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地震頻發 監測技術與儀器研製仍需久久為功

地震頻發 監測技術與儀器研製仍需久久為功

【中國化工儀器網 本網視點】2018年,汶川地震過去整整十周年了。驟然而至的大災,讓所有人猝不及防。回想起那些觸目驚心的畫面,仍然歷歷在目,無不讓人淚流滿面。「多難興邦」,也正是地震災難的教訓,讓國人深刻意識到加強地震預測的重要性。

地震頻發 監測技術與儀器研製仍需久久為功

與汶川地震同處於中國南北地震帶的雲南省,近兩日,頻發地震。8月13日,雲南玉溪市通海縣發生5.0級地震。僅隔一天,8月14日在雲南玉溪市通海縣又發生5.0級地震。據相關媒體報道,雲南通海地震造成6.96萬人受災,24人受傷。相關抗震救災工作正有效地進行開展。

眾所周知,我國地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兩大地震帶之間,是世界上地震最多、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數據表明,近十年來,6級以上強震相繼出現在汶川、玉樹、雅安等多地。

天災無法避免,但可以有效防禦。我國的地震應急救援體系經過一次次災難的考驗和磨礪,在反應速度、物資準備、技術裝備等方面不斷健全完善,推動著救災效率的提升。

地震監測技術日新月異,先進科技成果持續湧現。北京大學深圳地震監測預測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歷時5年研製出一種新型「地球聽診器」——AETA多分量地震監測系統,可望發現規律,進而預測地震。東方物探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微地震實時監測軟體GeoEast-ESP,實現了微地震井中和地面監測的採集、處理、解釋一體化,填補了國內空白。在海底地震監測中,我國自主研發了萬米級海底地震儀,這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首個成功獲取萬米級海洋人工地震剖面的國家。

儀器穩定可靠是獲取準確數據的第一步,進而為地殼活動的研判提供依據。氡觀測是國際上普遍認可的地震監測手段之一,也是我國地震觀測台網中最重要的測項之一。2016年建成的地震行業首個氡平台。該平台由氡觀測儀校準實驗室和氡觀測儀檢測(比測)實驗室兩部分組成。完整的校準觀測系統,進一步提升了地震監測的準確性。

除監測技術的精進、監測準確性的提高之外,地震監測布點也十分重要。由於地質環境差異,地震來臨前,大範圍、高密度布設設備,對地震預測有著更加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受到監測點位、信號等客觀因素影響,在實際地震監測預報中,要橫縱參考監測數據,以做出更加準確、科學的預報。

從技術層面來看,提升設備的靈敏度、可靠性與一致性將是地震監測儀器的主要發展方向。孚光精儀(中國)有限公司、上海維逸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等業內企業需要降低設備成本,降低設備對環境的要求,生產出更加先進、適用的國產地震監測儀及探測器,從而在市場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

越是大災面前,就越能彰顯先進技術及科學儀器的重要性。就目前來看,針對地震事件,相關部門能夠快速進行參數測定,並向社會公眾及各級政府快速報送信息,這說明監測能力已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地震預警有著重大作用,但也有盲區和局限,提高國家地震監測預警能力,需要各級政府和社會公眾共同參與,仍需久久為功,不容懈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化工儀器網 的精彩文章:

轉基因生物如何趨利避害 科學評估是關鍵

TAG:中國化工儀器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