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淺析柳公權小楷《洛神賦》帖,功力不在王獻之之下

淺析柳公權小楷《洛神賦》帖,功力不在王獻之之下

《洛神賦十三行》,簡稱《洛神賦帖》或《十三行》,是王獻之傳世的小楷名作。原墨跡寫於麻箋,內容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學家曹植的名篇《洛神賦》,但流傳至唐宋已殘損亡佚。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玉版十三行》已然破損嚴重,殊為可惜。

柳公權臨《洛神賦》版本,也有人懷疑是王獻之所書,柳公權題跋。不過從柳公權題跋的書風來看,明顯是承襲了大令的楷書特點,與整體篇幅極為統一,我更傾向於這是柳公權臨寫之作。

柳公權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其書法初學王羲之,後師顏真卿,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遒健。我個人認為,「二王」之後能得其神韻者,柳公權應是第一人。我們看這一篇《洛神賦》,結體勻稱和諧,寬綽舒展;姿態嫵媚雍容,如大家閨秀;筆致洒脫,輕鬆優雅,神采飛揚,清爽健利,奕奕動人。字的大小差異,字距、行距變化自然,給人以「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玲瓏美。從線條角度分析,其均勻纖細的點畫中蘊涵著極強的質感,雅逸秀麗、不臃不滑,可謂精麗絕倫。

《洛神賦》能被被後人譽為「小楷之極則」,並非是浪得虛名。王獻之學書雖然主要是繼承家法,但他並不墨守成規,而是「兼眾家之長,集諸體之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柳公權更是將王獻之小楷的精髓盡收囊中,功力已不在「二王」之下。

柳公權能夠躋身「楷書四大家」,既需一顆慧心,取質、取量、取度,鍊形、煉神、煉韻,加以冶鑄,又需要不凡的身手,刻苦的磨鍊,更離不開與生俱來的天賦和靈性。其實從柳公權的行草書札中,可以看到一些作品不僅得王的血脈、風神、韻趣,且字形結體也類王書面目。從王書中汲取書學營養,是柳書生命源泉之一。

不管這件作品是不是出自柳公權之手,都堪稱難得的書法神品。而從柳公權最後的題跋來看,他的書法水準完全可以駕馭這樣的作品。如此精美的小楷,實為書法愛好者不可多得的臨習範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驚龍軒 的精彩文章:

北洋海軍提督拒降自盡,丁汝昌行書《心經》功力不凡
陳丹青有才華、有爭議,但不喜歡被稱為「大師」

TAG:驚龍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