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人的婚姻——母親與我
小春姑娘是我的母親,她的身上有很多美好的品質——勤勞、能吃苦、對生活有規劃、拎得清、有原則、熱心、細心、獨立、真誠而勇敢。不過我們的母女關係十分特別,她最愛我,我也最愛她,可是若是讓我們長時間呆在一起,就真的是彼此忍受了。為了彼此好受而不彼此忍受,我們一向分居兩地,相隔千里。
她引以為豪的品質比如勤勞,比如能吃苦,比如計劃性,比如細心,這些在我身上沒有一點兒影子。她有多麼勤勞,我就有多麼懶惰;她對生活有多麼計劃性,我對生活就有多少隨機;她有多麼能吃苦,我就有多麼不能吃苦,她是那種十分疼痛,只會叫一分的人,而我是個一分疼痛,會叫十分的人;她有多麼細心,我就有多麼粗線條。這是天生的個性,是不能改變的。勉強改變,讓我們彼此都很難受。
她是一個很好的母親,即使她和我的關係並沒有多麼親密,我也幾乎很少和她說心裡話,在我心裡,她是最好的媽媽,她的付出完全沒有自我,彷彿她生來就是為了扮演一個母親的角色,對我和小妹來說,這是上天的恩賜,可對她來說這是無形的桎梏,也許她甘之若飴,甘願被囚。
我和小妹都是她自己一手帶大的,從未假手於人,因為她自己吃過沒有念書的苦,所以自幼就告訴我認真讀書,唯有讀書能改變我的命運。她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其實她的生活中壓根就沒怎麼見過大學生,也不清楚大學生是如何改變命運的;可是她對這一點深信不疑,讀書改變命運就像她的信仰一般,是她前行中永遠不滅的燈塔。
為此,她拚命賺錢供我和我妹讀書,她豐滿了我和小妹的羽毛,讓我們兩個人展翅高飛,遠離故土。在子女改變命運的轉折點的時候,她居功至偉,相信那是她這一生當中最偉大的成就,我和小妹是我母親一生當中最偉大的作品。
可能就因為如此,她對我有著種種不滿意,可能因為她在我身上給予的理想太多,但骨感的現實,很難讓她滿意吧。
她會嫌棄我懶,嫌棄我睡懶覺,每次看到我早晨6點鐘沒有起床,她就十分生氣,可能在她的心裡,我浪費了大好時光。可她不知道的是,前一天,我可能12點才睡。對她來說,無論幾點睡覺,都是要準時起床的。
還記得我在高中時念書,在學校因為要上早自習每每都要5點起床,5點20分去跑操,每月休半天假,周六下午回去,星期天下午回來,高中生涯唯一的體會是每天都想睡覺,可當時的我即使在家裡,她要求我5點鐘必須起床,如果5點鐘不起床,她會用各種你想像不到的方式讓你起床。我從來沒有補覺的機會,她從來不覺得學習有什麼困難的,對她來說,學習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
她會嫌棄我不幹家務活,作為妻子,從來不管丈夫穿什麼,誠實然,我從來沒有管過愛人穿什麼。有時,她看著我愛人穿得衣服,心裡覺得很丟人,因為穿著很不合適,可是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由,我們管不了他人穿什麼,更不應該去管。如果條件許可的話,至於家務,有阿姨做不就可以了嗎?為何要浪費寶貴的時間去做?
她會嫌棄我沒有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可在我看來,孩子並不需要我24小時全身心的陪伴,孩子有自己的朋友,我有自己的工作,24小時陪伴孩子,這是完全沒必要的,我生來並不是為了做一個小孩的媽媽而存在的。
她嫌棄我粗心,不能很好地照顧孩子,孩子在咳嗽,我依然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可在我看來,孩子咳嗽兩聲不是很正常的嗎?喝點水,大不了吃點葯,不就可以了嗎?這又不是什麼大事。
她嫌棄我臭美,如果我站鏡子前超過一分鐘,她會說我臭美,每天就想著讓自己好看。
同時,她也會嫌棄我不修邊幅,如果我出門不照鏡子,她會說我不注意儀錶,衣服代表一個人的品味,而我沒有一點兒品味。實在是左做也不是,右做也不是。
她嫌棄我家裡有什麼事,就要吩咐我愛人,家裡的燈泡壞了,就吩咐我愛人去換燈泡;家裡的馬桶堵了,馬上吩咐我愛人去通馬桶。可我想,有人吩咐不是一件好事嗎?為什麼事事都需要自己操心?
作為一個傳統觀念下長大的女性,她尤其看不慣我在生活瑣事上如此依賴男人,有丁點兒事就要吩咐別人,在她看來我要一肩挑,所有的活都要自己干。有時,她十分氣憤,就會和我說:「如果我是你婆婆,我就讓兒子跟你離婚。」
「沒見過你這樣的女人。」
「你算個女人嗎?」
「作為一個女人,你什麼都不做。」
她嫌棄我自私,說我所思所想只有我自己,從來沒想過別人會看不慣我的做法。
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無可奈何,大概我天生反骨,而我年紀漸大,不願意為了任何一個人去改變我自己。我並不覺得自己有錯,但看到母親十分生氣,心裡很是愧疚。還好還好,我們並不經常見面,我長這麼大,從來沒有和她當面爭吵過,也許是她做母親一向說一不二,我從來不敢當面頂撞她。在心平氣和的時候,我嘗試著讓她去思考。
我們兩個人躺在一個被子里聊天,我說:「媽媽,我最愛你。在這個世界上我最了解你。」
「你是一個非常好的母親,你做母親做的比我好,你為了你的孩子全身心的付出,我做不到,我的生命里,只有我自己值得我自己全身心的付出,任何其他人都不行。」
「你是一位非常好的妻子,從頭到腳,你照顧了我爸爸,我爸爸身上穿的,口中吃的,吃穿住用行都是你打理的。」
母親說:「我也覺得我做的比你好。」
「我知道你看不慣我總是吩咐我愛人做事,可是在我看來,他做點什麼,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媽媽,平心而論,您覺得是你和爸爸的夫妻關係好呢?還是我和我愛人的夫妻關係好?」
說到這裡,母親不說話了,我父母爭吵了整整40年,一點家庭瑣事都是吵架的導火索,可是我和我愛人之間一向有事說事,溫和理性,彼此尊重。
「可見,像媽媽你一樣做一個好的妻子,並不會讓夫妻關係更和諧更美好,反而我爸爸十分不喜歡你嘮叨,總是嫌你。而且這麼多年,我爸爸將你所有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沒有給予應有的尊重。」
「我並沒有否定你付出的意思,只是點出一個很客觀的事實。做一個你以為的好妻子並不能使夫妻關係和諧。」
「當爸爸不尊重你時,沖著你發脾氣,我從來都站在你身邊,第一個站出來批評爸爸,我從來沒有讓你孤立無緣過。」
「時代在變,對做妻子的要求會變,我不知道如何做一個好的妻子才能讓夫妻關係和諧,但我知道,如何做一個好的自己,如何不委屈自己。」
「環境在變,像保姆一樣伺候一個男生,為男生整理所有的吃穿住用行,這是男生媽媽的工作,不是妻子的工作。這些即使媽媽不在了,保姆也能做好。」
「媽媽,你要相信我,相信我了解一個男人的本質,我知道如何做才是最好的。我知道你擔心我,但這種擔心沒有必要,我是那種,無論有還是沒有愛人,有孩子還是沒孩子,都能生活得很好的人。」
「就像你說的,我只顧我自己。」
「可能在你看來,我從來沒有照顧過對方的衣食住行,是因為我覺得不需要我照顧,每個人都應該自己照顧好自己,照顧好自己是最基本的能力,不能期待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照顧好你。」
「我雖然沒有照顧過對方的衣食住行,我做了很多其他的工作,比如我拿著放大鏡去看一個人的優點,對一個人的缺點視而不見,我尊重對方的每一個想法,我幾乎沒有批評過對方,從來沒有指責和抱怨過對方,其實不僅僅是對方,我從來沒有抱怨過任何事,對對方的任何一個人生決定,我都支持、鼓勵和幫助。」
「對方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畢竟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他有權利享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樂趣,並不會因為他做了我的愛人,他就失去了享有人生樂趣的機會。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一些只屬於自己的秘密。」
「最重要的是,我會演戲,有時真的不需要太認真,您覺得做一個賢妻良母很重要,可是做賢妻良母從來都不是我的理想,也不在我人生的規劃之內。」
「除了演戲,我還會示弱,我會用手段和技巧達到我自己想要的目的。我並不需要讓您認可我,您只需要明白,我對於自己扮演的角色遊刃有餘。」
「我有一個朋友說,生活就像啤酒一樣,有些泡沫不是壞事,啤酒有泡沫才會好喝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偶爾只需要本色出演。」
「我們要學著去理解男性存在的本質,如果一個男性渴望賢妻良母,那麼本質上他還是在找一個媽媽而已,這只是直男癌思想的延續而已。我並不反對一個人成為賢妻良母,同時也尊重有這樣思想的人。可那不是我的追求,如果我真的按男性所標榜的那樣成為一個賢妻良母,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失去最多的是我自己。我會在這個過程中,失去我自己。我會一輩子悶悶不樂的。對於我而言,成為妻子是一種選擇,成為母親也是一種選擇,對我自己而言,我會履行自己的責任,但並不需要賢良。」
「媽媽,在這個世界上,有機會做自己的人很少,可能在你看來我非常懶惰,只是在我自己的時間表裡,那些都不是重要的事,至少對我的生活沒有本質影響。要做自己,想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我願意付出這樣的代價。」
「媽媽,你不需要擔心我的婚姻生活,對我而言,我對婚姻生活沒有任何期待,我走在一條成為自己的路上,如果有的人註定使我們生命中的風景,強留無益。我呆在婚姻生活當中,唯一的底線在於我有機會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只要我能做我喜歡做的事,我就可以繼續呆在婚姻的當中,如果不可以,就是我婚姻結束的時刻。」
「但我這樣的人,即使離婚,我也會和孩子爸爸保持很好的關係,因為我們有共同的孩子,也會做一輩子的朋友,所以媽媽你不用擔心。」
「媽媽,我是這個世界上最了解我自己的人,沒有人比我更了解我自己。」
「如果可以,我唯一希望擁有的就是溫和而理性的關係,每個人都可以過自己的舒服日子。不需要犧牲,也不需要妥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
「我知道我和你說的這些,也許對你來說是天方夜譚,我也不求你的理解,只是希望你不要為我擔心,我們都可以按照我們以為最好的方式來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最愛你,我最懂得你,雖然不能哄你高興,但我總是希望自己不要惹你生氣的。」
「媽媽,你這一生從來為自己活過,如果可以在餘生的日子裡,我希望你每天都只為自己活著,開開心心地活著,想做什麼就告訴我,我盡量幫你實現。」
「很抱歉我沒有辦法像你認為的那樣生活,但你要相信我,相信自己的付出,相信我會生活得很好,相信我啊,相信我的運氣會很好的。」
「謝謝你在漫長的歲月里的付出,如果沒有你,可能我和小妹對於命運轉折一直很懵懂,在無知之時就錯過了。」
「您該做的能做的都已經出色的完成了,剩下的就是我自己的事了。」
在母親眼裡,我是倔強而叛逆的,因為我從來不聽話,不可否認的是,母親是對我這一生影響最大的人,雖然她時常看不慣我。有時,我在想,我母親的教育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我,讓我成為現在的這個樣子,還是我本來就是這個樣子?這似乎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無論我如何思考,答案總是不到位的。
「媽媽,你看你這一生,父母緣淺,他們很早之前就去世了;夫妻緣也淡,和爸爸吵了一輩子架,直到年老的時候,分開住才好一點兒;朋友緣很短,你的各種同學們都在後來的生活中失掉了種種聯繫;人生種種緣分,子女緣相對好一些,你生了我和我妹,其實沒沾過什麼具體的光,不過至少別人都很羨慕你,名聲上好聽一些。」
「您生養了我和我妹,這大概是一點安慰吧。」
「我知道,如果退回您的時代,我肯定不如您,我做不到像您這樣,我做不到像您這麼好。但時代不同了,每個人都裹挾在時代的潮流里前進,您對我有要求,但您要清楚我達不到您的要求。」
母親難得沒有反駁我,也許對她來說是另外一個天方夜譚吧。
過了一會母親說:「只不過你嫁得好罷了。」
我問母親:「媽媽,您真的覺得我嫁得好嗎?真是這樣嗎?」
「退一步說我真的像您所說的嫁得好,那您覺得我為什麼能嫁得好?」
母親說:「您愛人是個脾氣非常溫和的人,除了他,估計這個世界上沒幾個人受得了你了。」
我又問母親:「那我能挑中這樣的人,只是我的運氣嗎?」
母親徹底沉默了。
十三妹
文字工作者,編故事,寫文章
畢業於北京大學英文系、經濟學系和傳播學系
後在中科院心理所學習心理學
喜歡寫詩


TAG:代倩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