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學日課 |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國學日課 |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原標題:國學日課 |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宋 詞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1]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2]。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4]。四十三年[5],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6],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7],尚能飯否?



[1]京口北固亭:京口,今江蘇鎮江。北固亭,在鎮江北固山上,下臨長江,三面濱水,形勢險要。


[2]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小名。他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劉裕在這裡起事,最後建立政權。


[3]「想當年」三句:晉安帝義熙五年、十二年,劉裕曾兩次統軍北伐,先後滅南燕、後秦,收復洛陽、長安等地。金戈鐵馬,意謂兵精糧足,裝備精良,準備充分。氣吞萬里,意謂氣概雄豪,足以橫掃萬里敵虜。


[4]元嘉草草:元嘉,劉宋文帝年號。宋文帝劉義隆是劉裕的兒子,好大喜功,於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師北伐,大敗而歸。狼居胥:山名,在今內蒙古。漢代大將霍去病曾追趕匈奴到狼居胥山,封山為界而還。

[5]四十三年:辛棄疾1205年知鎮江府,距其在1162年奉表南歸,路經揚州,正是四十三年。


[6]佛狸:魏太武帝小名。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追王玄謨軍至瓜步。此借魏太武以喻金主亮南侵。佛狸祠即太武帝廟。


[7]廉頗老矣:廉頗受讒被疏,趙王有心起用,使使者視頗,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馬,以示可用。



此詞作於寧宗開禧元年(1205),當時作者被韓侂胄起用為鎮江知府,以作抗金的旗幟。但韓好大喜功草率行事,作者通過懷古,以言時事,體現作者堅決主張抗金,同時反對冒進誤國的正確思想,流露出老當益壯的戰鬥意志。


詞的上闋讚揚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孫權和曾率軍北伐獲勝的劉裕,表達自己對他們的仰慕,隱含著自己願與他們一樣建立功業。首先感嘆千古江山依舊,但找不到英雄孫權曾建的歌舞台榭。他曾建立的英雄業績,隨著時間的流逝,都已成為歷史。接著懷念曾兩度北伐獲勝的劉裕,那夕陽映照的荒草野樹,眼前的普通街巷,劉裕曾在這裡長大成人,他當年統率著兵強馬壯的軍隊,橫掃千軍的壯觀場面,如今還能想像起來。


詞的下闋借諷刺劉義隆的失敗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度。首先感嘆劉義隆好大喜功,也想像他父親劉裕那樣建立功業,然而草率從事,準備不充分,最後導致大敗。作者以此來規戒急功主戰的當權者韓侂胄,結果招致韓等人的忌疑,不僅不委以作者重任,後來還借故把他調離鎮江,而抗戰的後果亦如作者所言。接著作者回顧了南歸以來四十三年的感慨,一是四十三年前金兵大舉南犯,四十三年後中原仍然沒有收復,至今還記得當時的抗戰烽火,議和這條路是走不通的,事實證明是不起作用的,北伐之舉勢在必然。二是漢族百姓在佛狸祠前迎神賽會,意味著對入侵者的仇恨逐漸淡忘,復國之志即將消磨殆盡,北伐之舉刻不容緩。結尾以廉頗自況,表達自己的氣概和責任,希望能承擔北伐重任。這首詞大量用典,不僅說理形象,而且情感豪壯悲涼。故繼昌的《左庵詞話》也說:「此闋悲壯蒼涼,極詠古之能事。」表現了很高的藝術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嶽麓書社 的精彩文章:

晚清中國的首次「葬禮外交」
國學日課 |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TAG:嶽麓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