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龍門酒席上的傳統文化禮儀

龍門酒席上的傳統文化禮儀

龍門酒席上的傳統文化禮儀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十分講究待人接物的諸多規矩。禮儀文化起源於上古的堯舜時期,到周朝時已比較完備了,因此有「周公制禮」之說。只是到春秋戰國時代,周天子的統治地位減弱,各諸侯國各自為政,統治階級從有利於自己的統治出發,對各種禮儀制度進行改革,禮儀制度也慢慢有所不同。

酒席禮儀是傳統禮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非常普遍、非常實用的傳統文化。在古代,一個人不懂得酒席禮儀,不但在交際活動中造成很多尷尬,而且被人瞧不起,視為沒有文化的象徵。在龍門歷史上,儘管發生過很多次人口大遷徙,但酒席禮儀依然保持的古代楚文化的特色,受吳越文化的影響較小。下面,楚有微詞根據自己的了解,談談膚淺認識,望讀者朋友多加批評指正。

1

酒席桌位位置擺設的有關規定

我國封建時代,家族觀念是非常看重的。人口也大多聚族而居。每個居民點(大屋場)一般是中間一個大祖廳,兩邊廂房都設有門框相對的橫廳。婚喪喜慶活動以祖廳為主,兩邊橫廳為次。每一個屋場,每一間廳堂,每一個桌席,都以「東尊西卑」為基本原則。何為東?何為西?站在廳堂門口,面向廳堂上方,右手為東,左手為西。因此,古代官員官位被貶稱為「左遷」,就是這個道理。直到今天,上至中央,下至基層,召開的各種會議,其座次依然是遵循這一基本原則。主要領導坐中間,然後根據職位大小,按東一、西一,東二,西二的順序依次類推排列。若負責布置會議的人員排位出錯,就有可能釀成政治問題。可見中國人對座次排列的重視。

懂得了「祖廳為主,東尊西卑」的基本原則後,我們再來看席位的擺設。席位的擺設形式很多,有梅花式、田字式、正品字式、倒品字式、邊品字式、由字式、甲字式、一字橫排式,流水式、玉龍捧聖式等。基本分喜事、喪事兩種情況。喜事的席位擺設主要是梅花席。就是每間廳堂擺放雙數的四張、六張、八張或更多的桌子,上下兩張擺成列席,其他的都左右對稱擺成正席。每張桌子,以桌面木板橫對廳堂上方為正,豎對廳堂上方為列,橫木方向為尊,豎木方向為卑。喪事不能擺梅花席,主要擺流水席,就是將桌子全部擺成列席的形式。下面以圖例形式顯示梅花席和四正席的大小次序。

擺席位時,在同一廳堂,不能擺直線桌,要稍擺偏一點。正廳擺席,下面一桌不能出大門。席面要乾淨,筷子要整齊擺放,不能顛倒,不能長短不一。調羹筷子成井字形擺放,酒盅抱於內。怕幫忙的撐手不懂規矩,東君要安排人員在上席前,全面檢查一遍。

2

編座次時親戚尊卑要遵循幾個原則

一是區分「酒席性質」的原則。具體說,舊時結婚酒要辦三餐喜宴,頭一天晚餐候「天子」(媒人),第一個位子就要邀請媒人坐,其次是新郎外婆家,第三祖母娘家……,新婚當日早餐候母舅,第一個位子就要邀請母舅就坐,其次是祖母娘家。新婚慶典,中餐候「上親」(新娘家屬),第一個位子是新娘親屬,第二個位子是新郎母舅,這叫做母舅陪上親,第三個位子就是媒人,這三個位子的順序不能錯,從第四位開始連續安排新親就坐。

嫁女酒依次是是新娘外婆家、起親的人、媒人為主客。壽酒依次以壽星、壽星母舅家,壽星岳父家為主客。三朝、滿月、周歲酒以小孩外婆家為主客。學業進師宴、脫師宴,以師父師母為主客。謝師宴以老師為主客。圓屋酒(房屋竣工)以工匠為主客。回門宴以新郎、新娘為主客。喪事男以亡者母舅家為主客;女以亡者娘家為主客。

二是區分「親戚關係」。基本按照「先入親,後出親」和「一舅二姑三姨四表」的原則編排席位單。不論婚喪喜慶都要遵循這一原則。親父、繼父、養父、師父;親母、繼母、後母、養母、師母等,其大小都要根據事情的性質,不能出錯。

三是區分「輩分年齡」層次。每一門親戚,都按照所來的賓客輩分、年齡排列,「按派序就坐」。比如兩個都是舅父,就要先排年長的那個;又比如有時大舅的兒子,年齡雖然比小舅子大,但還是要先排小舅子,再排大舅舅的兒子。在具體放位子時,對同一門親戚還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父子不並排,兄弟不對面」。這個風俗有的地方恰好相反,「兄弟不並排,父子不對面」。筆者認為前者有道理,因為,父子完全是不同的輩分,怎麼能並排相坐?古代君臣尚能對面就席商議國事,怎麼父子就不能對面?兄弟上共母乳,下同「血河」,怎麼就不能並排就坐。兄弟對面,古人稱與人產生矛盾,關係不睦時為「見早了面」,所以兄弟不對面坐為好。

3

編座次時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主親坐正廳」原則。例如結婚時,新郎外婆家,新娘親屬,媒人要坐喜堂,喜堂不開席時要坐正廳。喪事亡者外婆家或亡者娘家要坐靈堂,靈堂不開席時要坐正廳。

二是「提席」原則。某門親戚關係太多,人員結構複雜,無法具體安排時,要擺好「提席」,就是用一張大紅簽,寫上「某府親家席」放到某一特定席位上。在正席站班邀客前,先要安排得力執事東君將這門親戚邀好就坐,但每門親戚至少必須安排一個輩分最高,年齡最大的(客頭)到正席上。現在流行正席邀幾門主親的客頭排座,其他親戚都放「提席」。

三是「偷席」原則。碰上有「父子並排,兄弟對面」的情形時,要放「偷席」。例如,兩個都是母舅,發現他們按常規放置會對面,就將小舅子放次一個位子,空出的那個由下一位客填補。這種情況,放次了位置的親戚不會有意見。

四是「宜位不改」原則。就是每場喜事、白事招待的主要親戚,若是未能按時趕到時,這個位子只能空著,不能用其他親戚填補。

4

座次編好後的邀客就坐儀式

主要親戚到齊,各項準備工作做好後,開始邀客入座。在正廳大門前的東邊,開始排隊站班,結婚宴,最前面是新郎,第二是新郎父親,第三是祖父,第四是輩分較高東君,一般是四組,廳堂中央站一位放席年長東君。班站好後,邀客東君手執紅籤條,上面依次寫著賓客名字,來到受邀客人面前,恭敬喊著「某府某老某親先生」再深鞠躬。受邀客人起立答禮後,由邀客東君將其帶到站班隊伍前,用手勢指引與每組站班者行拱手行禮,站班者拱手行禮時要向前半步,左手在外,右手在內,上齊眉,下齊膝。客人進入廳堂站立,放席東君先與客人行拱手禮,再將這位客人安措位置上的酒杯舉起向客人示意,再放至原處。客人便上前站到自己的座位處,先不落座,待邀客程序完成,東君致辭請坐後方可坐下。

喪事的入座儀式有所不同,站班隊伍第一組為孝子,第二組為亡者直系最晚輩,接著輩分依次向上,最後是東君長者。但一般應為五服之內。孝子要撲地「稽顙」,邀客完畢後要「酬孝」,「酬孝」一般也是孝子最先,四至五組,每組由執事東君帶領,按照先廚房,再靈堂(正廳)然後東西橫廳等次序進行,酬孝時要嗩吶鑼鼓齊鳴,每間廳堂按照先上後下進行,東君行拱手禮,孝子稽顙,孝孫等其他輩分人物稽首,,最後還有年長東君告坐。

婚慶就坐後,在東君陪客席位上要坐一位年長東君,在第一道菜上桌後先起立,手舉酒杯,面朝上方主客席位,喊「一齊請飲酒」。主賓端酒杯致意後,稍停,再起立,手舉筷子,喊「一齊請用菜」。在第三道菜上桌後,主家和東君開始敬酒。以結婚宴為例,依次參加敬酒的順序是新郎、新郎父母、東君,一般在第三道、第五道、第七道菜上桌時進行,主家敬酒應有東君陪同,面朝每桌的主要賓客,要心意真誠,舉止得體,不能敷衍了事走過場。

至此,龍門酒席文化的基本程序就介紹結束,很多細節各地也有所不同。本文筆者因見識很有限,介紹不夠全面,也不一定全對。讀者朋友可以向當地老者進行了解,全面把握,讓這一傳統文化,去粗存精,發揚光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湘江之聲 的精彩文章:

病人欠費跑路由醫師買單,這種做法真是荒唐

TAG:湘江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