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機器人挑戰賽北京開幕
國際機器人挑戰賽北京開幕
2018國際機器人挑戰賽(2018 Robot Challenge)11日在北京開幕,吸引來自中國、俄羅斯、韓國、德國、馬來西亞、墨西哥、波蘭、厄瓜多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68支隊伍、2288名選手參賽。此次大賽單獨設立一個重要的賽事模塊——「創意競賽」,以吸引更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參加比賽。
——中新網
北京失能老人超16萬專家
老年康復輔助器具產業投入不足
據8月13日在京發布的《北京養老服務藍皮書(2018)》顯示,北京目前有超過16萬失能老年人,而老年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卻存在研發、購買、政策支持等方面不足的問題。專家表示,產業政策在產權保護、人才培養、稅收優惠、營銷渠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夠。建議從政策、企業、消費者三方同時發力,促進北京老年康復輔助器具的發展。
——中新網
切實增強版權意識上海啟動「劍網2018」行動
8月13日,上海「劍網2018」專項行動工作會議在科學會堂召開。會議傳達了國家版權局等四部門有關開展「劍網2018」專項行動工作的精神與要求,對上海實施「劍網2018」專項行動進行了動員部署。
——東方網
全球安全學者匯聚上海共話安全科學前沿問題
作為安全科學領域高端交流峰會之一,第11屆安全科學與技術國際會議日前在上海海事大學開幕。來自各國高校和研究院所的254位安全科學專家學者齊聚上海,共同探討安全科學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會議以智慧安全為導向,分別在傳統的火災、爆炸、化工、環境等安全領域以及智慧消防、智慧航行、新能源安全保障等安全科學前沿領域展開了廣泛探討和深入交流。
——東方網
美3D列印出生物工程脊髓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在《先進功能材料》雜誌線上版發表研究論文稱,他們開發出一種新的多細胞神經組織工程方法,利用3D列印設備制出生物工程脊髓。研究人員稱,該技術有朝一日或可幫助長期遭受脊髓損傷困擾的患者恢復某些功能。
——中國科技網
"平流層紗罩"不可行
火山噴發後對作物影響好壞相抵
據近日《自然》發表的一篇論文報道,為應對氣候變化而向平流層注入氣溶膠的做法,對作物產量的影響可能好壞相抵。作者分析了氣溶膠水平、太陽輻射數據和記錄的作物產量,結果發現太陽光向太空散射增強對C3作物和C4作物的產量均有負面影響。
——網易科技
空客太陽能飛機Zephyr S
打破最長持續飛行時間紀錄
據外媒8月10日報道,一架由空客公司製造的太陽能飛機打破了最長持續飛行時間的紀錄。在7月11日從美國亞利桑那州起飛後,無人駕駛的「和風」號(Zephyr S) 在空中停留了25天23小時57分鐘,這打破了幾年前其原型機飛行11天的紀錄。
——環球網
「一帶一路」倡議五周年 搭起農業國際合作大平台
五年來,「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為沿線國家農業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機制。我國一批海外農業園區、跨國科研項目紮實展開,海外農業科技合作網路越織越密,農業對外開放不斷邁上新台階、取得新突破。
——央視網
霧霾來源和形成機制研究獲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教授沈延安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林莽博士、美國科學院院士Mark H。 Thiemens等合作,在研究華南地區霧霾的物質來源和形成機制上取得重要進展。8月6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中國科技網
簡政放權,這裡企業「落地」僅需21小時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讓企業快速「落地」。萊西市委書記庄增大表示,中德氫動力(青島)有限公司的辦事過程就是萊西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創新服務機制的一個縮影。
——科學網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創歷史同期最低
※我國陸地觀測衛星持續監測「瑪莉亞」
TAG:上海科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