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流亡的王后——伊朗末代王后法拉赫跌宕沉浮的人生

流亡的王后——伊朗末代王后法拉赫跌宕沉浮的人生

前面講了巴列維第一任和第二任王后的故事,下面講述的是巴列維的第三任妻子,也是巴列維國王三任王后中最有名的一位,法拉赫·巴列維。從萬眾矚目的伊朗王后到政權倒台後的流亡生活,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和悲歡離合。

早年生活

1938年10月14日,法拉赫出生於德黑蘭一個貴族家庭,原名法拉赫·狄巴(Farah Diba)。父親Sohrab Diba((1899–1948))是一名軍官,畢業於法國索邦大學法學院和聖塞爾軍事學院,母親是Farideh Ghotbi(1920–2000)。法拉赫是他們的獨生女。在回憶錄中,她寫道父親的家族是亞塞拜然族人,祖父曾是伊朗駐沙皇俄國的大使,母親則來自裏海沿岸的吉蘭省。法拉赫跟父親感情很好,不料然而疼愛女兒的父親在她9歲那年去世,父親的過世深深影響了她。父親死後母女倆的生活比起以前拮据,不得不從大別墅搬到親戚的公寓里居住。

儘管生活境況不如從前,獨自撫養女兒的母親依然重視女兒的教育。法拉赫先是就讀於伊朗的一所義大利學校,而後轉到一家法國學校,16歲時在就讀於在學校里,法拉赫表現突出,她熱愛運動,還擔任了籃球隊隊長一職。

法拉赫和父親Sohrab Diba

母親Farideh Ghotbi

身穿10號隊服女孩的是法拉赫(左二)

成為王后

在伊朗完成學業後,1957年,17歲的法拉赫遠赴法國攻讀建築學,正是在法國,她認識了當時的伊朗國王。1959年,出訪法國的巴列維會見在法的伊朗留學生,此時的巴列維與前任妻子索拉雅離婚不久,急需國家繼承人的境況促使他必須趕緊找到下一任王后的合適人選,身為留學生代表的法拉赫給國王留下深刻印象(巴列維似乎偏好個子高挑和臉型偏圓的女性,他的摯愛索拉雅也具有這兩個特徵),法拉赫被認為是下一任王后的合適人選,大女兒沙赫娜茲公主(她只比法拉赫小兩歲)也認可了她。

同年11月23日,他們訂婚了,12月20日正式舉行婚禮,21歲的法拉赫與40歲的巴列維國王結婚,正式成為了伊朗王后。國王的前兩次婚禮都無比盛大,這一次也毫不例外,法拉赫的婚禮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籌備婚禮期間,法拉赫親自回到法國準備結婚禮服,婚紗由聖羅蘭品牌創始人伊夫·聖·羅蘭設計,當時的伊夫·聖·羅蘭還是Dior的首席設計師,整件禮服綉著波斯紋樣,上面裝飾著亮片、仿珍珠和銀線。在婚紗設計製作過程中,法拉赫與設計師結下了深厚友誼,2008年聖羅蘭在法國去世,法拉赫參加了他的葬禮。

法拉赫和聖羅蘭商討婚紗細節

計師在1959年12月給Farah Diba的婚紗做最後的潤色

聖羅蘭葬禮上的法拉赫(左)

婚禮上的王冠

法拉赫王后在和巴列維國王結婚時佩戴的王冠由Harry Winston設計。王冠中央鑲嵌著名為Noor-ol-Ain 的粉紅鑽石,世界上最大的粉紅鑽石之一,也被稱為「光明之眼」。這顆粉鑽是十八世紀由波斯士兵從印度帶到現在的伊朗,它被大小不同的黃鑽,粉鑽以及其它無色鑽石所包圍。1979年伊朗王室流亡時沒有把它帶走,王冠成為了國家財產,現存於德黑蘭的Markazi銀行。

法拉赫在婚禮上佩戴了相應的鑽石項鏈和鑽石手鐲和黃色梨形鑽石耳環。

婚姻與家庭

國王的前兩次婚姻皆沒有誕生下繼承人,新婚的喜悅還未完全消散,法拉赫就面臨著同樣的壓力,國王和政府官員都期待新王后能生下一名繼承人。所幸的是結婚後的第二年,法拉赫便生下了期待已久的繼承人——王儲Reza Pahlavi(1960年10月31日),名字和爺爺相同。國家繼承人的問題終於得到解決,這樁婚姻被認為是成功的,緊接著國王夫婦陸續生下了三個孩子,分別是:

夫妻倆和四名子女的全家福,左圖拍攝於1976年

巴列維是一個複雜而有爭議的人物,一方面,他堅持作為國王的至高權利,稱自己為波斯灣的「守護者」;另一方面,他努力將國家打造成為該地區最現代化的國家,致力於廢除封建主義和解放婦女,減少宗教勢力的影響,這些舉措都是他1963年白色革命的一部分。白色革命是一項改革運動,1963年由國王提出,在全國公投以99%的贊成票通過。改革內容包括土地改革、森林國有化、國有企業收益轉歸私人所有、給予婦女選舉權、容許非穆斯林擔任官職、產業利潤分攤、國內學校開展掃盲運動。受過良好教育、熱愛藝術的法拉赫也因此成為了國家形象代言人。她在公共事務或政府事務中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她積極地參與政府事務,尤其是婦女權利問題和文化發展問題。

法拉赫對藝術情有獨鍾,致力於發展伊朗的文化和藝術事業,為國家的文化藝術發展做出了許多貢獻。在她的王后生涯中,資助的教育、衛生和文化組織多達24個,包括創立許多文化和機構中心,兒童與青少年發展研究所、德黑蘭當代藝術博物館、設拉子藝術節及德黑蘭市劇院。法拉赫拿出部分專項資金用於購買藏品,在她的示意下,政府從外國機構和私人收藏中買回了數百件歷史悠久的波斯文物,並建造了博物館來收藏回收的青銅器、地毯、陶瓷和其他物品和文物。

1977年10月13日,法拉赫創立的德黑蘭現代藝術博物館,大張旗鼓地開幕了。館內收藏了近150件作品,包括了印象派畫家莫奈、畢沙羅、雷諾阿等人的作品,以及畢加索、高更、達利等知名藝術家的真跡,這些收藏品估值28億美元。20世紀70年代末,當國王面臨著國內反對他統治的聲音時,他的妻子則倡導文化意識。博物館成為法拉赫工作的國際象徵,是國王走向現代化的文化補充,也是「白色革命」的一部分。但隨著兩年後霍梅尼的掌權,這些珍藏被放置在博物館內的貯藏室里長達二十年,21世紀初,這些收藏品得以重見天日。法拉赫設立的博物館和劇院有的如今仍在運行。

德黑蘭當代藝術博物館內,參觀者正在欣賞畢加索的作品,這是法拉赫的購置的收藏品之一。

安迪·沃霍爾——波普藝術的領袖人物,以他獨特的繪畫風格畫過各行各界無數的名人肖像,包括曾經的伊朗王后。1976年,安迪沃霍爾受邀為法拉赫畫肖像,在伊朗,他們進行了一次友好的會面,法拉赫給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安迪沃霍爾後來回憶到,當時的德黑蘭是一座日益繁榮、現代化的城市,王后對於藝術非常有熱情,雖然國王對他態度很冷淡,但王后是一位善良親切的漂亮女士,儘管後來因為這次見面受到一些美國國內媒體批評,但不影響他對王后的正面評價。

法拉赫與沃霍爾合影,身後的牆上是沃霍爾為她畫的畫像

藝術之外,法拉赫走訪走訪全國各個偏遠地區,探望拜訪貧困人民,把注意力放在慈善事業上,前往全國最落後的地方開辦學校和醫院。她致力於促進婦女權利,建立掃盲計劃和移動圖書館。她通過自己帶頭獻血,鼓勵號召伊朗人民效仿,並且在伊朗建立了麻風病院,在20世紀70年代初,法拉赫受到民眾的廣泛歡迎。

法拉赫在全國各地走訪慰問

1967年10月26日,舉行了一場隆重的加冕典禮,與以往的加冕有所不同,這場加冕典禮是國王和王后共同進行的,而不只是國王一人(巴列維1941年就繼承了王位,但一直沒有舉行加冕儀式,據報道他認為只有當他覺得自己真正應得的時候才應該加冕。)法拉赫成為伊朗歷史上第一位加冕王后,這一行為具有非同凡響的意義,一旦國王駕崩,王儲又不滿21歲,王后便可代其行使權力。

巴列維在加冕典禮上戴的王冠是由其父傳下來的,由伊朗重要的珠寶商Haj Serajeddin為老國王在1926舉行的加冕典禮所製作。王冠的框架是金、銀和紅天鵝絨做成的,上面鑲嵌著3380顆鑽石,包括白鑽和黃鑽、祖母綠、藍寶石和珍珠,總共1144克拉(228.8克)。

法拉赫的王冠是新定製的,因為此前沒有王后加冕的先例。伊朗政府選中梵克雅寶特別定製法拉赫?巴列維(Farah Pahlavi)王后在德黑蘭加冕典禮上佩戴的加冕王冠。在加冕典禮當天,伊朗王后法拉赫?巴列維佩戴由梵克雅寶定製的華美王冠與祖母綠項鏈。這頂加冕王冠是梵克雅寶歷史上最負盛名的特殊訂製之一,這個王冠呈紅、綠、白三色,是伊朗國家的顏色,總共鑲嵌1541顆寶石,其中包括1469顆鑽石、36顆祖母綠、36顆紅寶石、105顆珍珠和其他寶石。

當然,最不同凡響的還是王冠中央鑲嵌的一顆150克拉祖母綠。特別設計,非常重,法拉赫王后只是在特殊場合使用。伊朗霍梅尼革命後,王室流離失所,這頂王冠沒能帶走,現存於德黑蘭珠寶博物館。

國王加冕王冠(左);王后加冕王冠(右)

除了王冠,法拉赫在加冕典禮上所戴的配套項鏈及耳環都是梵克雅寶的,為搭配王冠而定製。項鏈材質是鑽石和祖母綠寶石。鑲滿小鑽石的鉑金鏈懸掛著一塊極大的六角祖母綠,旁邊是5塊稍小的綠寶石,中間間夾著4顆梨形大珍珠和11塊淡黃鑽石。項鏈同樣沒能帶走,現存於伊朗。

離開伊朗


臨走前,巴列維跟父親的雕像告別

流亡之路

許多年後,法拉赫表示過不解「我們沒有很好地處理它,」法拉赫說。「但我就是不明白,這些人怎麼會想要自由和民主的同時卻選擇霍梅尼呢?」巴列維感嘆:他把國家的現代化搞得太激進了,也太過分信任美國了。最初的流亡生活是十分艱難的,曾經出訪世界各國,受到熱情款待的國王夫婦此時卻陷入沒有國家願意接收他們的局面。

他們在埃及、摩洛哥、巴哈馬、墨西哥、美國及巴拿馬等國都短暫停留過。眼看復辟無望,各個國家都不敢長期收留巴列維一家,擔心他們在自己的國家居住太久會影響跟伊朗新政權的關係。曾經的朋友,美國卡特政府擔心接受國王一家會導致與伊朗當權政府局勢變得緊張,因而撤銷了對巴列維一家的邀請。流亡期間,巴列維的身體狀況每日愈下,腫瘤惡化,在巴哈馬,國王被確診得了淋巴瘤(多年後法拉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1977年國王就知道到自己的病情嚴重),巴哈馬政府方面拒絕給他們的簽證續簽,而英國,法國,瑞士,摩納哥等國都拒絕了國王一家的庇護請求,曾經的一國之君,此時卻落得如此境遇,不免讓人心生悲涼。

1979年6月10日,巴列維前往墨西哥,此時他的病情開始加重,由於墨西哥的醫療水平不夠先進,他們只能向美國政府請求允許他到美國治療,四個月後美國方面答應了,但是前提是國王一家不得從事與治療無關的活動,1979年10月20日,巴列維離開墨西哥到達紐約,伊朗新政權對美國政府接納了前國王的事非常不滿,由此引發了伊朗人質事件(這一事件致使兩國斷交,後被拍成電影《逃離德黑蘭》),美國不可能繼續讓巴列維一家繼續呆下去了,他們只能重新向墨西哥政府請求庇護,但是墨西哥同樣拒絕了。一時之間,竟找不到一處願意接受他們的地方,這恐怕是巴列維人生最凄涼的時刻。

萬般無奈下,美國將他們送到了巴拿馬,巴拿馬時任總統托里霍斯是個軍人獨裁者,極其不情願的接受了這一家子,一家人住在巴拿馬康塔多拉島上的一座別墅里,此時巴列維的病情急速惡化,而伊朗方面也向巴拿馬政府施壓,在得知巴拿馬政府可能會逮捕他們並將他們引渡回伊朗後,法拉赫求助於她的朋友——埃及總統薩達特的妻子潔罕·薩達特。1973年第五次中東戰爭期間,巴列維頂著美國和以色列的壓力,為埃及提供了慷慨的財政和石油支援,作為報答,薩達特同意接納國王一家,對此,法拉赫非常感激薩達特,她認為埃及總統完全是出於友善和感激之情幫助他們,畢竟,幫助失勢的伊朗國王一家不僅撈不到任何好處,還導致埃及和伊朗斷交了。巴列維於1980年7月27日病逝,埋葬在開羅里法伊清真寺。

埃及總統薩達特在巴列維去世的不久之後被刺殺,美國新任總統里根伸出援手,邀請法拉赫和她的子女們到美國生活,就此,全家人搬到馬薩諸塞州,生活才漸漸安定下來。幾年後,法拉赫·巴列維在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買房子,但其女萊伊拉·巴列維公主死後就不再居住。2001年她又在馬里蘭州波托馬克置產,與其子禮薩·巴勒維王儲為鄰。

在巴拿馬拍攝的照片,此時國王的健康狀況已十分糟糕

法拉赫和病重的丈夫

巴列維國王的葬禮,中間穿灰色衣服的是埃及總統薩達特

他們的經濟狀況大不如從前,最初的生活是相對艱難的,對於法拉赫和孩子們來說難免有些窘迫,為此法拉赫不得不賣掉一些自己的珠寶以維持開銷。然而物質上的落差並不是最難以承受的的,法拉赫的小女兒和二兒子的先後自殺成為了她心中永遠不會癒合的傷口。

小女兒萊伊拉·巴列維於2001年自殺,她畢業於美國布朗大學,曾是華倫天奴的模特,伊朗革命時她才9歲,家庭的重大變故、父親的死亡給年幼的孩子們帶來無法抹除的陰影。2001年,她在倫敦的倫納德酒店房間內服用安眠藥自殺身亡,年僅31歲,「孩子們從小就被從鍍金籠子扔進叢林,」一位家庭朋友說,「他們無法生存。」萊伊拉巴列維儘管畢業於名校,但多年來沒有固定職業,她的一位密友表示:「她受了很多苦。有厭食症、過敏和飲食失調。有時她只喝水。但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發展到自殺那麼嚴重的地步。」萊伊拉長期在美國和英國的醫院接受治療,往返於美國,英國和法國幾個地方,事發前她在倫納德酒店居住了半年之久,酒店的員工稱她是一位禮貌親切的女士。萊伊拉被埋葬在法國巴黎帕西公墓。

Leila Pahlavi(1970年3月27日—2001年6月10日)

2011年,法拉赫的第三個孩子,44歲的阿里-禮薩·巴列維在死於波士頓的寓所舉槍自盡,他是巴列維家族中第二名自殺身亡的成員。阿里的學歷在幾個子女中是最高的,1984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獲學士學位,1992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碩士學位,後來又進哈佛大學攻讀博士,研究伊朗古代史。他沒有結婚,2001年曾有過一次訂婚經歷,但這段關係沒能維持下去。

列維家族密友納齊·埃夫特哈里說,阿里-禮薩不時感到抑鬱。他被迫流亡海外的經歷、父親和妹妹萊拉的死亡讓他精神蒙受創傷。

阿里的遺體處理遵照他生前的願望,火化後骨灰撒進了裏海。

Ali Reza Pahlavi(1966年4月28日—2011年1月4日)

子女現狀:

法拉赫四名子女中,小女兒和二兒子都已經不在人世。只有大兒子仍然希望有朝一日巴列維家族能夠返回伊朗重新掌握政權,他頻繁地活躍在社交網路和媒體上,發表復辟言論,聲稱要推翻伊朗現政府、建立君主立憲國家,受到伊朗當局密切關注。1977年,17歲的禮薩巴列維在美國接受空軍飛行訓練,革命發生時,19歲的他就讀於威廉姆斯學院,伊朗革命讓王儲永遠失去了繼承王位的機會。1986年,他與Yasmine Etemad-Amini結婚,Yasmine同樣是伊朗裔,79年後和家人一同來到美國,在美國讀完了大學,成為一名律師。他們共有三個女兒Princess Noor Pahlavi(1992.4.3),Iman Pahlavi(1993.9.12),Farah Pahlavi(2004.1.17)。

Reza Pahlavi(1960年10月31日—)

王儲夫婦的結婚照(左);王儲夫婦和三個女兒(右)

法拉赫的大女兒Farahnaz Pahlavi(1963年3月12日—),1986從哥倫比亞大學獲得社會工作文學學士學位,並於1990獲得同一所大學的兒童心理學碩士學位。她居住在紐約,至今未婚,過著低調的生活,和哥哥截然相反。

年輕時的Farahnaz Pahlavi(左),Farahnaz Pahlavi現狀(右)

2004年,法拉赫出版了自傳《永恆的愛:我和伊朗國王的一生》,講述她對國王和國家的愛,以及對那段動蕩年代的個人看法。自傳的出版為她帶來了至少15萬美元的稿酬收入。法拉赫道:「這本書的稿酬是20萬美元,但是稅後我只能拿到15萬。我保存了這張支票的照片以作紀念,因為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親手掙來的錢。」

今法拉赫往返於紐約,華盛頓和巴黎幾個城市之間居住,她的子女們則生活在美國。她很喜歡法國,儘管法國當年拒絕收留他們一家。巧合的是,巴列維的第二任妻子索拉雅同樣也喜歡法國,她們曾在同一時期居住在巴黎,但兩人至始至終沒想跟對方見面。

儘管年事已高,法拉赫的優雅與從容未曾消減。人生的大起大落,兒女的離世都沒有擊垮這個堅強的女人,她受到社交界的歡迎,在許多人眼中,她依然是身份尊貴的伊朗王后,西方的媒體和政府機關對她依舊以王后相稱。在歐洲各國王室的婚禮或其它重要場合上,時不時還能看見她的身影。

2011年,法拉赫參加摩納哥阿爾伯特王子的婚禮(左)

2014年,法拉赫和孫女Noor Pahlavi在瑞典伯納多特藝術獎現場(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霍格沃茨優秀畢業生 的精彩文章:

TAG:霍格沃茨優秀畢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