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上最強太監,一天內殺了600多名朝臣,皇帝也被軟禁

史上最強太監,一天內殺了600多名朝臣,皇帝也被軟禁

甘露之變」是中國歷史上宮廷中最為慘烈的流血事件,一日之內六百多名朝臣被殺,皇帝也被宦官軟禁。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故事要從唐憲宗平定淮西開始講起。憲宗平定了藩鎮之亂,對宦官更加信任,所以宦官的勢力很大。憲宗死後,宦官王守澄、陳弘志擅自立李恆為帝,這就是唐穆宗。穆宗病死後,敬宗只即位一年就被宦官殺了,王守澄等人又迎立李昂為帝,這就是唐文宗文宗即位後也活在宦官的陰影下,他一心一意想除掉宦官,不料卻在大和八年(834年),得了中風病。宦官王守澄舉薦醫術高明的行軍司馬鄭注為皇帝診治。也不知道鄭注用了什麼偏方,文宗居然馬上好了,鄭注從而取得了文宗的極端好感和信任。鄭注趁機向文宗推薦了另—個人—李訓,後來,李訓竟被提升為宰相。

這天,文宗把自己想除掉宦官的心事告訴他們。他們就跟文宗秘密商量,決定首先削弱宦官王守澄的權力

他們利用宦官仇士良分掉了王守澄的一部分權力,這使王守澄很不高興。接著,李訓又解除了王守澄的兵權。王守澄失了兵權,就容易擺布了。這年十月,文宗叫人往王守澄的家中送了一杯毒酒,這個氣焰囂張的宦官頭子就這樣被除掉了。

文宗這一手幹得很漂亮,當然鄭、李二人功不可沒。初戰告捷,他們繼續邁進,打算除掉宦官仇士良。他們約定,在王守澄下葬的那天,鄭注以故舊的身份率領親兵前來送葬,然後在城外將送葬的宦官一網打盡。於是,鄭注奔赴鳳翔,組織親兵,而李訓則抓緊時間聯繫朝中握有兵權的大臣,爭取獲取武力支持。而此時宦官和大部分官員都蒙在鼓裡,對此無所知。

再過幾天就是王守澄下葬的日子了,李訓突然發現他們計劃中的問題:當天仇士良等大宦官並不一定出席葬禮。如果鄭注在郊外殺掉的僅僅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頭目,反而會引起尚在官中的仇士良等人的報復,那到時候皇帝就危險了

李訓為此寢食難安,他已經來不及和文宗與鄭注商量了,決定提前行動

這天,天剛蒙蒙亮,唐文宗李昂就來到了大明官的紫宸殿朝會像往常一樣按時開始。百官站定了班次,只等著金吾將軍如平日那樣高聲奏報「左右廂房內外平安」,然後百官就可以奏事了。

可是這天早朝,左金吾大將軍韓約卻向皇帝奏報,說在左金吾仗的院內,一棵石榴樹上夜降甘露

甘露降,在古代往往被認為是有徵兆的,一般有祥瑞之氣,象徵著天下太平。這是多麼大的一件喜事啊!半年前也曾經有甘露降在官中紫宸殿外的櫻桃樹上,當時文宗親自採集還嘗了嘗,覺得味道非常不錯,可惜太少了,放在嘴裡還沒有咂出味道來就沒了這回聽說左金吾那邊有甘露,文宗當然感到異常驚喜,立刻讓李訓等人去查看。半天之後,李訓終於回來了,奏稱他們看了老半天,因為都是些文官,眼睛近視看不清,所以懇請文宗另派人去看。於是文宗便命左右神策中尉仇士良和魚弘志帶著宦官們去重新查看。臨走時,文宗還特彆強調了一句:人多力量大,你們就帶著所有內臣去看吧,別像他們幾個連這點小事都辦不好。

話說一幫太監們到了含元殿左側的金吾衛衙門內,仇士良沒有看見傳說中那晶瑩剔透的甘露,倒看見了韓約那蒼白如紙的臉上一顆顆滾圓的汗珠。仇士良覺得有點奇怪:深秋時節了,站在冷風裡等侯的他居然滿頭大汗,而且說話的時候眼神遊離,一副做了虧心事的樣子。

仇士良滿腹狐疑地盯著韓約問:「韓將軍,你怎麼啦?

雖然韓約心理素質不好,但被看出異樣來其實也沒什麼,但緊接著這個失誤就大了:一陣風吹來,吹動了門邊掛著的布幕,仇士良習慣性地往院子周圍瞅了瞅,發現布幕後面埋伏了不少手拿明晃晃武器的兵士!

什麼也不用問了,仇士良和宦官們猛然掉頭就往外跑。守門兵士不是很多,見太監們往外跑,便趕忙上前要關閉大門。仇士良公鴨嗓子拚命一吼,還真管用,平時太監積日已久的威風終於在關鍵時刻又顯神通,趁門衛愣住,太監們紛紛奪路而逃。

李訓正緊張地等著好消息呢,突然看見一大群宦官像踩了蛇窩一樣飛奔上階,知道韓約事敗了,他連忙高聲呼喚值班的士兵們趕緊上殿護駕,事後重重有賞。雖然他叫得聲嘶力竭,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眾太監腳快,兔子一樣已經奔到文宗御座前,有數人架起皇帝往軟輿上一放,抬起便狂跑。

宦官們畢竟訓陳練有素,依賴皇帝而存在的生存本能告訴他們有皇帝就有一切。因此,即使是逃跑也要把皇帝搶在手裡。宦官對宮中道路了如指掌,他們用刀砍斷了含元殿後面的木柵欄,扛著文宗就往宣政門方向跑。李訓也深知皇帝的重要性,沒有了文宗,就什麼也沒有了,眼看宦官們抬走了皇帝,他也急眼了,抱住軟輿的木杆大呼小叫力圖阻止。可惜他身邊的土兵就沒有這種政治覺悟了,他們中的百分之八十覺得這一切很有趣,另外的百分之二十覺得應該殺幾個人完成任務,便去追殺四處逃竄的宦官。

宦官們拿出吃奶的力氣一路狂奔,他們只要奔進內官,就勝利了。此時跟著的只有李訓一人,一個宦官嫌他礙手礙腳,當胸就給了李訓拳,把這位宰相打得一個嘴啃泥。說時遲,那時快,宦官們簇擁著文宗皇帝逃入宣政殿,立刻把大門嚴嚴關死,外面兵將一時半會兒根本沖不進來。宦官皆呼萬歲,說明皇帝在我這裡,你們其他人都不要輕舉妄動了。

這時,李訓從地上爬起來,茫然地回到殿上,看著後繼趕來的金吾衛士兵們:一切都已經結束了,還來幹什麼呢?他慘然一笑,從個隨從官吏的身上脫下一件綠衫,自己穿上逃出官去了。

這時,大臣們還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宰相王涯、賈竦、舒元輿等人回到中書省,互相說:「我們先別走,皇帝肯定會在延英殿召我們議事。」兩省官吏也紛紛來見,詢問發生了什麼變故。王涯等人確實也不知情,就先讓他們回家,等待消息不一會兒,只聽宣政殿方向宮門大開,太監們高喊「奉旨討賊而後禁衛軍便朝中書省議事廳方向逼來,接著,血腥的大屠殺就開始宦官派遣神策軍五百人持刀沖入,逢人便殺。朝中的百官以及護衛士兵千餘人紛紛逃命,擠成了一團,被殺的大約有六七百人接著,仇士良又命令兵士們關閉官城各門,嚴加搜捕,又殺了一千多人。朝廷的大臣,像王涯、王墦、舒元輿、郭行余、羅立言、李孝本、韓約等一些朝官,先後被捕殺。

事件的策劃者李訓也沒有幸免於難,他逃出去不久便被地方部隊抓到,隨即被押往長安。快到長安時,李訓怕自己入京後被太監凌辱、拷打,便對押送的軍吏說:「抓到我肯定有錢花有官做,但是一路上士兵眾多,大家都想抓我得賞錢。我看不如現在殺了我,送我的首級報功,這樣最保險!」幾個軍吏一聽,覺得還真是這個道理,就一刀巴李訓的腦袋砍下來,進京邀賞去了

此時的鄭注還在朝京城進發的路上。知道事變失敗的消息後,他猶豫不定地回到鳳翔,被監軍張仲清—另外—個宦官設計斬殺。

這場政變,就這麼開始,這麼結束了。

甘露之變」是宦官專權的弊端積重難返而必然出現的一個悲劇。在這場酷烈的政變中,由於朝官大批被殺,所以擅權握兵的宦官就更加驕橫放肆,飛揚跋扈。他們不僅對朝官愈發地蔑視,而且對皇帝也橫加欺凌。可憐又可嘆的唐文宗,最後就因此鬱鬱而終了。

中國歷史上有三次大規模的宦官之禍,分別是東漢後期、唐朝中後期和明朝。但東漢和明朝的宦官雖然盛極一時,卻從無一位宦官敢肆無忌憚地弒殺與扶立皇帝,只有唐代中後期的宦官可以。其實這亳無玄機,三個字就可以解釋得清清楚楚:槍杆子這是他們的底氣,也是核心競爭力。唐朝中後期的宦官都是皇城禁衛軍的領導人,手中有槍,心裡不慌,當然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在日常生活中,—個人能否成功,就看他是否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因此,只有經營好自己的優勢,才能打造出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才會取得成功。在職場上,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人是不可替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雁帶你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春秋時期青銅器到鐵器的轉換,是吳越崛起的時代

TAG:小雁帶你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