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滕文生會長在京會見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

滕文生會長在京會見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

8月12日下午,國際儒學聯合會會長滕文生在北京會見來華出席「弘揚條約精神,深化友好合作——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

滕文生對鳩山由紀夫一行來訪表示歡迎,對鳩山由紀夫在構建東亞命運共同體、促進東亞和平與發展問題上的主張表示讚賞。滕文生指出,構建東亞命運共同體,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東亞有關國家和地區的共同持續努力。在構建東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需要發揮文化的紐帶作用,作為產生於中國、後來傳播到整個東亞地區併產生廣泛長久影響的儒學文化,可以在其中發揮積極作用。

滕文生向客人介紹了國際儒學聯合會成立的背景以及長期致力於推動儒學的研究和傳播、推動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有關工作情況。他指出,儒學雖然產生於中國,但經過長期的演變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國際性的學術文化,成為國際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流,因此,應該重視對儒學思想精華的發掘,應用到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難題中去,國際儒學聯合會就是要在這方面開展一些工作。

滕文生還回顧了中日兩國源遠流長的交往歷史,列舉了從中國東漢的光武帝、安帝時期日本分別派使團到訪中國,大約公元3世紀(也有一說是5世紀)學者王仁將《論語》等儒學典籍傳到日本,到唐朝時期日本派遣唐使來華、名僧鑒真東渡日本,再到近代以來中日思想文化界先進分子的交流互動等中日交往歷史中的標誌性事件。他指出,中日之間的交往歷史,實際上是兩國相互借鑒共同提高的過程。彼此之間的支持、幫助、互鑒、進步是相互的。當然,在隋唐時期,中國對日本的幫助多一些,到了近代,日本政界、文化界也曾對中國給予很大的支持。必須正視,歷史上中日之間曾經發生過戰爭,但與歐洲地區相比,和平還是歷史上中日關係的主流。我們今天處理中日關係,要認真回顧、研究、總結中日關係發展歷史的經驗教訓,登高望遠,認清主流,堅持中日關係的正確方向,把兩國老一代政治家開創的友好合作關係維護好、發展好。

鳩山由紀夫表示,這些年來,中日關係經歷了曲折。在解決兩國關係的歷史遺留問題上,日本方面做得還不夠。日本有些領導人如果能夠認真學習儒學文化,應該就有助於正確看待和解決這些歷史遺留問題。我昨天在大會演講中講了「仁」和「恕」的問題,希望日本政治家能夠學習儒學的這些思想,推動東亞和世界的和平。

鳩山由紀夫還特別提到,為政者很有必要學習和研究《論語》《群書治要》等儒家典籍。他說:「我認真讀了這兩部典籍,這對我的人生產生了重要影響。」他希望以後加強與國際儒學聯合會和中國學術界的交流和聯繫。

陪同鳩山由紀夫來訪的有:鳩山由紀夫事務所所長芳賀大輔,事務所顧問、中國事務負責人、日本國會眾議院前眾議員高邑勉,事務所助理、原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外交官袁勇,事務所助理孔明。

陪同滕文生會長會見的有: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教授張學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原所長高洪,國際儒學聯合會秘書長牛喜平,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張季風,北京外國語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郭連友等。陪同會見時,張學智簡要介紹了國際儒學聯合會學術參訪團今年7月訪問日本關西大學、早稻田大學、北海道大學等學術機構的情況和近年來中日學者開展學術交流和儒學研究的情況。郭連友介紹了日本有關朱子學等專題研究項目及國際儒聯有關「儒學在日本的傳播」項目的研究情況。

本文轉載自「國際儒學聯合會」(作者辛犁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熱風鳴蟬,你記憶中的夏天是什麼樣子的
萬萬沒想到!這些成語主角的結局讓人唏噓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