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一部作品,證明了莎士比亞的喜劇同樣優秀

這一部作品,證明了莎士比亞的喜劇同樣優秀

原標題:這一部作品,證明了莎士比亞的喜劇同樣優秀



本文為《威尼斯商人》(音頻講解版)導讀。


莎士比亞戲劇(音頻講解版)每本書附帶講解音頻,採取導讀+分章節解讀+總結的形式,全方位解讀莎翁經典,徹底解決中國讀者對莎翁名著「難讀」「讀不懂」的困惑。講解者深耕戲劇創作多年,深諳西方戲劇脈絡,且音質附帶磁性,以輕鬆幽默,通俗易懂的語言娓娓道來,由淺入深,引人入勝。


莎士比亞最優秀的作品,是他的悲劇,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的喜劇作品就不好。


喜劇


跟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一樣,莎士比亞的喜劇也有所謂的「四大喜劇」。通常來說,「四大喜劇」包括《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和《第十二夜》。也有的版本說,並沒有《皆大歡喜》,而有《無事生非》。這並不重要,只能說明人們對「四大」的執念罷了。


不管什麼版本,《威尼斯商人》是一定在其中的。


莎士比亞早年的創作,主要集中在歷史劇和喜劇。這一時期的喜劇,談不上什麼多深刻的主題,表現的只是人世間的嬉笑喜樂。


喜劇不同於悲劇。倒不是說悲喜的基調不同。莎士比亞的悲劇當中往往也會有插科打諢的小丑,也會有喜劇的元素。


悲劇往往是以一個人物為中心的,表現的就是主人公面對無常的命運所做的抗爭和掙扎。而莎士比亞的喜劇不是這樣的。喜劇更加註重情節,而不是人物。儘管莎士比亞的喜劇中也會有很多活靈活現的人物,比如這本《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就是世界文學史上有名的吝嗇鬼形象。但這畢竟是不同的。



莎士比亞的喜劇中往往會有愛情的元素,或為全劇的主題,或為劇中的一條支線。最常見的橋段,就是年輕的戀人克服重重阻撓,終成眷屬。這阻撓,通常來自於他們的長輩。在《威尼斯商人》中,也有這麼一條線索:夏洛克的女兒就是衝破了父親的阻撓,跟她的戀人私奔了。


莎士比亞還非常熟練地運用誤會、錯認、巧合等手段,經常會讓劇中人喬裝改扮,這些都增加了喜劇的趣味性。本劇中的鮑西婭女扮男裝,就是典型的例子。有一點我們要注意:在莎士比亞的時代,女性是不允許登台演出的。那莎士比亞劇中大量的女性角色怎麼辦?解決的辦法就是,女性角色由男童來扮演。所以,當我們看到鮑西婭女扮男裝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莎士比亞的時代,舞台上會出現的,是一個男演員扮演的女性的鮑西婭,又假扮了一個男人。這一層層性別的反串,可能也是當初喜劇效果的一個來源。

此外,莎士比亞的戲劇中慣用的橋段,還有男女主人公的破鏡重圓,有小人的背信棄義,有負心漢的欺騙,對愛人、朋友的背叛等。但是,這是喜劇,最後總會給我們一個「大團圓」的結局。所以,我們看喜劇的時候,總是比較放心。


《威尼斯商人》,就是這樣一出喜劇。


威尼斯


威尼斯,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威尼斯。在本劇所上演的時代,威尼斯是一個城市共和國。


那時候,我們現在看到的統一的義大利是不存在的。蠻族入侵,羅馬帝國崩潰了。帝國自顧不暇,哪裡顧得上邊疆這樣的小地方?於是,當地人民只有自救,他們逃到海岸邊的潟湖區,築起堤壩,終於擋住了蠻族的腳步。之後,他們就在這裡疏浚河道,修建房屋,定居下來。他們獲得了自治權,他們善於航海,他們有了自己的商隊,為了保護商隊,他們有了自己的軍隊。於是他們向海外擴張,控制了亞得里亞海,統治了愛琴海中的很多島嶼,稱霸東地中海,控制了東西方貿易路線。


威尼斯,曾經無比強大。


《威尼斯商人》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樣的威尼斯。


但是,也可能不是。



莎士比亞的戲劇,當年的觀眾,都是倫敦的市民。在泰晤士河南岸的劇場里,每天上演著宮廷里的勾心鬥角,塵世間的悲歡離合。市民關心的都是自己的生活,那些發生在遙遠的海外的故事中,往往也能找到他們自己的影子。故事看似發生在威尼斯,就像我們現在看一部美劇的故事發生在紐約,但我們的觀感沉浸其中,這故事就像是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

這,就是戲劇的魅力吧!


商人


威尼斯以商業立國,在威尼斯發生的故事,少不了商人的身影。


我們最熟悉的威尼斯商人,其實是馬可·波羅。且不說馬可·波羅是不是真的到過中國,他跟著父、叔去海外經商,總還是有的。而他傳奇的經歷,給了我們一個威尼斯商人的深刻印象。


《威尼斯商人》中的安東尼奧,也是個商人。他從事的是遠洋貿易,有數艘船遍佈於歐洲、亞洲、美洲,積累了財富無數。而且他從不為富不仁,而是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是劇中一個正面的典型。


但是,正如夏洛克在劇中所說,「可是船不過是幾塊木板釘起來的東西,水手也不過是些血肉之軀,岸上有旱老鼠,水裡也有水老鼠,有陸地的強盜,也有海上的強盜,還有風波礁石各種危險。」遠洋貿易可以帶來巨大的利潤,也意味著巨大的風險。


安東尼奧看上去很有錢,但是,大部分的財富都壓在海上,周轉不靈,朋友來借錢,他都拿不出,這才不得不向夏洛克告貸,於是引發了這次高利貸債務危機。



吝嗇鬼


夏洛克,是個典型的吝嗇鬼。他最招人恨的地方在於——他放貸居然收利息!

咦?這不是很正常的業務嗎?他放的是高利貸。其實最重要的是,他放貸取利的營生,被看作是不勞而獲,是對他人的盤剝。但是,金融需求對某些人來說又很急迫,所以,對於夏洛克這樣的人,威尼斯人既需要他,又唾棄他。


而安東尼奧從不這樣。他也放貸,但從不收取利息。於是,在威尼斯人的眼裡,安東尼奧就是一個大好人,最是樂善好施、扶危濟困,而夏洛克就是個吝嗇鬼、守財奴,是貪得無厭的小人。


可是在夏洛克的眼裡,安東尼奧放貸不取息,是既搶奪了他的客戶,又白白浪費了掙錢的機會,屬於既壞又傻,損人不利己。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這就是難以調和的矛盾了。


這實際上是商業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矛盾。


因為安東尼奧完全不需要從放貸中獲利。用現在的話來說,安東尼奧跟夏洛克的商業模式有所不同。安東尼奧是個好人,這個好人的名聲實際上是他花錢買來的,等於他用一筆一筆的無息貸款,換來了自己的好名聲。而在這樣的名聲下,他的遠洋貿易生意就可以更加順暢,在威尼斯這個地界里,就會順風順水。


這條路是夏洛克難以理解的。


可是他理解了也無法效仿,因為他是個猶太人。


猶太人


歐洲有長期的「反猶」「排猶」的歷史,在劇中表現的時代,正當其時。

猶太人招誰惹誰了?基督徒。傳說,是猶太人出賣了耶穌,讓耶穌蒙難。所以,在漫長的年代裡,歐洲各國都排斥猶太人,不允許猶太人擁有土地,不允許他們從事傳統農業社會的正經營生。猶太人只好去經商,去放貸。可正因為如此,猶太人往往又成為像本劇中夏洛克這樣的人物,被認為對所謂正經的基督徒進行盤剝。如此,猶太人就更不招人待見,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


夏洛克的確壞,的確刻薄。可是完全是他的錯嗎?他在劇中有一段著名的台詞:


難道猶太人沒有眼睛嗎?難道猶太人沒有五官四肢、沒有知覺、沒有感情、沒有血氣嗎?他不是吃著同樣的食物,同樣的武器可以傷害他,同樣的醫藥可以療治他,冬天同樣會冷,夏天同樣會熱,就像一個基督徒一樣嗎?你們要是用刀劍刺我們,我們不是也會出血的嗎?你們要是搔我們的癢,我們不是也會笑起來的嗎?你們要是用毒藥謀害我們,我們不是也會死的嗎?那麼要是你們欺侮了我們,我們難道不會復仇嗎?要是在別的地方我們都跟你們一樣,那麼在這一點上也是彼此相同的。要是一個猶太人欺侮了一個基督徒,那基督徒怎樣表現他的謙遜?報仇呀。要是一個基督徒欺侮了一個猶太人,那麼照著基督徒的榜樣,那猶太人應該怎樣表現他的寬容?報仇呀。你們已經把殘虐的手段教給我,我一定會照著你們的教訓實行,而且還要加倍奉敬哩。


這說得難道沒有道理嗎?



《威尼斯商人》是一出著名的喜劇。對基督徒來說,的確如此:懲惡揚善,大快人心,這還不是喜劇?


可是對猶太人夏洛克來說呢?他的財產全部被沒收,他的女兒跟一個基督徒捲款私奔,並且以成為基督徒為榮,他本人也被強制改信基督教……這是喜劇嗎?難道僅僅因為他是劇中的反派,就應該這樣對待他嗎?


所以,這到底是誰的喜劇?誰的悲劇?


那麼,莎士比亞本人,是「挺猶」,還是「反猶」呢?


我們不得而知。

劇本是他所寫,兩邊的話都被他說盡了,也都看上去很有道理,那麼你如何判斷他本人的傾向性呢?


也許他只是把問題擺出來,供人評判;也許他悄悄地早已做出了褒貶,就交給我們這些讀者仔細去揣摩吧!


愛情


莎士比亞的喜劇,怎麼少得了愛情?


莎劇很少只有一條故事線,本劇就有三條:一條是「欠債還錢」,說的是安東尼奧和夏洛克之間的矛盾;一條是「出題招親」,說的是巴薩尼奧如何向鮑西婭求婚成功;還有一條是「捲款私奔」,是夏洛克的女兒傑西卡跟她的愛人羅蘭佐逃離父親的阻撓。


這三條故事線,除了第一條主線外,都跟愛情有關。


鮑西婭「出題招親」的故事,更像是一則過於直白的寓言故事——愛情是什麼?是黃金,白銀,還是黑鉛?是得到眾人希求的東西,還是得到你應得的東西,還是不要想得到什麼,只要想想你能不能付出你的全部?這個價值觀導向,已經非常明顯了。


那麼,這樣的愛情值不值得矢志不渝?



事實上,鮑西婭的愛情還是被辜負了……一點點,居然是因為男人。無疑,在本劇中,男人之間的情誼,是大於男女之愛的:安東尼奧寧願自己背上債務,也要支持巴薩尼奧去求婚——注意,這可是從他的死敵夏洛克那裡借錢;巴薩尼奧一聽到安東尼奧落難,第一時間回到威尼斯,承諾用他剛剛從妻子那裡拿到的錢數倍償還;鮑西婭女扮男裝,那段最經典的戲,也是為了成全丈夫;鮑西婭假扮的博士試探著向巴薩尼奧索要他當初發誓這輩子都不會取下的指環,巴薩尼奧在安東尼奧的慫恿下,居然就同意了;鮑西婭雖然借題發揮取笑了一下自己的丈夫,終歸也沒有繼續糾纏,原諒了他。

是友情重要,還是愛情重要?


其實這樣處理,一點都不奇怪。在莎士比亞的很多部劇中,都有類似的情節,為了成全男人之間的情誼,是可以犧牲男女之愛的。其實何止是莎士比亞,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藝中,「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不也是天經地義的嗎?這似乎說不上什麼別的取向,只不過是當年女性地位低下的表現吧。


戲劇性


然而就在女性地位低下的400年前,《威尼斯商人》中,卻也出現了一位女丈夫。鮑西婭女扮男裝,在法庭上慷慨陳詞的片段,實在是讓人感到酣暢淋漓。


這一段戲一波三折,可謂反轉反轉再反轉,成為莎翁戲劇中最著名的場景之一。有了這個片段,《威尼斯商人》也無愧於莎士比亞最偉大的喜劇之一。


這就是所謂的「戲劇性」。跌宕起伏,顛倒眾生,這就是戲劇的魅力吧!


讀罷文本,掩卷沉思,想像一下那嬉笑怒罵的舞台——那正是我們五光十色的人生。


崔岩


2017年12月29日


於 軒轅十四工作室


END



《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亞 著


朱生豪 譯


崔岩 講解


定 價:¥28.00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較受歡迎的喜劇之一。本劇具有極大的諷刺性,塑造了夏洛克這一唯利是圖、冷酷無情的高利貸者的典型形象,其主題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表現了對金錢、法律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

《威尼斯商人》融合音頻形式的解讀,引導讀者深入理解喜劇背後反映的社會現實因素。講解者依照劇中三條平行交錯的情節線索,條分縷析地展開敘述,展現了嚴密交織的故事情節,既有喜劇的歡樂色彩和氣氛,又有悲劇的深刻思想和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嶽麓書社 的精彩文章:

國學日課 |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晚清中國的首次「葬禮外交」

TAG:嶽麓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