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加拿大開車

在加拿大開車

2012年底在國內我接手了同事的一輛二手車成了有車一族。因為公司離家不到6公里所以開的里程很少。兩年半下來只有15,000公里。到了加拿大之後由於地廣人稀車成了必需品。兩年半時間上下班開了56,000公里。終於有資格說說兩邊開車的不同了。

先說說考駕照

加拿大的普通機動車駕照簡單說分三個級別:

G1:實習駕照。16歲以上查完視力通過交規筆試就可以獲得。但G1不能獨立駕車而需要一位持G牌照4年以上的老司機陪同。這位老司機可以是父母親戚。所以看到路上好多爸媽教自己子女開車的,很有趣。G1駕照受的限制比較多,比如開車前完全不能飲酒,乘客的年齡和數量都有限制,夜裡不能開車等等。也算是對馬路殺手本人和其他人的保護。

G2:上路開了一年以後G1持有人可以參加路考拿到G2駕照。G2不難通過。因為考官主要考察的是申請者能不能穩定安全地控制汽車,不對其他車輛行人和建築物造成威脅。對新手來說不算很難,反而是國內過來的老司機相對不容易通過,因為養成的壞習慣不少。比如停牌(stopsign)不習慣停穩三秒再走,過綠燈路口時腳踩在剎車上,都是很符合中國國情的開法在加拿大卻危害了他人的路權容易出危險。新習慣需要一些時間去適應,而適應了之後回國反而不敢開車了。通過路試就可以當場拿到G2駕照,然後就可以無須陪伴獨立駕車了,其他限制也少了很多。但還不可以「酒駕」。

G:持有G2一年以後通過G牌路考可以拿到所謂的fullplate(不受任何限制地駕駛)了。G牌的考試分路考和高速路考。路考與G2大同小異,高速路考需要好好練練(下面會說為什麼)。整個過程也是大概半小時搞定。考察重點提升到檢驗駕駛者是否能熟練地駕車,比G2稍有難度。一旦通過G牌,理論上就是你喝了一小杯紅酒只要血液酒精含量還在規定之內也可以合法駕車。

再來說說車、路和油

第一次來加拿大看到大白天車頭燈都亮著覺得很奇怪,以為是司機忘了關燈。其實這是加拿大比較特別地規定,本地銷售的汽車如果沒有日間行車燈那麼大燈都被調成常開的狀態了。即便鄰居美國也沒這樣的要求。這樣的確在後視鏡里更容易看到後面的來車了,尤其是陰天或者過隧道。安全性得到了提高。至於是否影響大燈壽命嘛……

在加拿大買車比美國貴,但比國內還是比較便宜的。舉個例子:同樣的中配福特銳界四驅,2015年新車在國內大概賣30萬人民幣以上。而在加拿大不到17萬人民幣。而越貴約豪華的車在這裡相對越便宜。如果說花35萬在國內大概可以買銳界這樣的車,這裡再加兩萬差不多可以買寶馬X5了。

加拿大的道路設計和質量很一般,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上高速的並行匝道太短:我們都知道上高速前匝道越長越好,因為併線的時機更多也就更安全。加拿大高速的並行匝道卻恰恰不夠長,一般也就200米左右。在200米的距離要把車速從50左右提高到100還要選到一個合適的時機並道並不容易,對很多新手來說這也是一個大挑戰。我太太學車的教練是一個德國人,他也說加拿大的這個設計不夠安全。

匝道會與其他路形成十字路口:很多下高速的匝道都不是逐漸並行進入其他路的,而會形成紅綠燈路口。更有一些上高速的路口,比如從16thStreet由西向東然後上404高速向北就有紅綠燈路口。這些都容易形成堵車的黑點。這點國內很多道路的設計更好一些,可能因為比較新。

路面破損經常需要維修:據說這是因為加拿大冬季長冰雪多,路面經常需要撒融雪鹽造成的。也因此很多人戲稱加拿大一共分為冬季和施工季兩個季節:冬天撒鹽,夏天修路;路都是不好走的。

加拿大的油質量是不錯的。只是作為原產國石油卻一般要送到美國去精鍊,是產油大國而不是工業大國。如果不是最近人民幣急速貶值,加拿大的油正常會比國內便宜10%左右。美國的油價要更便宜一些。

最後說說在加拿大開車的規矩和感受

拿大路上有幾種「特權車」遇到必須讓行。執行公務亮燈或者鳴笛的警車、救護車、消防車和校車。除此之外除非你有警車開道,路權都是和大家一樣的。這裡的校車不但比絕大多數車都結實(因為大多是用非承載車身的卡車改裝的),還自帶停牌。一旦停下打起雙閃燈亮起停牌就意味著有學生下車並且可能需要橫過馬路。來往雙向車輛都必須遠遠地停車讓行直到停牌收起,氣勢不是一般的大。

大的交規和中國交規本質上並沒有不同。只是在國內開車我們已經習慣了路上的各種潛規則。有的時候對違規者的「殘忍」才是對守法法者的尊重。在加拿大隻要是沒有紅綠燈或者警察看守的路口行人的路權最大。但如果行人闖紅燈過馬路,司機只有義務減小傷害而不用負任何責任。也就是說行人闖紅燈撞死白死。這就是對公平執法很好的詮釋。

上面說到按照國內習慣停牌不停車和綠燈路口踩著剎車過是兩種考試必掛的錯誤。我也是遇到過的。剛到加拿大的時候遇到停牌(StopSign)內心裡不知道為什麼是極不願意停下來的。可能是因為在國內開車心態浮躁慣了,遇到停牌心裡總是很急,根本沒法做到停滿三秒看清路況再走。慢慢開著開著也就好了,現在尤其會確保沒有行人再通過,誰叫行人路權最大呢?

過綠燈路口也是類似。在國內開車已經習慣了旁邊隨時有車竄出來,我的腳都是放在剎車上時刻準備應付意外情況的。但加拿大路權明確,輔路車必須讓行。因此有路權的車也都是踩著油門壓著限速過路口的。極少有輔路車的司機在神志清醒的情況下會貿然拐進主路的。只有當100-200米範圍內沒車時才敢上主路,而且馬上就要提速。畢竟按照60km/h以上的速度計算200米外的車衝過來也就是10秒鐘的事兒。除了堵車,加拿大的路面車速很快,踩著油門過路口。基本上大家都是壓著限速或者限速+10km/h這麼開(因為按照法律限速+15km/h交警才有權力開罰單)。這放在國內是很難想像的。

車速快道路基本比較順暢,路上來回變道的人也比較少,很多人都是不變道一條路走到黑。反覆變道反而會影響他人正常駕駛。會被人投訴甚至報警說是「蛇行」影響路面安全。

在國內,我偶爾也會閃閃遠光燈催前面的車快走或者表示自己的不滿的,還覺得這至少比按喇叭文明些。而在加拿大我驚奇的發現閃遠光燈一般是自己給別人讓道而不是搶道用的。有輔道車不容易並道或者轉彎的時候不少主路車會停下來閃兩下遠光示意對方先走。被讓行的車主也會招手示意表示感謝。

不管在哪裡堵車的時候從一條車道併到其他車道都是很難的。向左變道,打開駕駛室車窗伸手出去請其他車輛讓行,99%的車輛都是會都會慢慢停下讓行的。

在開車時見過互相豎中指罵人也被無故豎過中指。但是垃圾人哪裡都有但畢竟是少數,避開就好。總的來說在加拿大開車的司機大多是比較有風度的。國內和加拿大交規接近,但開車的文化和禮貌上還是有差距的。和發達國家地差距硬體容易追上,軟體仍需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半球的家 的精彩文章:

TAG:西半球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