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類不斷開採和消耗地球資源,地球會不會因此變輕而被太陽吸過去

人類不斷開採和消耗地球資源,地球會不會因此變輕而被太陽吸過去

在農業社會,人類的活動主要集中在耕作、養殖和狩獵之上,所用所需皆取自於生物,但隨著科學的出現,人類開始學會了利用地球上豐富的資源和能源,而且科學越是進步,文明越是發展,人類對於資源和能源的消耗也就越多,所以只有開採更多的資源和能源才能夠滿足人類日趨膨脹的需要。從日常生活來看,幾十年前所建立的社區電網已經無法滿足現在每個家庭日常用電所需了,還沒有改造的社區就會經常發生跳閘的事情,在炎炎夏日就更加明顯了。而從更為廣闊的角度來看,人類對於資源和能源的需求就更大了。

人類最終毫無疑問是要衝出太陽系去往更為遙遠的宇宙空間的,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要實現速度上的突破,而速度上的突破對於能源的消耗無疑是巨大的,遠距離宇宙航行所要消耗的能源是以現在的視角難以想像的。所謂未來人類對於資源和能源的開採力度和速度還會不斷加大,於是一個疑問就產生了,人類如此大量的開採消耗資源和能源難道不會使地球的質量變輕嗎?地球的質量一旦變輕,難道不會導致地球的運行軌道發生變化從而距離太陽更近嗎?這是兩個問題,我們要逐一進行分析。首先說說資源和能源的開採與消耗。

人類每年的確都要開採和消耗大量的資源與能源,但是這些資源和能源並沒有離開地球,它們只是變成了人類社會的房子、汽車、各種設備而已,其形態和構成發生了變化,但是質量並沒有減少。就算是被消耗的煤炭等能源,其燃燒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氣體也只是進入了大氣層,而大氣層同樣也是地球的一部分,其仍然是沒有離開地球。就算算上因轉變為能量而被消耗的物質,其總量也是基本不變的。所以地球的質量並不會顯著的減輕。而且你知道嗎,使地球質量減輕的最重要因素其實並不是資源和能源的開採與消耗。

而是太陽風。受太陽風的影響,地球外部大氣層每年都會損失超過數萬噸,這聽起來是一個不小的數值,但實際上對於地球來說也不過是九牛一毛,因為地球的總質量是極度龐大的。況且質量在減小的不僅是地球,太陽在燃燒的過程之中同樣會減輕質量,但對於太陽來說,這更是微乎其微。現在我么來思考第二個問題,假設地球的質量減輕了,就會被太陽吸引從而靠太陽更近嗎?從邏輯上來想似乎是這麼回事,但其實不然。因為天體之間的引力作用於你想的並不一樣。引力從本質上來講並不是一種力,更不是一種拉力。而是一種幾何效應。

是時空彎曲所產生的一種幾何效應,這種幾何效應的作用是相互的,實際上如果地球和太陽真的變輕了,那麼只會離太陽越來越遠,而不會越來越近,所以並不需要擔心我們會被太陽所吞噬。當然了,地球被太陽吞噬是遲早的事情,但那是46億年以後的事情了,那時的太陽會變為一顆紅巨星,其邊緣迅速擴大,大到足以吞噬地球的程度,不過屆時地球也可能因為太陽的引力下降而遠離太陽逃過一劫,對此,我們就不得而知了。雖然地球不會因資源和能源的消耗而變輕,不過對於地球資源,我們還是應該合理高效的利用。你說是不是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信仰 的精彩文章:

打穿地球到底有多難?人類最深的一次鑽探有多深,為何沒能繼續?
科學發現缺氧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是導致癌症的一大誘因

TAG:科學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