到溫暖,因而古人會圍著火源取暖。而一些患有虛寒或風寒濕病的患者,因為有畏寒喜暖的傾向,在主動趨近烘烤或利用灼熱石頭熱敷身體局部以緩解病痛的過程,竟發現輕微的燒燙可偶然治癒某些疾病,因而延伸成中醫艾灸的治療手段,其適應證包含:以虛證、寒證和陰證為主的病症,也適用於慢性久病或陽氣不足的病症。

艾灸促進胎位糾正

《本草正》曰:「艾葉能通十二經,善於溫中逐冷,行血之氣,氣中之滯。」謝岳峰醫師解釋,點燃艾草(條)熏於指定穴位,可幫助驅逐身體的寒、濕,並協助氣血通暢。應用於胎位不正,則是熏於至陰穴(位於雙腳的小指頭旁)。刺激至陰穴能幫助氣血疏通,使胎位得以糾正。有研究證實,對至陰穴針灸,能活躍腎上腺皮質系統,使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子宮活動增強、胎兒活動加劇,進而有助於胎位的自轉而達到糾正胎位的目的。

中醫對於胎位不正的治療,主要針對至陰穴進行艾灸,若有需要會再加上足三里、太溪穴與氣海穴。而若胎位不正還伴隨其他病因,則可再加入其他穴位一併治療,分述如下:

居家艾灸的操作方式

艾灸的治療方式在一般中醫診所都有提供,實施的最佳時機是妊娠7~8個月(30~32周)。此時孕媽咪羊水較多,胎頭可活動的空間較大,是轉胎的最佳時機。因此孕媽咪也可以在醫師的確診與指導下,自行在家中進行。如果孕媽咪出現子宮畸形、骨盆狹窄、腫瘤等情況或胎兒本身因素造成胎位不正,或有習慣性早產、人生高血壓綜合征等病症,則不宜採用。

居家艾灸步驟說明

1.準備一水杯、打火機、剪刀與艾條。

2.點燃艾條,側向將點燃好的艾條對準穴位(避免正向,如:將艾條置於穴位之上,使艾條燃燒的灰燼掉落皮膚、造成燒燙傷),距離遠近以不感覺灼痛為準。

3.每日1回,每穴艾灸10分鐘,5~7日為一個療程。

4.艾灸的過程中,灰燼會持續掉落,除留意周遭的易燃物之外,還可在水杯上方來回彈落灰燼之後再繼續熏。

5.艾灸結束後,在水杯中用剪刀剪掉已燃艾條的前端(艾條易燃,往後多剪一些無妨,以策安全),確認沒有餘火後再丟棄艾條蒂頭,餘下的艾條留待下次續用。

產前多嘗試 自然分娩有機會

古代沒有超聲波等先進設備,因此當初診判斷孕媽咪胎位不正時,會以艾灸或煎藥的方式,調整婦女的氣血或肝、脾、腎,以協助讓胎位回正。如果產前胎位仍不正,就很難避免難產或母子二擇一的情況。而現代,如果胎位不正,多半可以選擇剖宮產(或是少數臀位或胎頭朝下的胎位不正,經醫師與孕媽咪的充分討論後,也有機會以自然產分娩),因此,雖然媽咪已不再為難產而擔憂,但如果仍然希望能在產前為胎位矯正多做些嘗試,那麼安全的艾灸方式等中醫療法,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建議媽咪不妨嘗試一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胎位不正的其他解決辦法

1.膝胸卧式體位法

約於28周後,可讓孕媽咪在家通過特定的體位法自行嘗試矯正胎位。

步驟1:在床上或軟墊上,雙手貼著床面,用跪姿趴在床上或軟墊上,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前胸與肩膀需盡量貼近床面,雙膝彎曲,大腿需與地面垂直。

步驟2:大約每次維持2分鐘,視個人情況可逐漸增加至5分鐘,早晚各做10~15分鐘。

2.外轉術

因為具有胎盤剝離、臍帶繞頸等風險,目前此種方法的應用已經很少見。早期會由受過專業訓練的婦產科醫師執行,在孕婦孕期37~39周,胎兒已經成熟時才做,這是為了確保發生問題時可通過緊急剖宮產讓寶寶生下來。做法是先給予孕婦子宮肌肉鬆弛的藥物以進行安胎,並在超聲波的監測下,施行胎位的外轉術,此時醫師會用手在孕媽咪的肚子上用力旋轉,通常適合生過多個寶寶與子宮較鬆弛的孕媽咪。

3.生薑外敷至陰穴

將生薑搗成泥,外敷於雙腳的至陰穴上24小時,每1小時以超聲波檢查1次,若胎位仍未轉正,可嘗試繼續外敷2~3天。

4.正胎湯

正胎湯所使用的藥材與一般進補的八珍湯相似,其功效在於補益氣血,並再加入升提的藥材以協助孕媽咪胎位轉正。安胎湯藥材內容包含:熟地黃12g、當歸12g、川芎12g、党參12g、白朮12g、茯苓10g、柴胡10g、升麻10g與荊芥10g。如果再搭配艾灸,就有可能大大提高胎位矯正的概率。

(本期專家:台灣「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師暨珍仁堂中醫診所中醫師謝岳峰)

【開獎】

上周我們舉辦了文末小話題的留言活動,這周公布中獎名單咯~

中獎名單:

*小耳朵*塗塗

請這3名幸運粉絲在篇文章下面,以「文末小話題+網名+姓名+地址+聯繫方式」寫明地址信息,8月20號截止,逾期作廢。我們收到後會儘快寄出精美繪本(隨機),請不用擔心個人信息泄露,我們不會精選留言,只有工作人員看得到的。以後經常會有活動,可以持續關注哦,祝您天天開心,好「運」連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孕媽媽全媒體 的精彩文章:

寶寶一出生就長兩顆牙!醫生:20年沒見過
只鼓勵不讚美,不讓稱讚扼殺孩子的能力

TAG:好孕媽媽全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