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容易導致癌症,是真是假?
長年喝酒的人,更容易患上癌症。這種說法是否準確呢? 讓我們細讀此文。
飲酒容易引發何種癌症?
據世界衛生組織WTO資料顯示,飲酒是引發口腔癌、喉頭癌、咽頭癌、食道癌、肝癌、大腸癌(結腸癌直腸癌)、以及女性乳癌的主要因素。不僅如此,報告顯示飲酒與胃癌、胰腺癌、肺腺癌、膀胱癌、皮膚癌也有一定的關聯性,由此可見飲酒的影響是巨大的。
飲酒是如何引發癌症的?
通常,酒精進入人體後被ADH酶分解為乙醛,之後又被ALDH酶分解為乙酸。但如果人體內的酶作用變弱,酒精與乙醛就會蓄積在各種臟器細胞質中,引起細胞的基因變異,促使正常細胞的癌變。口腔癌、咽喉食道癌的發生多數為此原因。
喝酒「上臉」的人更容易患癌?
體內ALDH酶功能較弱的人有一個特徵,喝酒之後臉會迅速變紅,更容易上頭,第二天更容易留下宿醉感。有項針對東亞男性的調差顯示,喝完酒臉容易變紅的人群,發生食道癌的概率更高。
什麼樣的酒更容易致癌?
上文提到喝酒後生成的乙醛,不僅僅容易導致基因變異,更助長紫外線的致癌性。因此,白葡萄酒以及蒸餾酒更容易生成導致皮膚癌的基底細胞癌。
更要注意乳癌的發生!
飲酒與乳癌有著什麼樣的聯繫呢?每天攝入10g純酒精(相當於250L啤酒)的話、癌症發病率將會提高7-10%乳腺更是一種較為敏感的組織,對酒精與乙醛也是一樣。無關每個人體內ADH酶與ALDH酶的活動程度,飲酒確實會提高癌症的發病率。
那麼該如何避免飲酒帶來的癌症風險呢?
從年輕時就注意飲酒量
數據顯示,直腸癌的發病高峰年齡為40歲,從20歲開始飲酒的話,以後癌症發病率會相對高。乳癌也是一樣,20歲到到初次生寶寶之前的這段時間內,飲酒量越多,癌症的發病率就越高。如果從乳癌初發預防以及乳癌再發預防的觀點來考慮的話,不飲酒或許才是最好的辦法。
吸煙與不吃蔬菜也是問題
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等都與吸煙與蔬菜的攝取不足有關,其影響甚至大於飲酒,需要注意。


※晚上吃薑似砒霜,真的是這樣嗎?
※夏天頭暈又健忘,原來是腦供血不足害的!
TAG:jms養生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