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去金融化」浪潮下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趨勢

「去金融化」浪潮下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趨勢

摘要

各大互金巨頭在公開場合紛紛表示「去金融化」,這樣的定位轉變,我們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1. 金融強監管的重壓;2. 金融機構與「輕」相悖;3. 科技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BATJ的金融業務擁有著截然不同的基因,在科技輸出的模式上稍有不同。螞蟻金服以電商支付切入金融,通過向金融機構提供理財平台和AI技術,構建直連用戶的自運營模式;騰訊依託微信、QQ等社交平台帶來的流量,利用騰訊金融雲的技術及產品為金融機構建立生態化互聯網金融平台。京東金融依託自營金融產品階段形成的大數據風控能力以及白條風控能力,根據銀行需求做金融場景下的科技能力輸出,同時將資金和資產端轉移給金融機構。度小滿藉助百度雲金融行業雲、百度雲金融專有雲,助力金融機構高效運營,並研發智能客服、場景一體機等智能金融產品。

關於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趨勢,一是要堅定賦能實體,不僅僅要向傳統金融機構的輸出科技能力,還要讓廣大中小微企業獲得普惠金融服務,並讓監管和政府的監管能力得到提升。二是構建包括與外部機構合作以及企業內部生態的金融科技生態圈。三是人工智慧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應用將持續迅速推廣。

在互金野蠻生長的幾年中,BATJ紛紛加速金融布局,完成從互聯網企業向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蛻變。而在監管強勢開啟互金「激濁揚清」模式後,這些巨頭們在金融領域的擴展和發展定位受到了一定限制,不約而同強化科技屬性,爭做向金融機構輸入技術的服務商。

一、BATJ「去金融化」的背景及原因

目前,各大互金巨頭與傳統金融機構高調牽手,從戰略的高度和廣度都邁向了新階段。BATJ也在公開場合紛紛表示「去金融化」,這樣的定位轉變,我們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1.金融強監管的重壓

2017年,從網路借貸平台(P2P)、ICO、互聯網資管、互聯網小貸、現金貸業務到第三方支付等業務,一系列專項整治及監管文件頻頻出招,給互聯網金融畫上了合規的紅線。29號文讓互聯網資管業務結束「裸奔」,意味著互聯網金融必須持牌上崗,這令許多平台的主要盈利業務受到的巨大打擊。

毋庸置疑,金融監管趨嚴是企業剝掉金融標籤的重要原因。在互金野蠻生長之後,無論是支付業務、徵信、基金銷售,還是小額貸款、消費金融等等領域,都受到了政策的制約。在金融強監管的背景下,做「傳統金融的挑戰者」已經越來越艱難,倒不如在技術層面發力,做金融機構的連接器、做平台,盡量淡化業務色彩。

2.金融機構與「輕」相悖

一是由於金融是特許經營行業,所有的金融活動需要持牌。金融牌照一直以來都是各大互金企業的「必爭之地」,而在牌照的獲取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資本金,這與互聯網企業的輕資本和輕資產的模式是相悖的。從長期來看,把大量的資本金投到一個資本金很重的牌照,這樣的商業模式在資本市場的估值是沒有金融科技估值那麼高的。

二是金融機構需要受限於嚴格的資本充足率等監管要求,而定位於科技企業一方面可以更快開拓市場,另一方面也能比金融企業獲得更高的市場估值。

3.科技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除了上述兩個原因之外,互金巨頭「去金融化」的戰略轉變,更多的是其意識到科技在未來的競爭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推動作用。普惠金融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次,而數字化是實現普惠金融的關鍵。共享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科技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助力實體經濟向好發展。

一是大數據風控模式。傳統金融機構的信貸風控模型,仍需要抵押物來完成授信,提高了風控成本。而以大數據為基礎的金融科技公司,深入到各場景中,與需求、場景、體驗、產品融為一體,既保證了風險的有效管理,又保證了用戶的體驗。

二是實現有效反欺詐。人工智慧+ 大數據技術可以通過「自學習」來有效地識別欺詐,為風控提供了多重維度,幫助識別過去隱蔽的行業交叉風險。

三是提供「貸後預警」。傳統銀行的信貸風控流程存在重貸輕管的軟肋,而貸後管理恰恰是持續時間最長、不確定因素最多的環節,利用科技手段可以提供貸後預警的機制,判斷貸後追蹤發生逾期的可能性。

當然,「去金融化」是互聯網金融巨頭們在戰略上作出的調整,為更多的金融機構提供技術輸出在某種意義上是具有準公共性的,如何有效的隔離風險控制、組織架構、利益關係,是這些互金巨頭們面對的巨大挑戰。

二、BATJ的個性化「科技輸出」路徑

金融科技包括「ABCD」(即AI人工智慧、Blockchain區塊鏈、Cloud雲計算、Big Data大數據)四項技術等。強化科技意味著互聯網公司從服務C端的模式轉變為擴展B端。BATJ的金融業務擁有著截然不同的基因,這四大互聯網巨頭依靠各自平台優勢,在科技輸出的模式上稍有不同。

1.螞蟻金服——以電商支付切入金融

螞蟻金服向金融機構提供理財平台和AI技術,合作金融機構可以利用螞蟻金服提供的用戶連接、用戶畫像、精準營銷等一系列演算法工具,構建直連用戶的自運營模式。科技輸出的方面主要包括:

一是金融雲和IT技術能力的輸出。這主要針對中小銀行等在內的傳統銀行,由於銀行搭建IT系統需要付出較多的人力及較高的成本,螞蟻金服開放金融雲服務,為中小銀行搭建業務系統。例如,南京銀行與阿里雲和螞蟻金服進行戰略合作,經過IT開發建設後成功上線「鑫雲+」互聯網金融平台。

二是財富管理方面的技術輸出。螞蟻金服向基金行業突出自運營平台「財富號」,基金公司可在該平台上打造專屬品牌專區,直接觸達和服務用戶。例如民生加銀基金就通過「財富號」獲得了流量以及大數據營銷等方面支持,實現了較為樂觀的基金銷量。

三是開放「花唄」。螞蟻金服與合作銀行共同出資,通過「花唄」為用戶提供消費信貸服務,由銀行自主風控並審批額度,螞蟻金服做風險評估但不做兜底承諾,相當於把「花唄」所累積的消費場景開放給各大銀行機構,為其實現導流。

四是保險領域的技術輸出。螞蟻金服向保險公司開放「車險分」,利用自身的金融科技能力為保險公司識別客戶風險、合理定價。另外還針對車險上線了「定損寶」,利用圖像定損技術將由人工肉眼判定車損的環節升級成用人工智慧做標準化統一定損。

五是開放「芝麻信用」。該業務支持與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網路小貸等具有全國放貸業務的機構合作,將平台累積的「芝麻信用」個人徵信數據開放給合作機構。

2.騰訊——社交流量覆蓋小微客戶

騰訊是四大巨頭中唯一未將其金融業務單獨拆分的,其依託微信、QQ等社交平台帶來的流量,利用騰訊金融雲的技術及產品為金融機構建立生態化互聯網金融平台。騰訊通過推出雲計算平台,再加上金融科技和監管科技方面的沿進,幫助金融行業打造安全合規、智能的金融生態。

一是金融科技,包括銀行、金融、證券。以銀行為例,騰訊順應價值鏈做產品的創新,比如區塊鏈,騰訊聚焦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用。市場營銷方面,騰訊與合作夥伴一起開展智慧網點、遠程開戶等。數據應用方面,騰訊通過與銀行的數據合作降低風險,傳統信貸的發放通過靜態數據判別,利用數據幫助銀行動態調低額度,降低信用卡的壞賬風險。

二是監管科技。騰訊目前配合各省市金融辦進行風險預警與監管,其大致邏輯是,騰訊通過用戶網上行為進行分析分布在全國各地的挖掘數據,包括最後分類到P2B的佔比、金融欺詐、傳銷等各方面的比例,並且可視化顯示在大屏,幫助監管機構進行監管,甚至細化某個市某個區甚至某個大樓,最後落到具體的互聯網金融平台,包括互聯網金融平台上的用戶參與度及交易規模等等,通過監管部門設定的規則可以很好預警。

三是金融專用雲。騰訊推出的金融雲產品你,相當於監管機構在專用雲方面的託管,主要包括企業版、大數據版、人工智慧版以及敏捷版四個版塊。金融雲的整體架構採用分散式,特別是開源形式的雲系統,具有較高的擴展性和靈活性。

3.京東金融——以網路融資切入金融

京東金融依託自營金融產品階段形成的大數據風控能力以及白條風控能力,根據銀行需求做金融場景下的科技能力輸出,同時將資金和資產端轉移給金融機構。

一是助力銀行提供數字化與全場景化的金融服務,即無界金融。京東金融利用其金融科技能為銀行創造無界的核心價值,大幅度降低金融價值鏈上各環節的邊際成本,以此來實現金融服務範圍的無邊界化。所謂數字化,是京東金融將科技能力輸出,與銀行的傳統業務模塊相融合;所謂全場景化,是讓金融服務不僅能夠在互聯網上打破服務場景局限,還能夠打破物理時空的局限,連接線上與線下,用戶、產品和場景實現完美融合。

二是財富管理能力的輸出。京東金融推出了金融機構自運營平台「京東行家」,金融機構通過「京東行家」的免費服務,能夠快速實現「移動官網」的建立和自運營。從簽約、審核到入駐上線2小時內即可完成。例如在基金公司的服務上,不僅包括在線基金產品銷售,還包括用戶分析、互聯網產品層面合作以及資金資產層面的多維度合作,同時平台向入駐機構輸出包括運營服務、用戶資源及流量分發、大數據及研發支持等三大方面服務。

三是助力銀行提供多樣化金融服務。例如與工行的合作中,「工銀小白」把服務對象聚焦在年輕客戶,為他們提供包括基礎金融、投資理財、購物消費等多樣化、個性化金融服務。通過建立模型,統計網點客戶訪問情況、年齡分布、客戶年齡等信息,以及這些客戶在網點購買產品份額的情況,幫助工行線下網點更快掌握客戶信息數據,做好主動營銷,做好客戶關懷,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

四是模塊化技術輸出。目前京東商城電商場景能夠通過「開普勒系統」實現輸出,京東物流也獨立對外運營,京東金融已經可以為金融機構提供商業場景和物流配送服務,以及配套的消費分期所必須的反欺詐、風險定價等服務。

4.度小滿——將AI技術變現

百度旗下金融服務事業群組完成拆分後,百度金融正式啟用「度小滿金融」,實現獨立運營。度小滿通過百度雲金融行業雲、百度雲金融專有雲,助力金融機構高效運營,並研發了智能客服、場景一體機等智能金融產品。同時,藉助人工智慧技術,對數據歸集、識別用戶偏好、風險承受,調整組合建議。

一是AI技術在金融應用。經過兩年多的實踐,百度已經將AI技術應用在智能獲客、身份識別、大數據風控、智能投顧、智能催收等多個領域。例如與農業銀行合作研發測試推出的「農行智能掌銀」,用戶可以通過語音交互在手機上操作,可以通過刷臉確認身份進行轉賬操作,這可謂是智能金融規模化應用的案例。

二是雲帆消費金融開放平台。圍繞消費金融機構獲客、風控、經營管理等痛點,搭建全鏈條接入能力。雲帆2.0可支持直連模式,使用標準化產品方案自助接入助貸平台;同時,也支持間連模式,通過對接主流金融系統服務廠商,實現助貸平台快速接入。截至目前已成功接入近30家金融機構,累計放款數百億,壞賬率不到0.5%。

三是磐石一站式金科平台。集合了反欺詐產品、信用產品、驗證類產品和智能催收產品,四類金科產品及能力可靈活、自由組合,覆蓋金融信貸業務的貸前、貸中、貸後全流程。

四是ABS 雲平台。度小滿在智能ABS服務上,已具有「八種賦能」,分別是金融雲、資產管理催收復聯、智能分層結構設計、AI 大數據風控決策引擎、信評大腦、風險監控存續期管理、智能投研、區塊鏈。在與消費金融公司的合作中,度小滿可幫助該公司融資成本降低約10%。

三、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趨勢

1.「三向」科技賦能實體

為實體經濟賦能,是金融科技的社會價值所在。科技賦能實體,不僅僅要向傳統金融機構的輸出科技能力,還要讓廣大中小微企業獲得普惠金融服務,並讓監管和政府的監管能力得到提升。向傳統金融機構、中小微企業和監管「三向」科技賦能是金融科技的潛力所在,將成為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趨勢之一。

第一,金融機構獲得應用科技的能力。金融科技公司向傳統金融機構進行技術與產品輸出,提升整個金融行業的運營效率,減少欺詐風險,實現產品精準定價。

第二,中小微企業得到普惠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在金融市場上是最大的短板,向中小微企業進行科技輸出能夠助力市場資源配置,並將合作關係轉化成數據價值,更好得反哺中小微經濟體以獲得金融支持。金融科技企業向小微企業客戶提供科技解決方案,在提升產業效率的同時,利用科技轉化為數據價值,進而更好的提供金融服務,通過這種科技賦能還能夠與客戶形成更為緊密的合作關係,提升客戶粘性。

第三,監管能力得到提升。央行之前在成立金融科技委員會時,稱將會積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豐富金融監管手段,提升跨行業、跨市場交叉性金融風險的甄別、防範和化解能力。

2.建設金融科技生態圈

隨著監管的不斷完善,若是單純複製商業模式且缺乏自主科技創新能力,將被市場的自動調節所淘汰。真正具有生命力的金融科技企業,不僅僅具有強大的技術實力,還將積極投入金融科技大生態的建設。金融科技生態圈包括與外部機構合作的構建,以及企業內部生態的構建。

一方面,金融科技企業與傳統金融機構如銀行展開合作,合力打造共贏生態圈。圍繞金融科技、金融產品、渠道用戶、大數據風控、生物特徵識別、智能客服等等方面,共同孵化、創新新型的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打造數字化的技術支撐能力。

另一方面,企業根據自身業務類型及定位,通過大數據、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技術應用,切入保理、供應鏈、消費金融、互聯網普惠金融、融資租賃、資產管理等多個細分領域,打造金融科技閉環生態圈。

3.人工智慧將更為廣泛應用

根據《中國領先金融科技企業50》,人工智慧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應用將持續迅速推廣。例如運用視頻識別技術監控,識別重要客戶,並識別陌生人員與可疑行為;通過面部識別實現遠程身份認證,進行解鎖、支付和授權等。此外還有語音識別實體機器人,智能聊天,以及基於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技術等。

人工智慧無法完全替代人類,但可以輔助人做事情。比如說在智能風控方面,個人風控方面利用哪些設備、指紋、一些風控的因子等把一些非傳統的因子進行建模,得出的徵信結果會比較準確。

對銀行來說,人工智慧的應用可以提高自助服務水平,幫助客戶快速辦理業務,提高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遠程客服、線上客服等全方位的智能客服體系將全面鋪開,通過智慧櫃員機等的推廣應用,實現業務流程精簡和再造,服務效率大幅提升,人員潛能進一步挖掘。同時,進一步豐富線上服務模式,引導客戶便捷使用線上渠道,降低金融服務對有形渠道的依賴。

投研團隊簡介

詹瑩雨:招銀前海行業研究員。

研究員承諾

招銀前海投研團隊以勤勉盡責的職業態度,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本報告的觀點、邏輯和論據均為研究員的個人研究成果,引用的相關信息和文字均已註明出處。本報告依據公開的信息來源,力求清晰、準確地反映研究員的研究觀點。本人薪酬的任何部分過去不曾與、現在不與,未來也將不會與本報告中的具體推薦或觀點直接或間接相關。

免責聲明

本報告內容屬於內部資料,為招銀前海投研團隊根據相關資料數據製作完成,招銀前海資產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對本報告享有最終解釋權。本報告的信息來源於已公開的資料,本公司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

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招銀前海書面授權,本研究報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製作任何形式的拷貝、複印件或複製品,或再次分發給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權的其他方式使用。如徵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範圍內使用,並註明出處為「招銀前海投資研究部」,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未經招銀前海事先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目的複製、發送或銷售本報告。

招銀前海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招銀前海金融 的精彩文章:

P2P爆雷「邪不壓正」,理性看待行業出清

TAG:招銀前海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