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活一個好故事,而非完成一串目標

活一個好故事,而非完成一串目標

從小,我們可能就習慣了以「目標」的完成,作為自己規劃人生的「單元」。比如,父母可能會告訴你:

你到期末的時候,如果考進了前5名,我就會帶你出去旅行。

你英語提高5分,我就給你買最新款的跑鞋。

等你考上大學,我就再也不會幹涉你談戀愛。

……

GIF

長大之後,在新年前夕,列出來年想要實現的一大串目標,對大部分人來說,已經是例行公事的許願程序。

可是,若你復盤一下,從小到大,指向「未來」,彷彿必須「實現」才有資格獲得幸福快樂的「目標」們,你實現了幾成?

再深入地想一下,你的人生,真的藉由完成這一連串的目標,而讓你抵達你想要的生活了嗎?這些目標的完成,真的帶給你幸福快樂的感覺了嗎?

目標與幸福,並無關聯

2016年動畫電影《小王子》上映了。

媽媽為小女主角的人生,制定了巨大的密密麻麻的計劃表,掛在牆上。每一分鐘、每個小時、每一天、每一年、直至一生,全部排好了。小到一天要看幾頁書,完成多少練習題,中到申請什麼學校,大到未來要讀什麼大學專業,找什麼工作……

女兒乖乖配合媽媽的計劃來安排自己的生活。但是,她始終是一個小孩,她渴望玩耍,渴望交朋友,渴望探索世界,去冒險。偶然,她結識了隔壁的飛行員老爺爺,他是天馬行空的一個人。聽他講沙漠歷險、小王子的故事,真有趣。她興奮地告訴媽媽,自己交到了朋友。

媽媽一臉嚴肅:「如果你努力學習,完成所有的計劃,那明年暑假,你就可以跟你的朋友玩一會兒。」

媽媽認為,這是為女兒好的人生計劃,「你會長成一個出色的大人!」

GIF

哦,多少人,都是這樣安排自己的生活的,「等待未來我有……之後,我就自然而然獲得幸福。」可是,最大的可能是,當你拚命地跑到目的地時,卻發現這些根本不是自己要的,根本無法帶來滿足感和幸福感,百無聊賴,空虛至極。

「為什麼會這樣呢?是不是我的目標還不夠宏大,不足以讓我體會到幸福?那就再去完成更大的目標吧。」爬更高更險的山峰,走到更遠,賺更多錢,買更多包包,擁有更多愛人……

最後,人好像變成了寓言里的那隻驢子,一直追著眼前的胡蘿蔔,無休止地轉圈拉磨,最後把自己累死了,也沒有吃到一口胡蘿蔔。

為什麼會這樣呢?你不想徹底弄清楚其中的奧秘嗎?

目標的完成與幸福感,其實並無關聯。

首先,那些乾巴巴、枯燥的一個又一個目標,很難激發出人最深層的情感動力,為它去奮鬥到底,不顧一切達成。畢竟,人不是機器,他(她)想要的體驗的,除了實現目標,更多的還是內心充盈飽滿的感受。

絕大部分人,應該都沒有辦法僅靠自律、意志力,就能為目標的達成而奮鬥終身。

其次,幸福感的產生,並不是僅僅來自於「完成」的那一刻,而是能用心去感受、體會、收藏過程中一個又一個的片刻。若過程中沒有「將心注入」,幸福感可不會從只會緊盯目標的頭腦中分泌出來。

我請學生書寫「你喜歡最近的哪些片刻」時,人們寫出來的答案,一般都不是「某某目標完成」「某某計劃達成」之類的,而是在做那件事的過程中,他們的心真真切切感受到的。人們會寫生活裡面的吉光片羽、小確幸、人與人的聯結、心靈的感受、微風、雨滴、皓月當空、一片落葉……

這些充滿著豐沛情感的瞬間,即便隔很久再回憶,他們整個人還是幸福得嘴角微翹,眼波流動,瞬間又活進那個感受里,活進那一刻飽滿的故事裡。

他(她)在心裡,重溫了那部只屬於自己的電影。

精彩的電影需要刺激

在一種把生命連綴成故事的氛圍里,你自己就是在編劇、導演並主演自己的電影。

你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把一生演出來的。並不是非要等到某個目標實現了,你明確地知道有一個固定的結果在等待你,你才決定自己要不要真心真意、一心一意、全心全意(「三心三意」),去活那一段人生的。

看不到什麼結果時,我們也要享受當下,不是嗎?

有一部電影叫《人生遙控器》。

男主人公正處於四面煎熬的中年,工作任務繁重,如果想要晉陞成為合伙人,就得加更多的班;而妻子希望他能多抽時間與家人在一起;兩個孩子也總用期盼的眼神看著他,想要跟他去露營,建樹屋;父母已經年老;他自己又患上感冒……

一個神奇的遙控器意外到了他的手上,可以給周圍環境靜音,可以暫停不愉快的場景,不喜歡自己人生的哪一段,按快進鍵就行。

與伴侶爭吵時,他覺得,吵架好煩,就快進。一大家人聚餐,他沒空做設計,快進;工作的過程,他快進,然後直接跳到升職那一刻。

可是,很快,他就發現自己的生活失控了。遙控器按照他的「喜好」,自動為他設置了「記憶模式」,家庭與工作有衝突,選擇工作;吵架時快進,聚餐時快進,工作時快進,只保留一切順遂的時刻……他被迫提早進入老年,他發現他擁有了自己的建築設計公司,很成功,很有錢,卻早已與妻子離婚,與孩子不親近,父親也去世了。他的身體也得了病。在彌留之際,他才領悟到:家庭優先。

他的人生,並沒有因為快進了這些不美好的時光,避免了許多麻煩,而活得比從前更幸福更快樂。迴避了不開心的時刻、艱難的時刻、掙扎的時刻,只剩下了所謂的純粹的美好人生。他反而覺得,人生真沒有意思。如果他可以重活一次,你猜這一次他會怎麼活?

這一次,他不想要快進任何時刻,去享受家庭天倫之樂的時光,去體驗生命最完整的感受。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故事性的思維」。讓自己的人生活成一個好故事,而不是一大串孤零零、很功利、無感情的目標。當我們開始有「故事性的思維」,我們對於人生的設計理念就會發生改變。

想想看,一個電影如果從頭到尾都是幸福快樂美好,沒有一點兒衝突,沒有一點戲劇轉折,沒有一點變動起伏,看起來得多乏味?如果沒有出現反派,沒有迫害磨礪主角的「壞人」出現,主角從出生到死亡都平平順順,沒有任何心靈的超越,你也會覺得這個故事平淡如水吧。

我們自己的人生不也是這樣嗎?假設每天都是幸福快樂的日子,一般人所謂的「我就想要平平淡淡的生活」,大概一個月以後,你就會感到厭倦了。

想像你開著車,走在高速公路上。你開了幾個小時,兩側的風景都沒有任何變化,最後,你就會視覺疲勞。據說,很多車禍都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沒有任何視覺上的刺激,人會昏昏欲睡。

「感受」最重要

我們要的,其實,是把生命的每一刻都活成故事裡的一幀畫面、一個段落,誰願意真的要一個孤零零的結果啊。只有在故事裡,才有溫度,有聯結,有感情。而那一串的目標,不過是嵌入你生命故事上的寶石,是電影的劇情。

當你有了「故事性思維」,就會把「感受」這個東西,放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於是,你也會調整不一樣的態度,去面對人生中所謂的挫折。當你好好體會挫折時,你會感受自己內心的豐富細膩,會感覺到自己正在一點點變強大,會感覺到從周圍獲得的溫暖和支持,這樣,挫折的真正意義才會浮現。

你心裡就不會只有苦澀,甘甜的後味會一絲絲浮現。

GIF

我想,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過一些非常艱難的時刻。此刻,你再去回想,當你一個片刻一個片刻清醒「熬」過來,「三心三意」地活過來,你成長了,不是嗎?你長出自信了,不是嗎?你體驗到人生的豐富層次,不是嗎?

人,透過一個又一個融入故事中的片刻,通過自己一次又一次在生命的故事中「練習」,才真正地成為了自己。

能活成這樣的一個故事,難道你不願意嗎?

內容選自《越書寫,越明白》

photo by SOOGIF

每日微光丨好書有靈魂

專註華人心靈閱讀的中國獨立出版品牌

靈性書寫好書熱賣中

溫柔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微光 的精彩文章:

「微小行動」拓寬生命視野

TAG:每日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