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彩瓷:亮麗當屬釉里紅
釉里紅團花紋蘋果尊 清 康熙
青花是單一的藍花,釉里紅是單一的紅花。
在彩繪瓷中,有一個品種叫素三彩,其主要特質是色彩中沒有紅色。
素三彩折枝花果刻雲龍紋盤 清 康熙
沒有紅色,稱為「素」,那有了紅色,特別是唯一的紅色,那就是「亮」和「麗」了。所以,就有了本文的標題。
青花的藍,是鐵離子在高溫中的呈色作用,釉里紅的紅,起決定作用的是銅離子。
據說,到目前為止也只有銅元素才能在釉下經高溫燒制時產生紅色,其他金屬元素均不可替代。
可銅離子對溫度極為敏感,火候不到,會呈現黑紅色或灰紅色;火候稍過,銅離子便揮發從釉層中逸出,產生飛紅現象,或乾脆退色,使紋飾不連貫。
釉里紅創燒於元朝,歷時久遠,但因為燒制難度大,成品率低,所以遺存非常少,成為古瓷收藏中的珍品。
釉里紅雲蝠八寶紋葫蘆瓶 清 乾隆
1989年,一件明洪武的釉里紅牡丹菊花大碗以2035萬港元的創世界記錄在港拍賣成交,從中可見其價值。
明洪武時期,釉里紅的燒制受到青睞。有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朱元璋的姓氏朱即紅,紅即朱,朱家天下應該紅滿地。所以,儘管釉里紅的燒制屢屢受挫,卻貫穿洪武皇帝的始終。早期的製品多呈黑紅,有的甚至燒成了「釉里黑」,都未被打碎埋掉,所以,從實物遺存量上看,竟然比青花瓷還多。
到了宣德時期,釉里紅達到了工藝極高的境界。而且,還出現了以白釉鋪地剔花填紅釉的新技法,所填紅釉已經略微高出白釉釉面,成為這個時期的一個特點。
青花釉里紅雲龍紋天球瓶 清 康熙 (注意:龍的眼睛是藍色的青花,在滿眼紅中有沒有「畫龍點睛」之妙?)
青花和釉里紅是釉下彩瓷的兩個基本品種,經過多年發展到了清雍正這一朝,工匠們將兩者相結合,創造性地燒制出了「青花釉里紅」。
青花釉里紅既有青花的幽靚素雅,又有釉里紅瑰麗沉靜。兩者的長處有機融合,形成了青紅相間、冷暖相襯、動靜相映的審美特徵。呈紅色的銅,呈藍色的鈷,本來兩者對於燒成氣氛的要求是不一致的,但在同一器物上繪飾後燒制的成品卻十分協調,精彩華美之至,自然價值非凡。
雲龍紋或海水龍紋,是最常見、價值最高的青花釉里紅圖案,它以青花繪出雲朵和翻騰的海水,以銅紅繪出飛舞的巨龍,可謂相得益彰。
青花釉里紅海水龍紋梅瓶 清 雍正
藍色的青花,紅色的釉里紅,藍紅相間的青花釉里紅。古瓷中的釉下彩主要是這三個品種,想必是能耐高溫的色料太少了吧,只有鈷和銅。
那顏色釉中的著色劑不能用於色料嗎?比如焦黃和孔雀綠。
苦於自己不懂專業,無法回答。上網問無所不知的「度娘」,也沒能給予讓人信服的答案。
據說,釉下彩瓷也有三彩和五彩。五彩創製於清末宣統,功成於民初,只是在古瓷展上沒見到實物。
但見到了黃地藍花的,不知這「黃地」是彩呢還是釉,更不知是否屬於釉下彩。
黃地青花「躍龍捧壽」紋雙耳六方瓶 清 乾隆


TAG:向右偏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