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我在維西等你」之婚俗篇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我在維西等你」之婚俗篇
顧志艷/文 網/絡圖
編者按:人生不能沒有愛情,更不能沒有婚姻。你嚮往的愛情、婚姻是什麼樣式的?你是期待一場暴風驟雨式的轟轟烈烈的愛情婚姻,抑或是一場和風細雨式的平平淡淡的愛情婚姻;你是憧憬中國古典式的婚禮儀式,抑或是西方教堂式的婚慶禮儀。無論你是選擇哪一種都不奇怪,實屬正常。筆者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嘗試一下普米族的婚俗禮儀,絕對會為你的愛情婚姻增色添彩不少,讓你感受不一樣的婚慶的甜蜜浪漫氛圍,讓你領略「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持久幸福滋味。我在維西等你,你在哪裡?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愛情、婚姻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婚姻對於男女雙方來說都是一件終身大事,被視為子孫綿延、人丁興旺的象徵,充滿喜慶和歡樂。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不拘一格、獨特鮮活的婚俗禮儀,維西普米族也不例外。今天筆者就帶大家走進維西普米族異彩紛呈的婚俗世界,一一領略她與眾不同的別樣況味。
你一路走走停停,於茫茫人海中尋找你生命惟一的靈魂伴侶。維西普米族青年男女相識、相知、相愛主要通過祭奠山神、龍潭、喜慶節日的盛會以及日常的生活、生產勞動來進行。青年男女利用這些機會,互相物色意中人,找理由或借口靠近,談情說愛。如果男女雙方互相看中,便會相約到森林,或幽谷,或湖邊等約會,互相對唱情歌。
男女雙方經過戀愛磨合,最終互定終生。之後,便不再單獨約會,直到舉行婚禮。
居住地不同,普米族結婚的儀式也有細微的不同之處。以前維西境內的普米人結婚,完整的婚禮儀式包括對歌、認親、祈福、慶祝、婚宴、回門等儀式。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發展,普米族婚俗基本已經漢化。普米族的傳統婚禮儀式不易見到。然而,值得慶幸的是,維西境內的永春鄉菊香自然村的普米族仍保留著傳統的普米族婚俗。
傳統的婚禮儀式一般包括問信、問親、送禮、求親、舉辦婚禮等流程。
第一步:問信
「孤枕難眠盼連理,山海誓盟兩情悅;人生難得幾回喜,香爐壓庚定終生。」男女雙方的父母事先商量,男方父母一般會給女方一個串珠,或者兩顆珠子。普米姑娘同意或拒絕男方的方式含蓄內斂,一般都用暗示的方式。若女方與男方情投意合,便會收下串珠或珠子,表示默許。
第二步:問親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男方長輩陪同男方前去女方家,一般選在農曆二月下午到達,前去女方家問親。帶一份水禮,並給女方若干錢。若女方收下了錢,就表示同意這門婚事,反之,便表示婉拒。內斂含蓄,淳樸,古老。
第三步:送禮
「千里送禮顯誠意,三腳祭後伴女歸。」男方家備好禮品,禮品放在馱籃里,蓋上紅毯,馱籃里需放少許花蕎稈,用馬馱禮品,送往女方家。除此之外,還需準備祭女方三腳的祭品一桌。
男方送禮出發時,親戚朋友、鄰居等會在路上等待送禮的一行人,向他們敬攔門酒,以示祝福。當晚須在女方家進行祭三腳儀式,在莊嚴神聖的三腳前表明來意。第二天早上,女方會攜一貼身女伴,隨男方回去,次日再同女伴一同返回。
第四步:求親
「千里姻緣一線牽,良辰吉日須商定。」由男方家定好求親的黃道吉日,然後提前通知女方家做準備。男方家備好禮品且比送禮時的禮品更多,至少要用兩匹馬來馱運。次日早上,男方在出門的時候喝攔門酒。到女方家後再次舉行「祭三腳」儀式,與送禮時的儀式大同小異。
求親時,男方家必須送女方一套衣服,還需各送水禮一份給女方的各家親戚。求親當天,男方求親的一行人要前去女方村裡的直屬親戚家小憩片刻,各家親戚提前做下幾桌酒席招待,路太遠的親戚家便可不去。
婚禮的舉辦需要擇取一個黃道吉日,當晚,男方一行便會與女方家長輩商量婚期事宜。
第五步:舉辦婚禮
「歡天喜地把親成,新婚燕爾比翼飛。」一切若水到渠成,便可以舉辦婚禮了。舉辦婚禮是維西普米族婚俗的重頭戲,選好良辰吉日,接近婚期時,準新郎新娘家裡便開始為婚禮而做準備,張燈結綵,張羅各項婚禮瑣事,喜氣洋洋,熱鬧非凡。
「頭釵珠玉擁玫瑰,身有紅衣綉鳳凰」。結婚那天,維西小城內一片祥和,風景依舊。在這樣喜慶的日子裡,你將走向人生的另一片嶄新天地。新娘子梳妝打扮,穿嫁衣,普米族一直傳承著:新娘的嫁衣可以是紅色或者黃色的,但裙子必須為天藍色,必須系彩色的纏腰帶。彩色腰纏帶相傳是普米族遷徙的路徑,人過世後要沿著這條路線,去尋找自己的歸宿,若沒有這彩色腰帶,便回不到老家。緊接著,戴上辮子盤頭飾,辮子盤頭飾以大為美,是已婚婦女的標誌。新娘子打扮得漂漂亮亮,準備迎接神聖而莊嚴的婚禮。
迎親隊伍在鑼鼓喧天中趕來接親。待良辰吉時到,婚禮儀式正式開始,接親大人為新郎新娘送上祝福的話。接著,主婚人發言。發言過後,新郎新娘給各路來賓敬酒。敬酒後,賓客吃吃果碟,聊聊家常。隨後,參加女方家準備好的普米鍋莊盛會。來賓圍在院落里打跳鍋莊,載歌載舞,熱情洋溢。跳舞跳到精疲力盡之時,吃上一碗廚房準備好的夜宵,好不樂哉!
第二天早飯過後,要進行發親禮節。女方長輩給新娘梳妝打扮,為新娘蓋上蓋頭,送其進喜房。緊接著,新娘家給新郎掛紅。隨後,新郎新娘舉行敬鍋莊儀式,給父母叩頭跪拜,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母親依依不捨,女兒悲痛落淚。
接親、送親一行已備好人馬,等待新娘出門,新娘上馬,離家前往夫家,女方親戚朋友給接親隊伍送過攔門酒,隊伍即可出發,出發後,新娘不可回頭看,寓意著心向夫家。
到男方家後,傳統的普米婚俗一般要請一個德高望重的族長做婚禮主持人。婚禮中,主持人把纏著彩色布條的棍子蘸上酥油,然後分別在神台、鍋莊、大門以及新郎新娘的頭上點指,寓意著祝福新郎新娘婚姻美滿,吉祥幸福。隨後,舉行敬鍋莊儀式。最後,新郎新娘一起拜天地、拜神仙、拜男方父母。
男方家在院壩、木楞房內設宴席,擺上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前來參加婚宴的嘉賓。可口的琵琶肉和香甜味醇的醅酒是普米族婚宴上必不可少的珍品。婚宴開始前,所有賓客需齊唱做客歌,唱完歌,方才正式就餐。酒足飯飽之後,全體賓客齊聚在院中,載歌載舞,往往通宵達旦,歡愉、祥和、美滿。
結婚儀式圓滿結束。普米族有「不落夫家」的婚姻習俗,舉行婚禮後,新娘子便回娘家生活,從此,新郎新娘只能秘密交往,直到懷孕生下第一個孩子,才能回到夫家居住。按照古老婚俗,普米女子至少要三回三轉才能入住夫家,其間要多次逃回娘家。兜兜轉轉,一對新人才能共同生活在一個屋檐下。普米人的婚俗含蓄獨特,令人稱奇。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從此,新郎新娘便開始了嶄新的生活,舉案齊眉,相敬如儐。
維西普米族的傳統婚俗繁雜細膩,筆者尚有許多細節未曾著筆,難免有所遺漏。若你能欣然前往,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維西之旅,親自感受一下這裡古樸、傳統、富有韻味的婚禮氛圍,你定會有截然不同的收穫。
如果你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或許會喜歡上維西普米族繁雜細膩的婚禮。你會明白,生活就需要儀式感,尤其在千篇一律的平凡日子裡,儀式感可以讓你的生活過成一首詩。在這一生重要的婚禮上,這分獨特的儀式感會像帶著香味的書籤一樣,瀰漫著獨特的香味,沉澱在你的記憶里,變成珍藏版的回憶,崇高、聖潔、美麗、雋永……


TAG:普米文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