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人謀而不忠乎?」葉利欽選擇普京,理由就在這句話里!

「為人謀而不忠乎?」葉利欽選擇普京,理由就在這句話里!

「為人謀而不忠乎?」這句話隱含了葉利欽選擇普京的理由!

神州日知 樂兒

中國人做事、成事是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的。

這也確是表達了一種客觀規律。

但在天時、地利、人和三種要素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人——人要做事、成事,人的作為就一定是主導的。

在這種主導作用中,何者最為核心與關鍵呢?

樂兒以為,忠誠於自己,是一個問題。

當年,普京恩師索布恰克是葉利欽政治上的夙敵。

葉利欽上台後,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即要把普金恩師投入監獄。

危機之時,普金冒死將恩師秘密送出國外後,向總統葉利欽投案自首。

普金覺得自己必須當著總統的面,把事情說清楚,就把事情的前前後後全都說了出來:

「總統,我辜負了您的栽培,但他是我的恩師,我必須這樣做!」

葉利欽沉思良久笑了起來:

「你知道我為什麼器重你嗎?就因為你身上有兩個別人所沒有的優點,一個是具有軍人的氣質和果敢,另一個是對待朋友的態度。……

我幾次當著你的面說索布恰克的壞話,你卻從來沒有附和一句。

這非常難能可貴,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在政治和經濟利益面前迷失自我,拍馬屁甚至出賣朋友的人太多了。

好了,就當這事沒有發生過,我還有更重的擔子讓你挑呢!」

這一刻,葉利欽心中選定了普京作為自己將來的接班人!

因為,無論到了什麼時候,普京還是他自己。

這就是普京忠誠、感恩、果敢、擔當道義,一切時候不忘初心,不會迷失自我違背本心的人格魅力!

這樣的氣質、這樣格局的人,真的太少了,發現一個足可以做國家之棟樑!

干大事找到這樣一個不生不滅的靈魂人物,隊伍何愁帶不起來?

選擇人生與事業的夥伴,在危機關頭,忠誠比能力更重要,有感恩心比累累戰果更珍貴,能夠荷擔道義,在利益面前才不會迷失自己失去方向。

《朗讀者》有一期的嘉賓是清華畢業的女生,叫程何。

畢業後,程何亦然放棄保送讀研機會,選擇做音樂劇的譯配,就是把音樂劇的歌詞改編成中文。

現實生活里,沒有幾個人能做到有如此勇氣和魄力,放棄大家一致公認的大好前程,而選擇了一個前程未卜的職業。

因此,她放棄的是經過認真思考後真心不想要的,而奔赴的則是對自己即將展開的生活的新的探索。

這樣的人,無論做什麼,運氣都不會太差,都值得欽佩。

因為,他們是在按著自己的心意生活,而對於此,能做到的又有幾人?

大多數人的生活就如網友們調侃的那樣: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以後的苟且。

程何說,她不允許經過自己手譯出的東西,因跟原作有絲毫的差池而降低觀眾的體驗度。

因為,對自己要求過於嚴刻,對工作要求過於完美,給自己壓力過大,程何被安定醫院診斷為中重度抑鬱症。

對於這樣的人,抑鬱又有什麼可怕的,那大概也只是她探索和成長路上的試金石,總有一天當她經過自己的努力,找到問題的癥結並走出抑鬱的時候。

她會感謝這段曾經抑鬱的時光為她的人生增添的這筆財富值。

這麼痛苦和艱難的境遇都闖過來了,還有什麼是值得害怕和恐懼的呢?

樂兒是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所以,相信人只有這一輩子的時間,因此,覺得所作的事要盡量忠於自己的內心,不讓自己的心受委屈。

擁有忠誠,緣分必會長久。

對現在的人來說,要做到堅守一份至死不渝的愛情很難。

精神生活的多樣化選擇,決定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情感泛濫的時期,情感生活空前迷亂,曖昧穿行於其間,忠貞尤其可貴。

人性總是貪婪的,男人除了有老婆外,希望自己有個紅顏知己。

同樣的,女人也希望能有個懂自己的藍顏知己,希望在自己累的時候,傷心絕望的時候有個肩膀可以靠靠。

但是,記住,一次只愛一個人,喜歡就好好地經營愛情,不喜歡就愉快淋漓地放手。

好好經營屬於自己的愛情,用寬容和理解來善待身邊的人,忠誠於自己的內心感受,忠誠於自己的情感,讓愛做主。

人生不夠輝煌,事業不夠強大,都是種種的合作不能忠於諾言,忠於良心!

一個人跟你說出了心裡話,甚至泄露了其內心的秘密,你一定要忠心守護倍加珍惜這份緣分。

很多時候,親朋好友,可能都不如找到志同道合、肝膽相照的有緣人更有意義。

不要求人忠誠於組織或別人,只要求其忠誠於自己的內心足矣。

因為,找到忠誠於自己內心的人,就是世間最珍貴的緣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這個經典,為我們探討「忠誠於自己」提供了一個介質和平台。

「吾日三省吾身」,在最深刻徹底的層次上,就是一個「忠誠於自己」的問題。

自己每日工作稀里糊塗、每天生活馬馬虎虎,能夠談得上是忠誠於自己嗎?

這樣的人能夠做到忠誠於工作或事業、家人或他人嗎?

什麼樣的人會願意與這樣的人做朋友呢?

「吾日三省吾身」,在最深刻徹底的本質上,說明了「人是思想的存在」。

作為人,沒有「思想」,就是沒有頭腦。

沒有頭腦的人,還能做成什麼事、成就什麼事業呢?

所以,人若「忠誠於自己」,首先就要做一個忠誠於自己頭腦的人——有思想的人,有思想能力的人。

有思想和思想能力,才能真正談得上「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

表象上,這是審問「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本質上,卻仍然「內有」一個「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做好自己的事都「缺心」「乏力」,何談為他人「盡心竭力」?

所以,忠誠於他人,首先是忠誠於自己。

也唯有真正忠誠於自己的人,才能實質地忠誠於他人。

這就是「為人謀」的辯證法。

做好自己都缺乏謀略,還能為他人提供什麼有價值的主意與主義呢?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同朋友往來是否誠實呢?」

誠信於人,無論古今,都是做人處世的第一要義。

但其先決條件,仍然是誠明於自己。

只有自己內心充溢著誠信,待人處世才會是磊落的誠信、光大的誠信。值得信賴,才有廣泛的朋友,恰恰說明了自身的誠信素質是首要的。

而這自身的誠信素質,也恰恰是始終忠誠於自己的結果,而非外在附加的。

「傳不習乎?」「老師傳授我的學業是否複習了呢?」

這是一個最為典型的「忠誠於老師」「忠誠於學業」的問題,實質仍在「忠誠於自己」。

這個問題,是最為考驗每個人的。

「傳而習」是一個終身的問題,有許多人恐怕是禁不住考驗的。

每個人都應認真地反省一下,自己在這個問題上的思想與作為,並得出自己對於自己的答案。

「吾日三省吾身」,強調的是做人做事的「高度自我覺悟」問題,沒有這樣的「高度自我覺悟」或「高度自知之明」。

絕對地忠誠於自己,才是個人做人做事與處世取得成功與成就的根本性前提,也只有在這個前提下,天時、地利,才會有其客觀的功效。

為人不再是一個為他人的事情了,實質是為了自己的一生。

這三個方面,也最能驗證一個人的智慧、素質和能力,同時,也是個人最該省悟的要害方面。

在這樣三個方面沒有自己對於自己的忠誠度,為人處世的成功與成就則是可能性極低的。

所以,是否忠誠於自己,是每個人實現人生成功和人生成就而必須時刻審問自己的一個要害問題。

有了「忠誠於自己」,「怨天尤人」還會存在嗎?

蔡崇達在《皮囊》中那段著名的話:

我期許自己要活的更真實、也更誠實,要更接受甚至喜歡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才能更喜歡這世界。

我希望自己懂得處理、欣賞各種欲求,各種人性的醜陋與美妙,找到和他們相處的最好方式。

願你我,有一天,都能找到跟這世界相處的最好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知錄 的精彩文章:

「荒誕」王莽改革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你改革究竟為了誰?

TAG:日知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