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盤點近代關中知名刀客,其中一人飛檐走壁,連官府都拿他無可奈何

盤點近代關中知名刀客,其中一人飛檐走壁,連官府都拿他無可奈何

清朝後期,政治腐敗,民不聊生,一部分破產農民和失業手工業者,由於受地主、惡霸的剝削壓迫或陷害,走投無路或含冤莫伸,即憤起反抗或仇殺對方,最後鋌而走險,於是在陝西關中渭北一帶就出現了一種名叫「刀客」的武裝組織,之所以稱為「刀客」,顧名思義自然是以刀為武器,他們常常使用一種臨潼關山鎮製造的長約3尺,寬不到2寸的「關山刀子」。據說,關山刀子制形特別,又極為鋒利,既可以防身,又可以殺敵,深受刀客們喜愛。近代歷史上關中倒是出了不少的知名刀客,他們不同程度的影響到了當地勢力的格局分布。

關山刀子

關山刀客李雲龍

李雲龍

李雲龍,原名秉信,字實生,後改名雲龍,字虎臣,大多數時候被人稱作為「李虎臣」,陝西臨潼人,他練就了一身武藝,是關中知名刀客。辛亥革命爆發後,李雲龍前往西安投入隴復漢軍,成為兵馬大都督張雲身邊的親兵,參加了陝西西路戰事。1912年,李雲龍回到家鄉,聯絡幾位江湖上的朋友,組織起名為「渭北刀客」武裝隊伍。在李雲龍的帶領下逐漸由一幫江湖義士變為在當時陝西一支不可忽視的政治軍事力量。

影視劇《亮劍》李雲龍

蒲城刀客郭堅

郭堅

郭堅,陝西蒲城縣路廟鄉郭家村人,北伐時期靖國軍名將,早年就讀於當地私塾,受進步民主思想影響,立志反清革命。

1908年以後,他積極與進步人士接觸,聯絡各地刀客,組織起武裝隊伍。他召集到一批刀客為己所用,組織起「馮翊軍」,在與清軍交戰中屢屢獲勝。中華民國建立以後,他的隊伍被編為陝西省陸軍第三混成旅巡緝營,他出任營長。1917年,郭堅又率其所部參加了護法戰爭,任職第一路司令,廣東軍政府還授予了他陸軍少將軍銜。1918年,郭堅率領其所部佔據鳳翔城,從此開始在鳳翔的執政生涯。1921年,馮玉祥率部入陝,郭堅成為他的重點打擊對象,當年8月,以宴請為名馮玉祥將郭堅誘殺於西安。

蒲城縣刀客王改名

王改名原先只是蒲城縣貧苦農民,後來練就武藝,成為當地知名刀客。《蒲城縣誌》說他「膽量過人,臂力出眾,武藝超群。飛檐走壁,如在平地,步履健捷,快若奔馬」。

道光年間,他在蒲城縣鹵泊灘南井家堡拉起自己的隊伍,建立起了「小衙門」。每夜率刀客在蒲城縣南塬下的土窯中為當地群眾判官司,深得好評。當地群眾親切地稱此窯為「南縣」(縣衙)。官府知道這事後派兵將其抓捕,沒過幾天,王改名就越獄而逃。

興平縣刀客劉三

光緒末年,興平縣刀客劉三等人,領導當地人民進行抗捐鬥爭,清朝政府鎮壓了這次鬥爭後,追捕劉三,劉三武藝高強,一手拿刀,一手拿棒,孤身和追捕官兵四十餘人奮力搏鬥,幾次殺出重圍。最後在前有渭河阻擋,後有追兵包圍的情況下,不願成為清軍的俘虜,縱身跳入渭河,壯烈犧牲。

朝邑縣刀客王振乾

王振乾外號王獅子,曾中過武秀才,後來常為商賈作保鏢,因其為人仗義豪俠得到各地刀客的擁護,成為陝西東路刀客的首腦人物,在大荔、朝邑、澄城、郃陽一帶影響很大。他販運的貨物都是清政府明令禁止的事物。但他的貨物當地關卡一般都不敢阻攔,仗著人多勢眾,他也是橫行無忌,當地知縣只得上報省府派員鎮壓。王振乾後來還是被清政府捕殺。

朝邑刀客嚴飛龍

嚴飛龍(又名孝全,字子青),王振乾義子,人稱「關中大俠」。他與當地同盟會的革命黨人有著密切聯繫,暗中積極從事著反清活動。王振乾被殺害以後,他的刀客組織繼續由嚴飛龍領導,清政府地方當局到處搜捕嚴飛龍,同州巡防馬隊管帶屈登甲率部多次圍攻金水溝,均遭失敗。

1911年,嚴飛龍被清政府誘捕,經營救後被釋放。1912年,西安光復後,陝西革命軍政府成立,清政府率兵鎮壓,嚴飛龍率領所部前往支援。2月28日,嚴飛龍在與甘軍統帥升允的交戰中,不幸頭部中彈而去世。

富平刀客王守身

王守身早年靠山中馱炭為生,他人以驢馱炭,王則驢馱帶人背,久之,汗浸煤染,其背皆黑,被人稱為「黑脊背」。王守身非但神力驚人,且俠肝義膽,對清政府欺壓百姓的做法很是看不慣,經常與官府做對,因為他武藝出眾,刀法熟練,官府捕快往往在他手上吃虧不少。王守身後來加入同盟會,在推翻清廷鬥爭中屢立戰功,不幸病逝軍中,時任民初名將胡景翼部營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奔影逐風瀟洒客 的精彩文章:

他曾親手捉住蔣介石,立下大功,卻在抗戰時做了1件事,令人不齒
晚年發展最好的3位開國少將,官至正國級,都活了90多歲

TAG:奔影逐風瀟洒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