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聽說我們的前輩們是這樣存糧食的

聽說我們的前輩們是這樣存糧食的

農民如何藏糧?這在傳統農業中,根本不為難,中國的農耕文化,有著一套完整的藏糧辦法,而且還較系統和完善,今在此略作介紹,以供參考。

01

中國人,吃飯問題好像是幾千年來都存在的問題。「民以食為天」,「吃飯是大事」,無論哪朝哪代,百姓都以先填肚子再說事,如果管不飽肚子,出問題差不多。前不久我說過中國的老百姓就跟勤勞的蜜蜂差不多,任你養蜂人如何割蜜,只要留夠他們的口糧,他們會繼續跟蜜蜂一樣勤勞采蜜。中國老百姓就是認死理,沒有比吃飯更大的問題。

所謂糧滿囤,米滿缸就是這樣的景象

其實吃飯的問題好像也是外國人的大問題。 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成名作就是其處女作《羊脂球》,他拿一個妓女做主角來描述戰爭到來的時候是錢重要還是糧食重要,並告訴我們,廣積糧,才能有備無患,廣積糧,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如果沒有飯吃,即使金銀成山,連狗屎都不如。這篇精彩短篇小說一出來,就轟動一時。

這叫「斗」,舊社會地主對窮人,「大斗進,小斗出」就是這個東西。

在中國,稍微讀過一點歷史書的,就會接觸過吳越糧食之戰和楚鹿之謀。但是,這種謀劃似乎具體不到某一個人,很難產生刻骨銘心的記憶。而《羊脂球》則不同,莫泊桑以戰爭來臨,有錢人一般考慮的是他們的金銀細軟,不會考慮到逃難途中沒有吃的。而最普通的人,比如羊脂球這個妓女,首先想到的就是路上吃什麼。在逃難途中,公爵,伯爵夫人也不講體面了,也跟羊脂球坐在一駕馬車上。在一路狼狽逃竄的過程中,儘管公爵伯爵夫人們看不起妓女羊脂球,可是飢腸轆轆的時候,公爵伯爵夫人們一點口糧都沒有,可是羊脂球就有香噴噴的麵包。這時候,這幫貴夫人也不講體面了,要用銀子來換麵包,羊脂球呢,雖很卑微的身份,但菩薩心腸一個,分文不收,將這些麵包全施捨給這些貴夫人們。所以說,一個人一輩子,一日三餐是少不得的。再多的錢,都不能當飯吃。

將稻子,麥子圍起來,就是這個用竹編的東西

莫泊桑筆下的貴夫人是這樣,中國的慈禧太后老太婆也不例外。比如慈禧太后這個老東西,在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她老人家先挾持光緒帝一齊往西安逃跑而去。一路上,也有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時候,尤其是不僅沒吃的,還沒喝的,在後有追兵,前面無人接應的情況下,這老太婆的渴急,也顧不得面子,竟然拿寺廟裡香爐積的雨水喝呢!而據說這香爐里的水長滿孑孓,光緒帝當時也渴的不行,但他堅持不喝,被慈禧大罵一通。由此可見,誰高貴誰卑賤,手中有糧比比看。

上世紀七十年代農民打場,囤糧景象

小時候,大人總講「晴帶雨傘,飽帶乾糧」。「常將有時防無時,莫將無時防有時」。長大後,我看增廣賢文,全在這裡頭,前人說過,這叫有備無患。覺得我們的長輩們雖然大字不識一個,但這些基本道理還是懂得的,而且堅守常識,了解不起呀!不像今天,雖然個個持有大學、博士文憑,或者讀了十多年書,要問起這些他們要麼根本沒聽說過,要麼不屑一顧。這是件非常難堪的事情。小時候,出於大人這麼教導,這樣的認識,在我頭腦中深深紮根。所以,我始終對藏糧的問題表示關注,任何時候不能沒有糧食。

床底下亦能囤糧食。

02

中國是農業人口大國,農民占絕大多數,藏糧於民,以備不時之需是幾千年農民形成的習慣與傳統,一般的,農民藏糧是一年以上的口糧,所謂青黃不接,就是自己人的糧食不能造成冬季接不上夏季,否則就叫青黃不接。如果他們預計青黃不接的時候,就會在春天準備野菜,以度難關。那麼農民是怎樣藏糧食呢?我總結了一下,有幾點:

一是主糧分開藏。比如大米放缸里罐子里,有大米,糯米。他們說這樣藏東西,防止不測,萬一誰沒糧食偷去了呢?明顯的地方被偷,但零散放置的,即使是官府兵家,在兵荒馬亂的時候,來搶劫,也不一定知道放那兒,放零散一些,總還是有好處。

樸實的農民,傳統的囤糧。

二是待加工的稻子、小麥存囤子。所謂囤子,就是將竹子編製成二三十公分的席子,捲起來,如果囤糧食,一層層的卷,堆積一層滿了,再轉一圈堆下層,一直堆到屋頂,底面放上稻草作鋪墊,也吸潮。平時缸里罐里米吃完了,從這囤子里取。

三是雜糧雜放。所謂雜糧指紅薯、土豆、高粱、玉米、小米、大麥等。這些雜糧在我們當地不登大雅之堂的,一般的,藏在地窖里,就長在地里,或者藏在不顯眼的雜物房子里。

四是存野菜。當年,因兵荒馬亂,或者水澇乾旱,往往糧食不夠吃,怎麼辦?農民預算自己的存糧不夠,就上山采野菜。比如黃荊葉,是上好的可充饑的野菜。黃荊葉,稱荊,常常與棘雜在一起,雜生在路邊或荊棘叢中,春天嫩芽,採下焯水晒乾 ,置入缸中,家庭主婦如果認為當年糧食欠缺,每餐飯里放上此乾菜,吃著很香,炒飯味極佳。除此之外,還有青蒿、葛根,香椿,野果如 橡子等,或焯水漂凈、磨粉的野菜。黃荊葉,花期長一個多月,也是蜜蜂主要蜜源。

這就是黃金葉,也叫黃荊葉,黃荊條花。此葉為青黃不接時,加米一起煮的上好野菜。嫩芽採回焯水晒乾置入米缸內以備不時之需。

青蒿,立春後最先發出綠芽的蒿草一種,屠呦呦發明的青蒿素即以此為原料。春天採摘,做蒿子饃,有明目清喉等藥用。

現在,人們都住在樓房裡,農民自己不存糧食,靠買糧食吃,城裡人更沒有存糧,一旦糧食緊張,必然造成搶購成風。那麼城裡人如何做到未雨綢繆?還是得與農民交朋友,有條件的,動員農民種有機糧,老種子糧食,不施除草劑,不施化肥,提前預訂糧食,預交訂金,恢復傳統藏糧方法,以備不時之需,應該說是一種好辦法。

青蒿加面,加粉條、油渣、雞蛋、豆腐做的蒿子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許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TAG:老許有話說 |