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3周年:我們,需要銘記!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3周年:我們,需要銘記!

原標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3周年:我們,需要銘記!



73年前


1945年8月14日正午


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

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


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



這場罄竹難書的侵略戰爭


奪去了無數無辜中國人生命的曠世浩劫


終於結束了


這是值得億萬中國人民永遠銘記的日子



人們有理由銘記,因為歷史如此慘痛決絕。日本陸相杉山元在盧溝橋事變時向裕仁天皇保證,日本陸軍可以「在1個月內打垮中國」。日寇鐵蹄所至,血流成河;屠刀所向,屍骨成山,僅在南京就有30萬同胞慘遭殺戮,鮮血染紅了浩浩長江。


1937年12月18日的《紐約時報》頭版,刊登著記者弗蘭克·蒂爾曼·德丁從中國發回的稿件,標題是《屠戮意味著佔領南京——俘虜全部被殺》。而在同一天的《芝加哥論壇報》上,記者耶茨·麥克丹尼爾的記錄更是錐心刺骨:「我對南京的最後印象——死亡的中國人,死亡的中國人,死亡的中國人……」屠殺,還是對平民的屠殺,被血洗和毀滅的城鄉和被集中屠殺的中國人不知其數。那段黑暗的歷史,祖國大地滿是血色浸染。


1945年9月9日,侵華日軍中國派遣軍投降儀式在南京舉行。


人們有理由銘記,因為犧牲如此壯懷激烈。抗戰打響,中國軍民以血肉之軀投入敵人火海,將日本「三月亡華」的狂言徹底擊碎。南京大屠殺、731細菌戰、「三光」政策等一系列殘酷暴行令人悲憤,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台兒庄大捷、仁安羌大捷等一幕幕戰鬥場景令人振奮,楊靖宇、左權、佟麟閣、張自忠等一個個英雄形象令人景仰。


在這場救亡圖存的偉大鬥爭中,無數母親送兒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戰場。北京密雲縣一位名叫鄧玉芬的母親,把丈夫和5個孩子送上前線,最後她6位至親至愛的人全部戰死沙場。


四川安縣青年王建堂,請纓參軍殺敵,老父王者誠,送給兒子一面白布大旗,旗的正中竟然是一個斗大的「死」字。旗子左邊的小字寫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


台兒庄激戰的最後時刻,守城的一個師消耗殆盡,只剩下一小塊陣地。也就是在這一天,師長池峰城接到了集團軍司令孫連仲的指示:「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進去。你填過了,我就來填進去……」


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的堅定意志、模範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



人們有理由銘記,因為革命精神如此堅不可摧。在血與火的洗禮中,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一寸山河一寸血,從趙尚志、左權、彭雪楓、趙登禹、戴安瀾等英雄將領,到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等眾多英雄群體,他們前赴後繼、奮勇殺敵。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這個戰爭促進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鬥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共赴國難,千千萬萬愛國將士浴血奮戰,各界民眾萬眾一心、同仇敵愾。日本史學家井上清說,日本不僅僅是敗給了中國,正確地說,是敗給了中國人民。因為,這是一場民族精神和意志上的勝利。


人們有理由銘記,因為勝利如此偉大卓絕。在這場戰爭中,中國軍隊斃傷俘日軍占其傷亡總數的70%以上。日本戰敗後,向中國投降的日軍共128萬餘人,占當時日軍海外投降總兵力的50%以上。中國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日本法西斯的徹底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為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


曾參與戰爭指揮的盟國政要對中國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和貢獻,有過客觀公道的評價。英國首相丘吉爾說,如果日本進軍西印度洋,必然導致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而能防止上述局勢出現的只有中國。蘇聯元帥崔可夫說,在我們最艱苦的戰爭年代裡日本也沒有進攻蘇聯,卻把中國淹沒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觀事實的人都不能不考慮到這一明顯而無可爭辯的事實。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重大貢獻,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贏得了崇高的民族聲譽。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東北抗聯」英模部隊方隊。中國軍網記者王衛東 攝(資料圖片)


這場戰爭的歷史記憶,中國人應該有一萬種理由去記住!時光的流逝可以抹去傷痕,卻無法抹去記憶。正如代表中國參加東京審判的法官梅汝璈所說:「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


「把歷史變為我們自己的,我們遂從歷史進入永恆。」這麼多年來,在法國小城阿羅芒什,經歷諾曼底登陸的人們戎裝相聚,重現「最長的一日」用鮮血凝成的和平;在美國獨立日閱兵方陣中,走上反法西斯戰場的士兵享受著人們最崇高的致敬;在倫敦,二戰時服役的轟炸機飛過陣亡將士紀念碑,投下數以百萬計的鮮花……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舉行閱兵和其他盛大活動,已經成為歐美很多國家的傳統,在特殊的時間節點重溫歷史,展示的是捍衛正義的力量,表達的是各國人民祈望和平的心愿。   



那些「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英雄,那個「神州尚有英雄在,堪笑法西意氣浮」的民族,那個「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東方主戰場,不僅應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中光輝永存,也需在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記憶中忠魂永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告訴人們,弱肉強食、叢林法則不是人類共存之道。窮兵黷武、強權獨霸不是人類和平之策。贏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類發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戰爭,合作而不是對抗,共贏而不是零和,才是人類社會和平、進步、發展的永恆主題。」習近平主席的這番話,表達了世界各國人民嚮往和平、熱愛和平、捍衛和平的共同心聲。

今天,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日益繁榮富強的中國、一個充滿生機希望的中國已經昂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光榮艱巨的使命任務,需要我們繼承弘揚抗戰精神,不懈努力、接續奮鬥!



我們,需要銘記!


作者 | 慕佩洲


來源 | 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解放軍報、人民網、新華網 等


感覺不錯請點贊,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期編審:王士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記者部 的精彩文章:

聯勤保障部隊組織首屆戰勤參謀集訓

TAG:解放軍報記者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