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國歷代名窯之越窯的特徵

中國歷代名窯之越窯的特徵

越窯是我國聞名遐邇的青瓷窯之一。越窯青瓷是中國最久遠的瓷器之一,是世界公認的「瓷母」。古越地不僅是我國青瓷的發源地,也是我國瓷器的誕生地。越窯燒造瓷器歷史悠久,從西周原始瓷到唐宋秘色瓷,從未間斷,唐代越窯青瓷成為皇室貢品,唐詩人陸龜蒙用「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讚美越窯青瓷的典雅秀美,對其釉色清澈碧綠、如冰似玉的光澤,給人以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譽稱為秘色瓷。越窯青瓷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隋、初唐繼承南朝風格,生產碗、盤、盤口四系壺、四耳罐、雞頭壺等產品。盛唐以後產品精美,贏得聲譽。產品都做得很規整,一絲不苟。常將口沿做成花口、荷葉口、葵口,底部加寬,作成玉璧形、玉環形或多曲結構,十分美觀。胎體為灰胎,細膩堅緻;釉為青釉,晶瑩滋潤,如玉似冰。

東晉中期以後,越窯青瓷多為日常用具,如燭台、燈、盆、缽、盤碗、壺、硯等,造型趨向簡樸,裝飾簡練,紋樣以弦紋為主。在東晉晚期出現的蓮瓣紋,在南朝時成為越窯青瓷的主要紋飾。器物上裝飾有小而密集的褐彩。器物以日用品為主,胎、釉分為兩種。一種胎質緻密,胎呈灰色,施青釉。另一種胎質粗松,呈土黃色,外施青黃釉或黃釉。

唐、五代時期是越窯發展鼎盛時期,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尤其是所謂的「秘色」瓷,更是當時越窯青瓷的十分引人注目的產品。越窯青瓷在初唐時胎質灰白而松,釉色呈青黃色。晚唐時胎質細膩緻密,胎骨精細而輕盈,釉質腴潤勻凈如玉,釉色為黃或青中含黃,無紋片,普遍使用素地垂直劃紋的裝飾方法。另有一種在器物上堆貼花卉、人物、魚獸等的方法,器物常見的有碗、盤、水盂、罐、盒等,特色器如瓷硯、執壺、瓷罌等,尤其是口唇不卷、底卷而淺腹的越瓷甌,風靡一時,成為文人墨客的歌詠對象。

五代越窯青瓷胎質細膩,胎壁較薄,表面光澤,胎色呈灰或澆灰色,釉質腴潤光亮,半透明,釉層薄而勻,釉色前期以黃為主,後期以青為主。裝飾初期以素麵為主,後期堆貼尤其是刻花大為盛行,題材多為人物、山水、花鳥、走獸。藝術形式多種多樣,藝術風格豐富多彩。

北宋時期越窯繼續燒造青瓷。據文獻記載,宋朝立國初期,前越國控制下的越窯曾為北宋朝廷燒制青瓷貢品達17萬件之多,說明北宋初年越窯生產的青瓷不僅質精而且量大,許多珍品還作為禮品被宋廷贈與遼國,所以在北方遼代貴族墓葬中也常有越窯瓷器出土。越窯青瓷,以胎質細膩、造型典雅、青釉瑩瑩、質如碧玉而著稱於世。這種如冰似玉的美麗釉色,深受詩人的讚賞和喜愛。

越窯青瓷在晚唐五代時被稱為「秘色瓷」。關於「秘色」瓷也有兩說。一說是廣義的,越窯青瓷就是「秘色瓷」;一說是狹義的,越窯青瓷中的上好之品才能稱之為「秘色瓷」。狹義中的「秘色瓷」,曾是越窯中燒制的供御之物。

越窯瓷器之所以著稱於世,因為她不但釉色類 玉、類冰,而且造型高超精湛,雕塑精美、器物眾多千瓷百態,深受國內外人們所喜愛和珍視。越窯的研究從淺層次而逐步向深層次的深度、廣度 拓展。鑒定的水平也是由表及裡,從一般的古玩角度,逐步向考古類型學研究入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龍陶瓷 的精彩文章:

古瓷真偽鑒別的六種常用方法
明代瓷器品種及其工藝特點

TAG:唐龍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