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方號里的東莞記憶

南方號里的東莞記憶

一座歷史悠久的城樓、一個裝著鄉愁的古村、一個見證變遷的村落……在每座城市裡,總有那麼一些觸動人心的記憶。在「南方號·東莞矩陣」近期發布的文章中,有多篇文章挖掘東莞的城市記憶,從圖片到城樓,從村居到社區,這些記憶見證了這座城市的不斷發展,成為東莞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變遷的最佳註腳。

一組老照片引發集體共鳴

迎恩門,又稱西城樓,是東莞標誌性古建築,也是東莞的城市原點。其始建於明代洪武十七年(1384年),是當時東莞城東南西北四個城樓城門中西部的一個,故俗稱西城樓至今。大約20年前的西城樓,是來莞遊客拍照打卡必到之處。

建於1913年的人民公園曾兩次改名,初時因園內有缽、孟兩山,故名缽孟山公園,後更名為中山公園,1956年改稱人民公園。此後隨著不斷美化建設,人民公園成為當地人們晨練及娛樂休閑的好去處。

始建於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的可園,創建人張敬修取其「可人」「可以」「無可不可」之意而得名,是廣東園林的珍品。1997年,可園景區從原來的5.5畝擴大到30畝,如今已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4年建成通車的高埗大橋舊址位於高埗鎮下江城村,橫跨東江支流,是一座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該橋開創了全國第一座地方公路橋樑徵收過橋費的先例,並首創了「集資建橋,過橋收費還貸」模式,也為國家制定路橋政策提供了借鑒經驗。今年4月,修葺一新的高埗大橋恢復通車。

西城樓、人民公園、可園……這些東莞人耳熟能詳的「老地方」,記錄了這座城市的發展變遷。南方號「東莞發布」上周發布的《很多東莞人都沒看過的老照片!幾十年前的東莞原來是這樣!》用一組老照片帶讀者「穿越時空」,回顧東莞一些地標性建築或知名經典景點數十年前的模樣,引發關注。時光從泛黃的黑白照走向明艷的彩照,輝映出屬於東莞人的集體記憶。

在時代中譜寫「獨家記憶」

除了「物化」為城市建築和景觀,城市記憶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滲透,延展出另一種與人們物質生活緊密聯繫的時代屬性。例如在大朗鎮有這麼一條村,用毛線編織了一條七彩的致富路,成為具有鮮明時代軌跡的東莞記憶。南方號「荔香大朗」在《大朗有個「中國毛織第一村」》回顧了這一歷程。

1979年,一名香港人來到大朗巷頭走了一圈,即時簽下開辦擁有16台機器的毛織廠合約,由幾名香港師傅手把手地教工人操作機器。不久,港資毛織廠又增加了16台手搖毛織機。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腦子活絡的巷頭人開始「自立門戶」。巷頭的毛織廠里慢慢地活躍著一批外來務工人員的身影,他們就如同當初的巷頭人一樣,學拉機、學縫盤、學打毛。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巷頭的毛織廠遍地開花,「10個巷頭人有8個開毛織廠」,從街頭到街尾,哪怕是錯綜複雜的小巷裡面,織機作業的「噓噓聲」從未停息,毛織深深地融入了巷頭人的生活。

如今,巷頭社區已是「中國毛織第一村」,擁有毛織企業1800多家。遠近聞名的毛織大道上高樓林立,道路兩旁鱗次櫛比的毛織店鋪、林林總總的大字招牌分外顯眼。

位於大朗鎮中心區的蔡邊村,相傳自元代立村,數百年的繁衍生息,如今戶籍人口有4500多人,其中鍾氏族人就佔了九成以上。在過去,村民過著饑寒交迫的日子,蔡邊村更被戲稱是「三斤蜆肉賣不完」的地方。

40年改革開放的風雲際會,改變了蔡邊村的發展軌跡,也改寫了蔡邊人的前途命運。如今的蔡邊村,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擁有全鎮最大的荔香濕地公園,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去年村組兩級資產總額逾5億元。「昔日三斤蜆肉賣不完,今朝村組資產逾五億」的故事讓數代人口耳相傳,成為他們驕傲的歷史。

在百年遺迹中探尋「前世」

倘若要追溯更久遠的東莞記憶,古村落便是極佳的載體。在茶山鎮就有一個擁有800年歷史的古村落——南社明清古村落。一排排民居古祠紅磚綠瓦、翹角飛檐、雕樑畫棟。祠堂香火裊裊,村民安靜從容,這裡保存著完好的「原生態」的生活方式。

南方號「東莞旅遊」介紹,像南社這樣的嶺南古村落在東莞並不少見。其周邊的牛過蓢古村同樣有800多年歷史,雖規模略小,但民居、祠堂、書屋、里巷、古井、圍牆、更樓、池塘、榕樹群等樣樣俱全,保護完好;佔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的塘尾古村落現保存有明清時期民居268座,其中以清代晚期的建築保存最為完好,明、清、民國至改革開放前使用的生活和生產用具也有大量保存,是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規模較大、原生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

在南方號「虎門旅遊」里有著300多年歷史的逆水流龜村堡,如一座世外桃源般寧靜而神秘的防禦型古堡。因布局取形長壽靈龜,北面有龍潭水迎面而來,龍潭水順流而下,形成小河,村堡的位置是小河最後的積聚地,龜頭向龍潭水逆水行走,故名「逆水流龜」。逆水流龜村曾多次遭到外來的進攻,在北面的城牆上至今還能找到當年留下的彈痕。

在南方號「文明寮步」里,青磚紅瓦、麻石小巷的西溪古村猶如一個巨大棋盤,每一個房屋的建設都是棋盤的一部分。古村由6米高的古圍牆環繞一圈,形成天然屏障,足以阻擋住外來盜賊。這些古建築群典雅的藝術美,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能細細品味出來。

(南方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